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
武汉市工程地貌条件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武汉市的具体情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21个工程地貌条件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和主导因子,将各评判因子模糊量化后,对武汉市城市工程地貌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作出武汉市工程地貌条件等级评价图。 相似文献
13.
从“状态 压力 响应”指标系统框架出发,建立了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变异系数对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值,对鄱阳湖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网密度和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指标对鄱阳湖水资源安全有较大影响。在2000~2010年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经历了由一般状态(状态Ⅲ)到良好状态(状态Ⅳ),再到一般状态(状态Ⅲ),最后发展为较差状态(状态Ⅱ)的过程。从警源上分析发现,这种变化主要由区域经济不断增长,人口压力增大,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所致。从总体趋势上看,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状态呈现恶化的趋势,虽然近年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环保投资方面有所增加,并且提高了污水处理率,加强了工业废水排放管理,但还是难以承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使得水资源安全暴露出逐渐恶化的趋势,最后定量地分析了水资源安全状态变化原因,并针对水资源保护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给出经济发展的用水约束条件以保障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安全。对水资源安全做出合理定量的评价,可为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HJ 1A/1B卫星遥感数据的积雪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雪分布与变化是标示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采用具有长时间序列的大范围同步获取信息优势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积雪识别提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针对HJ 1A/1B卫星数据,结合积雪遥感监测的理论方法,在分析HJ 1A/1B卫星CCD和IRS传感器光谱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将应用较广的归一化差分积雪指数(NDSI)引入到HJ 1A/1B卫星中,得到了基于CCD和IRS两个传感器数据的HJ NDSI积雪识别方法。为避免由幅宽、扫描区域等因素的差异引起的两种不同传感器同时相数据难获取的问题,对HJ NDSI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仅利用IRS传感器数据的HJ MNDSI积雪识别方法。通过对HJ卫星数据的统计分析,给出了两种方法中的推荐阈值。以西藏普兰为实验区,对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HJ NDSI和HJ MNDSI方法提取积雪的精度分别为97.66%和94.92%,均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但HJ MNDSI方法能保证更大的积雪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16.
以2011年7月份(丰水期)鄱阳湖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不同底质在遥感影像上的光谱特征,将鄱阳湖底质分为沙滩、泥滩和草洲3种类型,并就不同底质类型鄱阳湖水体和底泥总氮(TN)、总磷(TP)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底质类型不同时,鄱阳湖表层水体TN、TP含量以及底泥磷含量平均值:沙滩泥滩草洲。底泥TN含量平均值:草洲泥滩沙滩。(2)底质为沙滩的站点主要分布在饶河入湖口至都昌段、赣江北支入湖口至星子段和入江水道前段,饶河、赣江高含量氮、磷的输入,以及沿途陆源污染物的排放,可能是沙滩底质表层水体TN、TP含量较高的一个因素;泥滩底质的站点,有一部分分布在星子至湖口段,该区间陆源污染的影响是泥滩底质表层水体TN、TP含量居次原因之一;而底质为草洲时,草洲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使得草洲底质的站点表层水体TN、TP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沿海平原低地洪涝潮灾害管理是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众多因子的复杂问题。作者以系统观点建立了灾害管理系统。采用ISM模型,理顺系统内部的结构关系。文中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其灾害管理现状,并定量确定了未来水利投资的地区优先级 相似文献
18.
土壤湿度在水文循环和气候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农业干旱监测和预测非常重要。选择ESA CCI主动、被动、主被动合成土壤湿度数据和站点实测土壤湿度数据,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CCI产品的准确性;运用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方法划分农业干旱等级,运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和森斜率趋势检验研究长江流域农业干旱的历史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农业干旱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季节尺度上以春旱和冬旱为主;农业干旱发生的周期为28、12、22、32 a;严重干旱中心具有向低纬度和东经度转移的趋势;金沙江流域南部、岷江沱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北部、汉水流域、长江上游、乌江流域、洞庭湖流域西部具有明显干旱趋势,长江源头、洞庭湖流域东部、鄱阳湖流域、长江中游和下游、太湖流域具有明显变湿润趋势,其余地区保持相对稳定。从长时序土壤湿度角度出发,探索了历史上农业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农业干旱精准监测和预警提供了新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三峡水库(TGR)动态水位下水环境中有机锡(OTs)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行为,构建了动态水位下OTs的IV级多介质逸度模型,对大气相、水相、沉积物相及鱼相中三丁基锡(TBT)和三苯基锡(TPT)浓度的动态分布进行了模拟,并依据实测值进行了验证,计算了TBT和TPT在各相间的迁移通量(N)和残留质量,探讨了其主要的迁移途径和归趋行为,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和模型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实测浓度与模拟浓度的吻合度较高,TGR水环境中OTs浓度受水位变化影响较大.TBT和TPT的N值随水位变化明显,呈现与水位涨落相反的变化趋势,与坝前水位、入库流量和降雨量的变化相关.平流输入输出、沉积物沉降、掩埋、再悬浮、水相降解和平流输入输出、鱼-水两相迁移是TBT和TPT的主要迁移过程,平流输出与降解是两者主要的损失途径.较大的沉积物输入净迁移通量(NN)表明沉积物相是TBT和TPT重要的储藏库,易在鱼相富集也是TPT的重要归宿.模拟期内TBT和TPT在沉积物相的残留质量最高,分别占总残留量的89%和84%,其在沉积物相、水相、鱼相及大气相的分配比例分别为89.17%、10.81%、0.04‰、0.19‰和83.81%、14.51%、1.68%、1.15×10-5‰.平流输入浓度(COW)和速率(GOW)对4个环境相TBT和TPT的敏感性系数(SC)>0.6,产生显著正影响,TBT和TPT模拟浓度的变异系数(CV)≤0.15,模型模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