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浆粕废水组分较为复杂,废水治理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采用两相厌氧、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和物化处理组合工艺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生产运行表明两相厌氧工艺对CODCr、BOD5的去除效率分别达67%~78%和82%~87%,生物水解使挥发酸提高了23~34倍。根据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其操作参数可使水解池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02.
邻氯酚厌氧降解血清瓶试验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制的厌氧血清瓶,以2-氯酚(以下简称2-CP)为主要降解基质,研究了各种可能因素对试验试验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氮气吹脱、定容过程和滤膜过滤等试验操作所引起的试验误差很小,而基质挥发、污泥吸附导致的水样中2-氯酚浓度的降低量远小于微生物的降解量。因此利用血清瓶对2-氯酚进行厌氧生物降解的试验研究,可以较好地反应厌氧生物降解的基本规律,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3.
兰坪铅锌尾矿区土壤与自然发生的5种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兰坪铅锌尾矿区的土壤和自然发生植物的调查分析发现:该尾矿区土壤污染以Cd最为严重,是云南土壤背景值的350倍,其次是以Pb、Zn为主.尾矿区重金属含量随堆积时间而减少,尾矿边缘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中心.尾矿区自然发生多种植物类群,绝大多数植物类群零星发生,仅有5种植物为优势类群.5种优势植物对铅锌富集和耐性研究表明,这...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硅酸钠制备聚硅酸,探讨了活化pH、活化剂、硅酸钠浓度(以SiO_2质量分数计)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硅酸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聚硅酸及氯化铁制备聚硅基复合氯化铁(PSiF),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活化pH、Si/Fe(摩尔比)、OH/Fe(摩尔比)、制备时间对PSiF絮凝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絮凝性能、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PSiF适宜的制备条件为SiO_2质量分数2%~3%;活化pH为2~3;Si/Fe为0.50~0.75;OH/Fe为0.50~0.75;制备时间为0.5 h;聚合温度低于25℃.对比PSiF、PAC、FeCl_3对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PSiF除浊、除COD效果以及经济性最好,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105.
黄河流域生态本底脆弱、系统环境超载、水沙关系失衡、水资源匮乏,其症结在于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粗放式发展模式下人地关系的矛盾。迫切需要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法治化,从生态环境严格保护、经济社会布局优化调整、流域内各行政区统筹协调等多个层面对流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和规范。文章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出发,探讨推进“黄河战略”相关立法工作的策略选择,具体分析了“黄河战略”相关立法的需求、原则、框架和关键。首先,强调了解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生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间矛盾的现实需求,指出了现有体制机制难以有效解决黄河流域系统性保护和治理问题的实际障碍;其次,从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适应性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此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相关立法的根本原则;接着,构建了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流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高度价值认同的流域文化共识为牵引,以流域高水平保护和治理为手段,以流域空间管控和流域协调机构两大机制为抓手的理论框架,识别出那些区别于长江等其他流域保护立法的特色问题作为立法关键;最后,结合我国流域管理法缺位、涉水四法功能割裂、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等现实特征给出此次立法定位的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养殖对虾中抗生素的残留及其健康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通常被用于对虾养殖中防治虾病。基于国内外文献资料,归纳分析了抗生素在对虾养殖中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1993—2016年间,已有9大类31种抗生素主要以药浴法和拌饵料口服法的给药途径应用于对虾养殖中。国内外对虾体内均有检出氯霉素、硝基呋喃类等禁用药物,且我国部分允许使用的抗生素(土霉素、恩诺沙星和磺胺类)含量超标,最高残留浓度比限值高一个数量级。水产品中的残留抗生素可能给食用人群带来潜在健康风险,目前其评价方法仍有限。对今后开展对虾体内抗生素残留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张文  陈玲  计军平  夏四清 《环境科学》2007,28(6):1252-1257
利用邻氯酚 (2-CP)和对氯酚 (4-MCP)的模拟废水驯化厌氧颗粒污泥并考察驯化的污泥对2,4-二氯酚 (2,4-DCP)的降解性.通过摇瓶试验和运行连续流反应器研究了将2种单氯酚驯化过的污泥混合后对混合单氯酚以及2,4-DCP的降解特性,并比较了驯化与未驯化的污泥降解2,4-DCP过程的差异.驯化与未驯化的污泥分别在50 h和180 h左右将2,4-DCP降解完全,表明混合单氯酚驯化的厌氧颗粒污泥降解2,4-DCP 比未驯化的厌氧颗粒污泥快.虽然2种污泥降解过程都出现了4-MCP积累现象,但驯化的污泥可以逐渐降解4-MCP,未驯化的污泥则无法降解.因此,混合单氯酚驯化的污泥可以强化邻、对位脱氯功能,并且提高污泥对2,4-DCP的降解性.连续流厌氧颗粒污泥-悬浮载体反应器的运行结果表明,接种混合单氯酚驯化的厌氧污泥能够同时降解2种单氯酚,可缩短启动时间,并提高了降解二氯酚效率.2-CP的去除率一直维持在80%左右,4-MCP随着进水浓度变化去除率在30%~80%波动.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取自市区河道的河水,对有无流动两种工况下厌/缺氧水体(DO≤0.50 mg/L)COD降解和氮转化规律进行了小试研究.结果表明,无流动工况下COD<60.0 mg/L时,即使DO≤0.50 mg/L,NH 4-N亦可依靠大气复氧发生缓慢氧化,并有TN损失,其可能途径是厌氧氨氧化;流动工况下,虽然DO≤0.50 mg/L,但COD和NH 4-N均能依靠大气复氧进行有氧降解,TN依然有损失.根据小试研究结果,认为在低DO条件下(≤0.50 mg/L)进行河道水质模拟时,需要考虑NH 4-N的氧化和TN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9.
不同雨强下黄棕壤坡耕地径流养分输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陈玲  刘德富  宋林旭  崔玉洁  张革 《环境科学》2013,34(6):2151-2158
为揭示三峡库区坡耕地在不同雨强下氮、磷养分随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输出规律,在香溪河流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黄棕壤坡耕地进行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在降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随雨强的增大,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泥沙侵蚀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壤中流流量减少.不同雨强下地表径流中TN、DN、DP均存在明显的初期径流冲刷效应,TP在整个降雨过程中波动较大,呈微弱降低的变化趋势;壤中流中TN、DN、DP随降雨持续输出浓度无明显变化,TP在径流初期出现浓度峰值,之后减少并趋于稳定.雨强对磷素的影响更直接,雨强越大,磷素径流浓度也越大,氮、磷养分的平均浓度均远超出水体富营养化阈值.随雨强的增大,TN径流流失量减小,TP流失量增大,TN随地表径流流失贡献率随雨强的增大由36.5%增加至57.6%,磷素以地表径流为主,贡献率达90.0%以上,因此,控氮关键是减少壤中流的产生,控磷则需防止土壤侵蚀.随雨强的减小,地表径流中以溶解态流失的氮素比例升高,壤中流中均以溶解态为主,磷素的流失在不同雨强和径流形式下均以颗粒态为主.  相似文献   
110.
在西方,环保民间组织作为环境保护的一支新兴力量发展已日趋成熟。文章简要阐述了西方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演化过程及概况,重点分析了与政府合作、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与其他组织合作、与媒体合作等四种运行模式,总结了网络化、多样化、专业化、经济独立及名人效应等众多特点。最后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基础上,中国应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环保NGO这一组织的作用,开辟解决环境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