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84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1.
焦化废水是毒性很大的典型工业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需要微生物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以探讨焦化废水对微生物的毒性抑制以及微生物对焦化废水的适应过程为目的,通过于焦化废水原水中接种市政污泥,在考察COD、苯酚、氨氮和硫氰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指标降解的基础上,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降解过程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接种了市政污泥的焦化废水培养16 h后COD开始下降,40 h时苯酚降解了97.14%,72 h时硫氰化物开始降解,96 h时硫氰化物浓度低于检测限,氨氮浓度随着硫氰化物的降解而升高.群落测序分析表明,不同培养阶段污泥中微生物表现出群落结构及丰度上的差异:在苯酚降解阶段,苯酚优势降解菌Acinetobacter、Pseudomonas的丰度增大,48 h总相对丰度为13.04%;在硫氰化物降解阶段,Sphingobacterium、Brevundimonas、Lysobacter、Chryseobacterium为主导菌属,96 h时其总相对丰度为16.13%;在144 h阶段,优势菌属则变为Fluviicola、Stenotrophomonas和Thiobacillus,总相对丰度为22.45%.由此认为,市政污泥克服了焦化废水中毒性成分的抑制作用之后能迅速适应环境,表现出微生物群落结构随着废水降解成分的变化而改变,环境因子和降解功能菌之间的竞争是群落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12.
针对含高浓度硫氰酸盐的废水/废液,采用高效的物化技术实现化学转化,避免生物过程因毒性抑制所需要的稀释作用,作为预处理工艺提供厌氧氨氧化的水质条件.以配制的硫氰酸盐模拟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搭建的脉冲电晕放电(PCD)装置,从构建厌氧氨氧化适配条件的目的出发,考察了不同pH条件下含氮污染物经PCD处理随时间的动态转化规律,以及SCN~--N降解副产物(SO_4~(2-)和HCO~-_3浓度)对NH~+_4-N降解的影响,并拟合了不同条件下NH~+_4-N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PCD技术利用原位产生的O_3和·OH能氧化包括SCN~--N和NH~+_4-N在内的还原态含氮化合物为NO~-_3-N,pH的增高有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SO_4~(2-)和HCO~-_3对NH~+_4-N的氧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HCO~-_3的抑制效应要高于SO_4~(2-).研究表明,对于高SCN~-废水的处理,PCD技术可作为厌氧氨氧化工艺的预处理技术,在规避毒性抑制与构造水质特征方面表现出优越性.  相似文献   
213.
从处理α-蒎烯的生物滴滤塔中分离到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T,该菌株在代谢α-蒎烯的过程中能产生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通过优化培养基,使得菌株在降解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积累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培养液的表面张力下降至30 mN·m-1.采用红外光谱、薄层色谱等分析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油状产物进行鉴定,并结合α-蒎烯的微生物代谢途径,确定该表面活性物质为紫苏酸,分子式为C10H14O2.这类物质对柴油和正己烷有较明显地乳化作用,乳化指数达到40%~60%,对多环芳烃(菲、萘、芘)也有明显地增溶效果,在其临界胶束浓度时水中溶解度分别提高了2.65%、6.07%和10.0%.以上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物质可替代化学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环境污染的修复治理中.  相似文献   
214.
插层法制备有机黏土存在比表面积低、负载不均等问题,限制了此类材料吸附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基于此,通过选择性酸浸的方法预处理天然蛭石,以三甲基氯硅烷(CTMS)和三乙基氯硅烷(CTES)对其进行表面有机修饰,利用FTIR、BET、SEM和热重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酸化蛭石的比表面积可达361.0 m2.g-1,而有机插层蛭石的比表面积仅为6.0m2.g-1,有机基团更稳定地以共价键形式负载于酸化蛭石表面.以疏水性有机微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为测试目标,考察材料的吸附性能.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得CTES改性酸化蛭石、CTMS改性酸化蛭石和有机插层蛭石对DEP的吸附量分别为63.7、51.2和15.7 mg.g-1,证明有机修饰后的酸化蛭石具有更强的疏水性吸附能力,有机负载的均匀性是决定吸附能力的关键因子.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行为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表现出线性特征,可由Henry和Freundlich模型进行描述,表明分配作用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15.
