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对江苏东台进行了8次鸟类野外调查,结果显示,东台记录到180种鸟类,隶属于14目46科,其中分布型以古北界鸟类居多,共计80种(44.44%);居留型以留鸟、冬候鸟和夏候鸟为主,共计134种(74.44%)。国家Ⅰ级保护鸟类5种,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和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2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1种,濒危(EN)3种,易危(VU)2种,近危(NT)5种,多分布于沿海滩涂生境。故应优先保护研究区内的湿地滩涂生境,可通过建设人工潮沟和近海浅水塘,维持关键光滩及制定长效监测方案等方法进行保护。研究结果可为世界遗产保护地条子泥湿地的管理以及该区域未来的鸟类监测提供本底数据。  相似文献   
72.
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中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合论述了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新型消毒剂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的前景,最大优点是可有效地控制“三致”物质如三卤甲烷的形成,但过量投加要在水中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亚氯酸根等副产物;文章对如何降低有害的副产物,确保饮用水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3.
74.
合肥环城公园景观水体水质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8年10月—2019年5月,在合肥市环城公园6个景观水体各布设3个采样点位,按每半月1次的采样频率采集水样,据此开展水质特征分析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①各水体磷污染指标波动较明显,氮污染指标波动则相对较小;②整个研究期间各景观水体的EC、ORP、NH4+、SRP、COD、Chl-a等大体呈上升趋势,TN和NO3-呈下降趋势,除南淝河、黑池坝景区和逍遥津公园水体TP呈上升态势外,其余水体TP均存在降低趋势;③根据水质评价结果,各景观水体TN污染严重超标,逍遥津和包河公园水体NH4+、TP、COD污染状况相对较轻;④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各景观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⑤逍遥津公园、包河公园水体水质均与南淝河、黑池坝景区水体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包河公园与雨花塘水质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⑥聚类分析结果将黑池坝和南淝河归为污染严重一类,雨花塘和银河公园归为污染较重一类,而将逍遥津和包河公园归为污染相对较轻的一类.  相似文献   
75.
水肥气耦合对温室番茄地土壤N2O排放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水肥气耦合对温室番茄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提出适宜的温室番茄增产减排措施,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土壤N_2O的排放,分析水肥气耦合条件下土壤温度、灌溉水利用效率(WFPS)、NO~-_3-N、O_2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N_2O排放的影响机制.加气条件下设两个灌水水平0.6 W和1.0 W(分别代表亏缺40%灌溉和充分灌溉,W代表充分灌水时的灌水量)和3个施氮水平(120、 180和240 kg·hm~(-2),分别代表低、中和高氮,以50%F、 75%F和F表示,其中F为当地推荐施氮量),以不加气充分灌溉(O为加气灌溉,CK为常规滴灌)条件下3种施肥水平为对照,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充分灌溉(W2F1O、W2F2O和W2F3O)的N_2O累积排放量较亏缺灌溉(W1F1O、W1F2O和W1F3O)处理平均增加了55.7%(P0.05);高氮条件下(W1F3O、W2F3O和W2F3CK)土壤N_2O排放较中氮和低氮平均增大13.4%和43.8%(P0.05),充分灌溉条件下加气处理(W2F1O、W2F2O和W2F3O)较相应不加气处理(W2F1CK、W2F2CK和W2F3CK)N_2O排放平均增加11.2%(P0.05).加气、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可增加番茄产量和单产N_2O排放量.高氮处理番茄产量和单产N_2O排放量较中氮处理分别增加了12.5%(P0.05)和3.9%(P0.05),高氮处理番茄产量和单产N_2O排放量较低氮处理显著增加了30.4%和9.6%(P0.05),加气充分灌溉较加气亏缺灌溉处理番茄产量和单产N_2O排放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9.7%和18.7%(P0.05),加气处理(W2F1O、W2F2O和W2F3O)较不加气处理产量(W2F1CK、W2F2CK和W2F3CK)平均增加了10.4%(P0.05),单产N_2O排放量增加但不显著.灌水量增加、施肥量降低、加气均可显著增大肥料偏生产力,减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综合考虑N_2O累积排放量、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IWUE和单产N_2O排放量,得出加气低氮充分灌溉为较优的管理模式.本研究结果为温室番茄的增产减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6.
