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5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难忘乡音     
夜深.花睡人静,伏案笔耕.远远的,有几声蛙鸣传来,若有若无欲断还续,和着窗外馨馨的草香,犹如一排在空中飘荡的音符.瞬间,心像被什么猛地揪动了一下,有一种痛的感觉.搁了笔,凝神地听着.在这喧哗的城市夏夜,竟能听到熟悉而亲切的乡音,不免扯痛一缕刻骨的乡愁.那阵阵蛙呜,犹如儿时摇篮边母亲哼唱的小夜曲.这么多年来,蛰居城市中那些烦燥的情绪竟在这几声蛙鸣中渐渐隐去.一股想捕捉那乡音的冲动,催我起身推门而出,却见眼前高楼一片,不禁啼嘘感叹.想起童年时在乡下,也是这么一个夏夜,  相似文献   
32.
33.
利用2015-2019年夏季成都平原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及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9年8月世警会(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期间成都平原持续性高浓度臭氧(O3)污染特征及其气象成因.结果表明:12015-2019年夏季成都平原地表O3-8h (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的90百分位呈上升趋势,7月臭氧超标减少,6月上旬和8月中下旬臭氧超标增多;2世警会期间成都平原O3-8 h平均浓度为(156.26±41.35)μg·m-3,是近几年8月臭氧污染最严重的一次,具有浓度高、影响范围大的特点;3世警会期间成都平原高浓度臭氧污染的形成主要受槽后西北气流控制,地面为均压场或弱高压,且存在逆温层,大气层结稳定,臭氧污染的空间移动特征与高空槽脊移动特征一致;4气温和相对湿度是影响O3浓度的主导气象因子,当温度为33~37℃、相对湿度为30%~50%和偏北风或西北风风速为1~2.5 m·s-1时,容易导致O3积累,造成区域性污染.  相似文献   
34.
基于2015~2020年四川盆地臭氧(O3)浓度监测数据,构建O3区域性持续性污染过程个例库,并进一步时空匹配高低空气象资料,探究夏季南亚高压系统对四川盆地地面气象要素及O3污染生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2015~2018年四川盆地O3区域性持续性污染(ORPP)逐年加重,2018~2020年保持相对稳定的污染态势,且ORPP多集中于春、夏两季.盆地中南部成都、重庆、泸州等城市O3污染形势最为严峻,且高值区逐渐向南北方向转移.(2)基于南亚高压(系统存在率、中心离散度与东西振荡量)对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阐释ORPP的生成机制:系统存在率均值偏低且位置偏东时,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及日照时数偏高,相对湿度偏低,利于O3生成;南亚高压东模态中心显著聚集时,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激增,易造成O3异常高值;西模态剧烈振荡时,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及相对湿度改变,易使O3浓度波动.(3)对比清洁期与污染期,南亚高压系统存在率、中心离散度与东西振荡量综合作用于清洁期,而污染期则主要受中心离散度与东西振荡量影响.当南亚高压西模态剧烈振荡与东模态显著聚集配合出现时,极易诱发四川盆地内ORPP二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