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解决电絮凝法调理污泥期间电场无法有效破解污泥絮体、改善污泥脱水问题,分别将电絮凝与尺寸稳定阳极(DSA,Dimensionally-stable anodes)电极、H2O2进行耦合,比较和分析2种耦合工艺对污泥过滤性能、絮体破解程度、胞外聚合物(EPS)组分改变和污泥脱水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电絮凝耦合H2O2形成的间接氧化体系中,由于电致·OH在非均相体系中能无选择性地破坏污泥絮体、破解污泥细胞并降解胞外聚合物(EPS),从而促使阳极释放的铁离子通过吸附架桥、网捕等作用与絮体碎片和EPS片段重聚并沉淀,使15 min内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和污泥含水率(MC)分别下降了73.9%和31.4%;然而电絮凝耦合DSA直接氧化法同期的污泥CST和MC仅分别下降了64.9%和26.4%。此外,间接氧化法可以同时降解松散结合层(LB-EPS)和紧密结合层(TB-EPS),破坏EPS蛋白质亲水基团与水的作用力,并改善传统电化学法主要降解LB-EPS的不足,实现了提高电化学方法在同步污泥破解与沉降脱水方...  相似文献   
22.
为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水标准,将A~2O工艺叠加膜组件是提高出水水质的有效措施。采用恒压膜通量实验、三维荧光光谱、分子排阻色谱和红外光谱对A~2O工艺各阶段混合液的膜污染潜力及其对应的污染物组成进行了分析,从膜污染的角度考察了A~2O工艺与膜组件的最优结合形式。结果表明:好氧段混合液的恒压膜通量远高于厌氧和缺氧段的混合液,其溶解性有机物含量最少,且主要为不易发生膜污染的大分子惰性腐殖酸和微生物代谢产物;而厌氧和缺氧混合液中含有大量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为氨基酸、蛋白质类物质,容易引发膜污染。因此,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将膜组件应用于好氧阶段的泥水分离,不仅能有效提高出水水质,还能有效降低膜污染。以上结果可为膜组件用于A~2O工艺的提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陈亚  印雯  张星星  张钰  宋吟玲  吴鹏  徐乐中 《环境科学》2020,41(5):2367-2372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与完全混合反应器(ABR-CSTR)组合的一体式工艺作为试验载体,在连续流的运行条件下,针对低碳高氨氮(NH~+_4-N≥200mg·L~(-1))污水,将不同隔室内的普通厌氧污泥驯化培养为分别具有反硝化除磷、部分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功能,以实现三者功能的耦合.A4(CSTR)段通过限氧(DO=0.8 mg·L~(-1))和间歇曝气(曝∶停比=30 min∶30 min)的方式经过30 d成功实现部分亚硝化的启动.随后进一步采取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方式实现部分亚硝化的稳定运行,为厌氧氨氧化提供了NO~-_2-N/NH~+_4-N为1.0~1.1的稳定进水基质.A5和A6隔室运行154 d后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功能, NH~+_4-N和NO~-_2-N的去除率分别为94%和97%,其出水中NO~-_3-N浓度稳定在22 mg·L~(-1)左右.A1~A3隔室利用回流中的NO~-_x-N作为电子受体成功实现了反硝化除磷功能,PO~(3-)_4-P的去除率为77%.一体式工艺经过175d成功耦合,实现了碳、氮和磷的同步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24.
根据1998-2003年长江口邻近水域(30°-32°N,121°27′-122°30′E),丰水期和枯水期10个航次、20个点位的海洋监测结果,对浮游植物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6年内共检出浮游植物238种,其中大部分为硅藻。研究结果表明,深水航道附近水域中,浮游植物种类、丰度和生物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相反,航道内浮游植物总丰度呈直线上升(R=0.81,P<0.05)。对航道内12个环境因子做主成分分析,盐度、溶解氧、硅酸盐和浊度为主要环境主要因子。其中浊度和硅酸盐与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关系密切,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并受深水航道工程影响。  相似文献   
25.
测定3种盐沼植物体内TN、TP、重金属Cu、Zn、Pb和Cd的含量,计算了3种盐沼植物地上部分TN、TP和重金属库的大小.结果表明,3种盐沼植物在养分的分配模式上显著不同,3种盐沼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地下部分;互花米草地上部分的养分库和重金属库均大于芦苇和海三棱镳草,表明其对养分和重金属的吸收与滞留效率更高.如果从湿地植物净化的角度来考虑,收获互花米草对河口环境的净化作用最佳,特别对P的去除效率最高;但另一方面,互花米草的入侵将会显著改变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如提高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可能把更多的重金属输入河口水体和食物网,使湿地成为重金属的源而不是汇.  相似文献   
26.
电絮凝污泥调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泥预处理技术,具有破解污泥絮体、溶出胞外聚合物、改变污泥颗粒结构等作用,是实现后端污泥稳定化和减量化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比较了传统化学絮凝与电絮凝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深入分析了调理过程对污泥过滤性能、EPS组分和絮体结构的改变,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电絮凝操作条件.结果表明,以...  相似文献   
27.
巨牡蛎(Crassostrea sp.)的滤水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巨牡蛎在不同个体大小、不同个体数和不同密度单胞藻(三角褐指藻)密度不同水平条件下的滤水率。结果:(1)在上述三个影响因素中,单胞藻的密度对巨牡蛎的滤水率影响最大;(2)巨牡蛎单位体重滤水率均随着巨牡蛎个体数量、巨牡蛎大小及单胞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它们的关系呈负指数函数和负幂函数关系;(3)在本实验条件下,当三角褐指藻的密度为1.0×104/mL,巨牡蛎的干肉重和个体数分别为0.1114 g和10只时,巨牡蛎的滤水率最高,达2.693 L/h.g。  相似文献   
28.
长江口悬沙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受试生物,通过不同浓度的悬沙对其生长影响的试验,探讨长江口悬沙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悬沙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悬沙影响水体的透明度,进而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浮游植物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二是悬沙中析出的污染物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悬沙浸出液浓度与浮游植物生长抑制率呈Logistic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29.
褶牡蛎对悬沙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悬沙处理液对褶牡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6h内对照组和所有处理组中褶牡蛎均未出现死亡;96h后对照组与各处理组SOD活性值差异极显著(P〈0.01).在开始阶段的低浓度处理组中褶牡蛎体内SOD表现为下降趋势。8g/L浓度组的SOD活性值最小。之后有小幅上升.并趋于平衡.但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96h后褶牡蛎对照组与各处理组CAT活性值差异极显著(P〈0.01),其CAT-浓度值曲线趋势与SOD-浓度值曲线相一致,同样在低浓度明显下降。2g/L浓度组CAT活性值最小。之后有小幅回升,并存在一定的“毒理兴奋”作用,各浓度水平CAT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悬沙对褶牡蛎的生理生化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建议可把褶牡蛎CAT活性变化作为水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从而达到评价水生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