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最近水电部环保办公室在南京电力环保所内主持召开了一九八七年电力系统环境保护统计工作会议。参加的单位有华东电管局、西南电管局、上海市电力局及各省、市、自治区电力环境监测中心站,上海闸北、杨树浦和南市电厂列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电力系统应用微机进行环境统计的经验和问题,认真讨论了一九八八年将实行的环境统计报表的填报方法及对指标解释的补充意见。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对新推出的电力系统环境保护管理软件进行了微机实际操作,加深了对新软件系统的熟悉了解。  相似文献   
53.
为进一步提高A-AAO工艺的厌氧释磷效率,本文以稳定运行A-AAO工艺的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碳源浓度和污泥回流液硝态氮浓度对厌氧释磷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回流液硝氮浓度越高,厌氧释磷速率越缓慢,且最大释磷量也较低,硝氮浓度从0 mg/L增加到20 mg/L时,释磷速率从0.150 mg TP/(gMLVSS·min)降低到0.103 mgTP/(gMLVSS·min),最大释磷量也从23.95 mg/L减少到15.97 mg/L。碳源浓度显著影响了厌氧区最大释磷量,进水碳源浓度(以乙酸钠投加计算)分别为100,200和300 mg/L,最大释磷总量分别为10.59 mg/L,19.62 mg/L及25.48 mg/L。  相似文献   
54.
文章研究大气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浓度变化特征,为评估光化学污染提供依据。采用PAN在线监测仪对合肥市2016年夏季和冬季大气PAN浓度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夏季和冬季PAN平均浓度分别为1.101和0.962 nmol/mol,属于夏高冬低现象;夏季PAN日变化规律显著,而冬季日变化规律不明显;夏季PAN与臭氧(O3)变化规律相似,但两者浓度呈现一定非线性关系。由以上结果可知,夏季和冬季PAN污染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需综合考虑PAN和O3浓度变化才能更准确的评估光化学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55.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结合通用水土流失方程,选取合理的因子算法,对福建省朱溪河小流域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朱溪河小流域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023.26 t/km<'2>,属于轻度侵蚀,中度以上侵蚀区域是预防和加强侵蚀治理的重点区域,并分析了朱溪河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  相似文献   
56.
阿什河哈尔滨段沿河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阿什河哈尔滨市区沿河村镇面源污染现状的调查研究,在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阿什河哈尔滨市区段水质总体呈V类与劣V类。阿什河哈尔滨市区段沿河村镇年排放生活污水、垃圾、粪污、化肥、农药产生的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总磷贡献量分别为1473.4吨、47.45吨、13.23吨。根据各类污染物的污染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7.
A2O工艺好氧末段溶解氧变化对脱氮除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流A2O工艺处理实际的生活污水,研究好氧末段在不同溶解氧(DO)浓度条件下对污泥沉降性能、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同时考察了DO对污泥硝化活性、厌氧释磷速率和反硝化脱氮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末段溶解氧的提高,污泥容积指数SVI从140降至100左右,后又升高到120~170;系统的硝化效果提高,氨氮的去除率从60%升高到80%以上再到90%以上;总氮的去除效果也有显著提高,平均去除率从54%升高到63%再到67%;虽然磷的去除效果有所加强,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从41%升高到59%再到69%,但仍难达标。  相似文献   
58.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染物的降解去除主要依赖活性生物膜,研究生物膜的结构和传质特性是揭示反应机理和提高反应器处理效率的重要手段.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在生物膜微环境和微观传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对生物膜微观结构的解析、膜内不同菌系的分布特征及其功能以及生物膜的传质现象和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膜研究领域今后应开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9.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镀产品的需求与日剧增,而电镀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任意排放,势必对环境及人类产生严重危害,因此,研究电镀废水的处理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现有的一些电镀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和研究进展,阐述了电镀废水的不同处理工艺的特点,为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稀土元素通过植物吸收经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并在人体中累积,进而影响食用人群的健康.水稻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本文通过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流域水稻植株根系土壤及其各部位稀土元素含量的调查,探究稀土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累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389.02 mg·kg~(-1),水稻土壤中呈现出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特点.土壤中稀土元素在Eu处呈亏损状态;除10号样点外,其他样点土壤的稀土元素在Ce处呈富集状态.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稀土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水稻根、叶及稻谷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52.63、5.03和0.64 mg·kg~(-1),呈根叶稻谷的规律.稻谷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虽未超过日均稀土元素的摄入量(5.33μg·kg~(-1)·d~(-1)),但长期食用仍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土壤稀土元素向水稻植株各部位的转移能力差异较大,呈根叶稻谷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