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安全科学   154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761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地下水是维系水系统良性循环和支撑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滇池流域水文地质特征,选择含水层介质、地形坡度、河网距离以及硝态氮单位面积污染负荷4个评价因子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4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进行图层叠加分析,将地下水污染风险划分为敏感区、易污染区和一般防控区进行分区防控.最后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水体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在SBR内接种活性污泥,研究了进水C/N比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C/N比的条件下污泥不易快速颗粒化,沉降性能差,低C/N比有利于反应器内微生物的积累,MLSS最高可达8 740 mg/L,然而过低的C/N比将导致颗粒粒径增加,结构疏松以致解体,丝状微生物过度繁殖,不利于系统的稳定。对有机物的去除受进水C/N比的影响不明显,颗粒初步形成后对COD的去除率基本维持在87%左右;在C/N比为6.67~2.86之间时,除磷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而C/N比过高或过低,污泥颗粒化程度差,体系内缺乏除磷所需的微观环境,不利于磷的去除;进水C/N比对NH4+-N的去除效果影响明显,C/N比为10时,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NH4+-N的平均去除率达90.59%,但低C/N比能抑制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当进水C/N比由5降低至2时,反应器对NH4+-N的去除率由65.23%下降到38.77%。  相似文献   
99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国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铅酸蓄电池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由于部分企业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导致铅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为加强铅污染防治和资源循环利用,杜绝铅污染事件发生,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994.
基于LMDI方法的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际贸易产生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对隐含碳的研究.以中国2005年为例,对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进行估算,应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法(LMDI)对影响隐含碳净转移的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因生产排放碳量远大于其消费需要排放的碳量,从国外净转移到中国的隐含碳为395.66MtC;净转移隐含碳影响因素中强度效应(进出口商品完全碳排放系数差异)贡献率为60%,规模效应(进出额差异)贡献率为55%,结构效应(进出口结构差异)贡献率为-14%,此结果表明中国相比国外的高碳排放强度是造成目前碳转移额外增加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构效应发现中国主要净出口行业大部分不是高碳排放强度行业,而净进口行业却主要由高碳排放强度行业构成,特别是与碳排放密切相关的能源行业居净进口行业首位.  相似文献   
995.
考察了用于混凝过程的螺旋管式二次流混合器的曲率、螺距和水流速度等主要因素对其水头损失、G值以及GT值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该混合器的水头损失、G值及GT值均随曲率、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螺距的增加而降低;除螺距和水流速度的交互作用对GT值没有影响外,该混合器的螺距、曲率、水流速度以及这3个因素间(包括两两之间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混合器G值、GT值的影响均高度显著,3个因素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水流速度曲率螺距。  相似文献   
996.
滇池柴河小流域暴雨径流中COD的输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滇池柴河小流域为单元,对暴雨径流中污染物颗粒粒径进行了分类,得出径流中COD浓度与污染物颗粒粒径的关系,并从输出源强、输移过程、汇集入河这几个方面对暴雨径流中的COD进行了从源到汇的输移特征研究,以确定暴雨径流中COD的入河负荷.结果表明,形成的暴丽径流中的大部分COD经适当沉淀(30min以上)可以有效去除,暴雨径流中的COD主要分布在粉粒和粘粒中,2场暴雨径流均在沉淀的5~30 min去除的COD最多,这部分污染物的颗粒粒径在0.008~0.020 mm,属于容易沉淀去除的部分,沉淀30 min时的COD平均去除率在52.19%,沉淀240 min左右可去除的主要为粒径在0.003~0.008 mm的污染物,沉淀240 min时的COD平均去除率在63.41%;而沉淀2 880min后仍未去除的为粒径小于0.000 8 mm的微小颗粒,仍无法去除的COD平均占23.26%;降雨强度越大,对地面的冲刷能力越强,形成的径流量更多,输出源的COD含量越高.2场暴雨径流的输出源、输移过程和最终入河的COD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污染物输移过程中会受各种因素影响,且本研究监测的暴雨场次有限,由此暴雨径流中COD的入河负荷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以废弃焦粉为原料,50%硝酸为改性剂,借助JSM、XRD和XPS现代分析测试方法表征其结构。考察了改性焦粉对氟离子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粘附几率和活化能,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硝酸改性焦粉是硝酸刻蚀焦粉表面增加孔结构,增大表面积,表面氧化形成较为丰富含氧功能组的过程;吸附符合Langmuir和Langmuir吸...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我国现行的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及环境税政策对排污交易市场费用效果的影响,从排污交易原理出发,分析排污交易、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及环境税3种环境管理手段促进企业污染物减排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设置10个虚拟企业模拟分析不同政策组合的费用效果。结果显示,当排污交易政策为主导时,3种手段并存对企业排污交易结果没有影响,且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和环境税政策在排污交易市场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均是压缩了排污交易市场中企业排污权的交易价格,增加了企业的污染物减排成本。若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价格或环境税税率(或二者之和)超出了原有排污交易市场均衡时企业污染物边际减排成本,则排污交易市场将会出现“失灵”现象,即企业不再寻求开展排污交易,而是缴纳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或/和环境税。  相似文献   
999.
辽阳市汤河水库饮用水源水质现状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阳市汤河水库饮用水源的现状分析,确定了污染原因,提出保护地表水饮用水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UASB反应器常温下处理生活污水的二次启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处理啤酒废水的颗粒污泥直接启动在常温下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UASB反应器,探讨其可行性,并研究污泥负荷,COD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及温度等参数对反应器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