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1 前言烟气黑度是感官对烟气排放度量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林格曼黑度监测尚无统一的规范,对其监测结果也缺乏更多的研究。本文试图在探讨林格曼黑度监测的基础上,提出其监测结果的合理计算式。以期使烟气黑度的监测更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22.
结合我国现状论述了纺织染整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并以常州市几家染整企业为例,就运用酶处理技术、丝光淡碱回收技术及涂料染色-印花新工艺等清洁生产典型案例,阐述了将这些清洁生产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国内印染业抗击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
厦门市水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物是水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其重金属含量常被作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厦门市为例探讨了不同城市化区域水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沉积物地累积指数、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对重金属Zn、Pb、Cu、Cd、Cr、As、Hg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水体表层沉积物中Zn、Pb、Cu、Cd、Cr、As、Hg的含量分别为182.2、63.7、31.3、0.19、67.9、10.4、0.11 mg/kg,空间分布呈现出从城市远郊区到中心城区显著增加的趋势;依照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Hg(Pb(Zn(Cu(Cd(As(Cr;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获得厦门市主要水库重金属生态风险构成危害的顺序:Hg(Cd(Pb(As(Cu(Zn(Cr;水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水平与区域城市化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呈正相关关系,这为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水环境恶化问题的改善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24.
将Visual basic.net 2003作为前台界面开发,Access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用于环境监测报告和报表的编制时,既提高了报告的编制速度和质量,又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监测数据应用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25.
26.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环境致突变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环境致突变物NaN3,HgCl2,K2Cr2O7进行诱变性研究,结果表明:NaN3,HgCl2,K2Cr2O7能明显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增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线性剂量效应关系。说明该技术是监测环境致突变物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7.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历史转型期管理体制与职能定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0多家地市级环保局"三定"方案调查研究,分析并列举了环境保护历史转型期地市级环保局分管监测工作机构模式,对环境监测管理体制、职能定位不同的设计、规划,提出了当前环境管理体制与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围绕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环境监测历史转型的根本任务,研究提出了单列型、合署型监测管理与履职型、拓展性、创新性监测职能定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8.
铬渣对中国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开展对铬渣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已迫在眉睫。在分析铬污染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最新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动态,并概括分析了其不足与未来铬渣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9.
DNA条形码技术在水生生物分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DNA条形码技术的相关原理和发展概况,分析其具有的优势和所存在的局限性,并阐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水生生物分类中的研究现状,最后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处置模式以及发展重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活垃圾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关注热点,本文综述了其产生特征、处置模式和发展重点。目前,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与调查方法、区域经济水平、村庄产业类型、家庭经济收入以及其他因素有关。基于废弃物分级管理原则,生活垃圾管理应倡导源头分类(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毒有害物质),并分析了集中处置模式、分散处置模式的适用性。最后,文本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