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63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为探讨外来植物是否导致生境的明显改变,定期测定了珠海淇澳岛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与本地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中的若干生态因子及植物叶片叶绿度,并检验其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叶片叶绿度互花米草(47.37)<桐花树(58.92)<无瓣海桑(65.35)。表土上部的pH,互花米草湿地(6.33)显著低于桐花树湿地(6.71)。覆盖水与表土下部的氧化还原电位(Eh),互花米草湿地差异不显著,其它3种类型湿地则是覆盖水Eh显著低于表土下部;互花米草湿地表土上部Eh(39.16mV)显著高于桐花树湿地(24.04mV)。互花米草湿地覆盖水电导率(7.96ms/cm)显著高于短叶茳芏湿地(6.92ms/cm)、表土下部电导率(4.4ms/cm)显著高于无瓣海桑湿地(3.26ms/cm)。因此,作为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生长已显著改变了生境中的某些因子,如导致表土上部pH显著下降;覆盖水与表土下部之间Eh差异的消减,表土上部Eh显著高于本地种桐花树湿地;覆盖水电导率显著高于短叶茳芏湿地等,为此应严格控制互花米草,至于外来植物无瓣海桑的潜在生态影响则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02.
浅谈西安城市生态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建设标准出发,针对西安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安城市生态化建设的若干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03.
银川地区大气颗粒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Traj Stat软件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计算了2014—2016年银川市逐日72 h气流后向轨迹,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银川市同期PM~(10)和PM~(2.5)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银川年及四季气流轨迹特征及其对银川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同时,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了影响银川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及不同源区对银川颗粒物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输送距离最长、高度最高、移速最快的西北气流轨迹占总轨迹的比例最高,达66.7%,且气团移动速度和高度与轨迹距离呈正比;输送高度较低、距离最短、移速最慢的北方气流轨迹占总轨迹数的24.3%;东南气团占总轨迹数的9%,输送距离和移速介于前两者之间,但输送高度较西北气流和北方气流低.四季各类气流轨迹变化特征与年变化特征基本一致,春、秋、冬三季,中、短距离西北气流占气流轨迹总数的比例最高,夏季东南气流占比最高,且夏季南方气流和北方气流占比较春、秋两季高,冬季未出现南方气流和北方气流,春季和冬季气流轨迹输送距离普遍比夏季和秋季长;春、夏、秋三季,偏南气流的输送高度均最低,四季长距离西北气流的输送高度均最高.年及四季都表现为西北气流轨迹对应的银川PM_(10)和PM_(2.5)平均浓度均较高,是影响银川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最重要输送路径,其次是东南气流轨迹,北方气流轨迹对银川颗粒物浓度影响较小.PSCF和CWT分析发现,位于新疆、甘肃、蒙古国、内蒙古、青海的西北源区及四川、陕西的东南源区是影响银川PM_(10)和PM_(2.5)浓度的两个主要潜在源区,各季节区域范围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04.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环境中痕量炔雌醇含量的方法。考察了C18小柱的最佳洗脱条件,并且根据出峰时间选择了最佳的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水=6:4(V:V),温度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424 8x+0.106,回收率为98%~102%,RSD<3%(n=6)。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可以精确地检测到水中雌激素。  相似文献   
505.
铁离子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蕾  郑平  胡安辉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8):1629-1634
考察了铁离子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过205d的连续培养,添加铁离子可提高反应器的基质转化能力,铁离子浓度为0.075 mmol·L-1时,反应器对NH4+-N和NO2--N的最大去除速率分别为对照(铁离子浓度0.03 mmol·L-1)的1.8倍和1.6倍;添加铁离子可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生长,以NO3--N产生量和挥发性固体浓度(VS)表征厌氧氨氧化菌生长,铁离子浓度为0.075 mmol·L-1时,细胞生长量为对照(铁离子浓度为0.03 mmol·L-1)的1.36倍;试验反应器的VS是对照的2.15倍.添加铁离子可引起厌氧氨氧化菌细胞结构改变,细胞内产生不明灰色区域.试验还证明,厌氧氨氧化菌对铁离子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原有厌氧氨氧化菌培养基的铁含量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506.
南四湖入湖、入干线河流与输水干线的水质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四湖流域主要入湖、入干线河流和输水干线23个监控断面2000—20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从年际、年内和不同年份,对流域内的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筛选出2010年与2000年水质最差与最好的河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各监控断面CODCr和NH3-N浓度的年平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它们的5年平移平均值也呈下降趋势;受水文情势、面源与点源污染的影响,流域内所有监控断面在年内水质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2010年与2000年相比,流域内CODCr值和NH3-N浓度总体下降率分别达到74.4%和93.1%,2010年与2005年相比,73.9%的监控断面污染物浓度下降,总体上水质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所有监控断面的CODCr年平均值仍未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流域内水质最差河流主要分布在工业、城镇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507.
采用自动烟气分析,通过试验分析无机膜除尘器的脱硫机理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工况下无机膜除尘器有2.0%~5.7%的脱硫效率,无机膜除尘器在脱硫的过程中起到固定床反应器的作用,同时蒸汽活化粉尘使其中的碱性物质的释放是无机膜除尘器脱硫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8.
针对应急救援人员面对重大救援任务胜任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派遣模型。基于边际效用函数,结合知识累积函数和胜任力模型,计算救援技能培训过程中产生的培训效用;进一步,以最大化培训效用和最小化培训派遣时间为目标,建立了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派遣一体化的优化模型。“7·20郑州特大暴雨”事件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和培训效果,实现对任务的科学分配。  相似文献   
509.
为研究如何快速恢复在突发状况下长期断流的厌氧氨氧化工艺的活性,比较分析了3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及微生物种群变化.分别为R1(生物滤柱)、R2(膜生物反应器,MBR)、R3(MBR),其中R1与R2进水基质浓度相同,R2与R3反应器形式相同,进水基质浓度不同.结果表明:R1、R2、R3中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分别经过39d、93d、76d得到恢复,总氮去除率分别恢复至87.0%、83.4%、87.6%,总氮去除负荷分别恢复至0.359,0.114,0.244kg/(m3·d).R1与R2相比,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柱能够承受较高的水力负荷,长期断流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更容易恢复.R2与R3相比,在进水基质浓度较高的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具有充足的营养底物,且高基质水平形成的底物浓度压力更有利于提升氨氮与亚硝酸盐氮在污泥内部的传质效果,恢复效果更好.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3个反应器在恢复前(后)CandidatusKueneni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7.3%(32.0%)、1.6%(2.6%)、1.8%(6.0%),恢复后R1中相对丰度最高.  相似文献   
510.
针对氯代烃类污染物在天津海陆交互相沉积成因第四系中的空间分布与成因研究,选取了生产历史长达19年的某农药原料提纯污染场地,通过地质勘察、监测采样与测试分析等手段查明了该场地土壤中氯代烃类污染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成因。结果表明:该场地内超标的氯代烃类包括三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污染分别以西部车间、中部车间、北部化工库、东部办公室、中部车间与东部仓库之间位置为中心向四周展开运移,污染物含量整体上先随深度增加逐渐升高至峰值,后随深度增加而大幅降低,含量峰值主要积聚于陆相层粉质黏土④2层的中部及底部,以及海相层粉质黏土⑥1层或粉土⑥3层的上部,表明粉质黏土④2层与粉质黏土⑥1层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滞了污染运移,这与其黏粒粉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和渗透性差等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