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沸石和膨润土为基础材料制备阻隔屏障,该文通过力学实验、渗透实验、微观表征、吸附实验、离心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探究阻隔屏障对锰渣堆场氨氮污染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阻隔材料的最佳质量配比为沸石∶膨润土=3∶2,水泥质量占整个体系质量配比的50%;沸石的加入提升了阻隔材料的抗渗性能和力学性能,使其最小渗透系数达到2.049×10-10m/s,最大抗压强度达到3.36 MPa;沸石让阻隔材料内部结构变得均匀且紧密,显著提升了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能力;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并且该吸附属于吸热过程;随着氨氮溶液的渗透,阻隔材料渗透系数呈现逐渐减小并稳定的趋势;利用Visual MODFLOW对氨氮在地下水中运移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经过5 000 d后阻隔屏障仍未被击穿。沸石-膨润土阻隔屏障对锰渣堆场氨氮污染表现出了优异的阻控效果。  相似文献   
42.
城市生活垃圾可生物降解有机质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卫生填埋是我国现阶段最主要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定量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可生物降解有机质成分对于研究填埋垃圾的厌氧降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系列常规化学试验,利用抽提差重法、比色法及灼烧差重法,依次测定了垃圾中含水率,挥发分与灰分,脂肪类,易水解物与半纤维素,腐植酸,难水解物、不水解物与纤维素,木质素与固体残渣等成分,为入场垃圾可生化性评价及降解过程中固相成分变化的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3.
啤酒啤酒含高卡路里,是造成“啤酒肚”的原因,但喝啤酒并不一定就会增加体重。一罐清淡啤酒比半罐可乐或两块奶油巧克力所含的能量更少。每天喝一罐啤酒,能释放出等量的抗氧化剂。研究显示,在啤酒中已找到了被认为能预防前列腺癌和癌症扩散的少量化合物。葡萄酒红葡萄酒中所含的一种被称作白藜芦醇的物质,能增加你体内的优质胆固醇,并减少你体内劣质胆固醇。人们还发现,白藜芦醇能使脑部30%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降低中风的危险,经常适度地喝点葡萄酒,有助于牙龈强壮健康。红酒甚至有助于降低患肺癌的风险。健康的饮酒方法是:每日不超过1…  相似文献   
44.
为了改善三元晶体钙钛矿结构DAP-4{(H2dabco)[NH4(ClO4)3],dabco=三乙烯二胺,triethylenediamine}的机械刺激安全,利用溶剂蒸发法,研究了修饰剂氟橡胶F2602质量分数对DAP-4表面包覆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包覆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1,3,5-triamine-2,4,6-trinitrobenzene, TATB),制备了微纳核壳结构DAP-4@TATB。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 XRD)及差示扫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对制备的微纳核壳结构DAP-4@TATB的晶体形貌、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此外,对微纳核壳结构DAP-4@TATB感度进行了测试分析,并进行了燃烧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氟橡胶质量分数对DAP-4表面修饰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摩尔浓度EDTA(b(EDTA))调控下灯心草和龙须草对铅锌尾矿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当b(EDTA)为0.125~2.000 mmol/kg时能显著促进生长在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灯心草和龙须草地上部生物量的增产,分别在0.500和1.000 mmol/kg时达到最大值.EDTA对2种草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地下部,分别通过影响株高和分蘖数实现,且对灯心草的影响程度大于龙须草.添加EDTA可以显著提高2种草对各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尤其以Pb, Cu最为明显.同时发现,EDTA对植物积累重金属能力的促进作用存在植物种类和重金属元素种类之间的差异.灯心草和龙须草分别在重金属积累、转运和生物量上存在优势,在EDTA调控下将2种植物合理搭配种植在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能取得良好的重金属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6.
用单基质及混合基质体系,探讨了白腐菌Pleurotus ostreatus BP对氮杂环化合物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弱酸性环境下,白腐菌能有效降解喹啉和吲哚.单摹质体系中,喹啉的降解率15 d内能达到89.48%,98.17%的吲哚6 d内被降解;混合基质体系中,基质(喹啉、吡啶、苯酚及氨氮)的加入能促进白腐菌对吲哚的降解,但(吲哚、吡啶、苯酚及氨氮)却抑制了白腐菌对喹啉的降解.不同基质体系中,白腐菌对喹啉和吲哚的降解分别遵循零级和一级反应动力学.相对单基质而言,混合基质的存在对白腐菌生物学特性产生明显影响,可缩短生长周期,提高生长速率和漆酶活性.漆酶在吲哚的降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完全决定喹啉的降解.  相似文献   
47.
煤层气产出水的人工湿地构建与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煤层气田产出水排放所存在的环境隐患,在山西省沁水盆地建立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比产出水经该系统处理前后的水质,研究人工湿地系统对煤层气产出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产出水中污染物发挥了较为稳定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可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其中,人工湿地对于产出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悬浮物去除率达99.13%,重金属去除率达90%以上;对产出水的pH值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出水水质趋于中性。研究人工湿地系统的沿程水质变化,发现悬浮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阶梯式人工湿地,湿地系统对全盐量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该湿地系统由于处理成本低廉,可为野外处理类似高盐度的采矿废水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8.
秸秆还田对水稻镉积累及其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镉(Cd)是人类一级致癌物,大米食用是以大米为主食人群摄入Cd的主要途径.秸秆还田是秸秆处理中主要方式,在Cd污染稻田被广泛应用,其对水稻Cd吸收及水稻体内Cd的分布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本研究选用Cd水稻土,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分析了不同的秸秆还田用量(0.0%、1.0%、2.5%和5.0%)对Cd的亚细胞分布以及在水稻籽粒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细胞中的Cd主要分布在细胞壁中,占总Cd的86%~95%,茎叶细胞的细胞壁与可溶部分中的Cd含量相当,分别占总Cd的30%~51%和35%~61%.秸秆按1%和2.5%比例还田能显著提高根中Cd含量,以及细胞壁中Cd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并降低水稻体内Cd由根向茎叶转运;但5%的秸秆还田,分蘖期根中Cd含量和细胞壁中Cd含量显著降低,Cd由根向茎叶转运系数提高,灌浆期的根中Cd含量和细胞壁中Cd含量均显著提高,转运系数没有显著变化.大田试验前茬的水稻秸秆和油菜秸秆中Cd含量均较高,分别是0.49 mg·kg~(-1)和0.67 mg·kg~(-1);油菜秸秆单独还田或与石灰一起还田均没有显著影响水稻糙米或秸秆中Cd的积累;水稻秸秆单独还田也没有显著改变水稻糙米或秸秆中Cd的积累,但与石灰一起还田时能显著降低糙米和秸秆中的Cd积累;生物炭添加能显著降低水稻体内的Cd积累,且与石灰一起添加降Cd效果更显著.因此,当用Cd污染稻田前茬所产水稻秸秆还田时,建议与石灰一起添加可达到显著降Cd的效果.该研究将为Cd污染稻田的水稻安全生产与秸秆循环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9.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计量分析,对甘肃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是旅游收入提高的Granger原因,而旅游业发展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甘肃省经济增长对其旅游业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同时,旅游业收入的结构冲击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50.
全面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藏族地区(简称藏东地区)农业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阐明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提出了该地区农业资源合理开发,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