原位微生物技术通过激活水体中的土著微生物快速降解有机物,其在亮马河应用的结果显示,下游COD和TP较上游出现明显下降,因NH3-N本底较低,变化趋势不明显。该技术运行60 d后,监测数据显示下游水生生物种类明显增加。从底栖动物种类数的分布情况看,下游点位底栖动物种类数明显多于上游点位,并且下游出现了中-高需氧型种类,与上游相比,下游调查河段的底质已能够适合多种底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底质生境较上游有较明显改善。原位微生物技术在提升水质的同时改善了底泥,并有利于水体多样性的恢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77.
路俊玲  陈慧萍  肖琳 《环境科学》2018,39(12):5612-5619
通过微生物连续富集分离,筛选得到1株低温下具有反硝化能力的细菌N3,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并对其脱氮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3在C/N=8,硝酸盐负荷为70 mg·L~(-1)时,能实现硝酸盐的完全去除.此外,N3对低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C/N=8,4℃条件下,36 h内即可将15 mg·L~(-1)硝酸盐完全去除;反硝化基因nar G和nir S的表达与30℃下的表达量处于同一个数量级,能够高效表达.利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对N3进行固定化,在10℃下考察固定化N3长期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固定化N3能够在3 d内将15 mg·L~(-1)的硝酸盐完全去除,且连续运行54 d后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去除效果.菌株N3具有的高效反硝化脱氮及低温适应性表明其在冬季硝酸盐水体脱氮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8.
天然腐殖酸对柴油在寒旱区黄土上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西北寒旱区黄土为供试土样,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吸附试验研究了干旱区低有机质黄土对柴油的吸附行为,以及提取的天然腐殖酸对柴油在黄土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加入腐殖酸,柴油在黄土颗粒上的吸附都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腐殖酸质量浓度对柴油的吸附量有显著影响。在27℃时,加入10 mL质量浓度为40 mg/L的腐殖酸溶液后,柴油在黄土上的饱和吸附量由12.034mg/g减小为7.407 mg/g,且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描述柴油在黄土上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方程为Elovich方程,其次为双常数方程。无论是否加入腐殖酸,黄土对柴油的吸附都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对吸附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柴油在黄土上的吸附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降低;黄土颗粒粒径越小,柴油在土样上的吸附量越大。  相似文献   
79.
制备了两类不溶性腐殖酸(IHA),采用批平衡吸附试验方法探讨了水体中环丙沙星在IHA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两类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行为均可用Freudlich等温方程描述,但钙型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能力远强于铝型IHA.同时考察了IHA投加量、吸附时间、离子强度以及pH值对吸附的影响.在pH=5.5,环丙沙星质量浓度为15 mg/L时,钙型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率可达95.3%,比铝型IHA吸附率高2.13倍;吸附进行24h后基本达到平衡;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环丙沙星在钙型IHA表面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吸附以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在pH=5.0~9.0的范围内,钙型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系数逐渐减小,但并非呈线性下降关系.  相似文献   
80.
萘和菲在黄土上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萘和菲在天然黄土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黄土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萘和菲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黄土上吸附速率比在天然黄土上的快,同时吸附数据都能很好的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与起始浓度、温度及黄土本身的性质有关;萘和菲的吸附速率常数k与温度T成负相关。吸附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6.196~-1.172kJ/mol和-28.86~-15.70kJ/mol;萘和菲在天然黄土和阳离子改性黄土上的吸附速率由膜扩散和孔扩散过程控制,实验数据可以用扩散动力学方程拟合。本研究为理解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有助于理解土壤环境中石油污染物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