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在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上原位合成分子筛,分别通过离子交换法和浸渍法制备了整体式Cu-ZSM-5/堇青石催化剂,以丙烷为还原剂,在模拟柴油机尾气系统中评价了两类催化剂消除烃和NO的性能.结果表明,晶化时间48 h时,原位合成的ZSM-5/堇青石催化剂载体表面有形状规则的ZSM-5晶核生成,且具有较好的牢固度...  相似文献   
216.
文章论述了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我国开发旅游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7.
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一种危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物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空气中的浮游微粒。空气中的浮游微粒来源于工业废弃物、汽车尾气及建筑装饰材料,不易沉降、不为肉眼所见,直径不足两微米,飘落速度每分钟1厘米左右,只要空气稍有扰动它就会飞扬起来。烧柴油的汽车尾气中所含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后还会产生二次微粒。这些微粒直径小于1微米,可飘浮两个星期左右,是一种较典型的浮游微粒。据资料,日本70%的浮游微粒来自人为因素,仅来自汽车尾气排放的每年就多达8万t以上。据调查,哮喘病、肺炎…  相似文献   
218.
沉积物提取液对萘在河流沉积物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直接决定其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生物效应与归宿.以往采用背景电解质溶液作为解吸体系的方法,忽略了其与天然水体水化学条件的差异可能对污染物的解吸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性能评价方法存在较大偏差.本文通过选用沉积物浸出液代替背景电解质溶液的方式来保证吸附-解吸水化学条件的一致性,采用批量平衡的方法对分别采集于凉水河水系(标记为L)以及东江流域(标记为D)的两种河流沉积物样品,进行连续吸附-解吸实验,以考察多环芳烃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规律,从而阐明水化学条件的一致性对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与重要性.实验结果表明,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传统的以背景电解质溶液作为介质,研究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解吸行为的方法会导致解吸体系的TOC值比模拟天然水体体系减少74.68%~85.01%,这种吸附-解吸水化学条件的差异会增强污染物在沉积物上的滞后性,具体表现为萘在沉积物L和D浸出液中的平均解吸量相比其在背景电解质溶液中分别增加了3.14mg·kg-1和2.40mg·kg-1,平均解吸滞后系数由在背景电解质溶液中的0.04和0.135降低至沉积物浸出液中的0.012和0.072.此现象表明,与纯电解质溶液比较,采用从沉积物中提取的溶解有机碳作为解吸介质,会显著增加萘在沉积物中的平均解吸量,所获得的实验结果更加符合天然水体的实际条件.  相似文献   
219.
新型PP填料生物滴滤法净化高浓度H_2S的实地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制药行业污水处理中水解酸化池的高浓度H2S恶臭气体,采用新型PP填料生物滴滤床处理方法,进行实地中试研究。生物滴滤塔塔形为长方形,填料层高1m,空塔停留时间10.7s,在进气H2S浓度低于1420 mg/m3时,循环营养液pH值0.35,生物去除率保持80%以上。实际工程中,在进气H2S浓度高于1500 mg/m3时,可以增加碱洗预处理工艺,经过2个月的跟踪检测,绝大部分的去除率能保持80%以上,最高去除率可以达到96%以上,出口排放量可控制在250mg/m3以内,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20.
以活性嫩黄X-7G模拟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观察了臭氧氧化过程中染料溶液的pH、电导以及吸光度的变化,利用离子色谱仪对染料溶液中Cl-、SO42-、NO3-和NH4+的生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臭氧对染料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20min内对染料的脱色率达96.7%以上,染料分子中的Cl和S在反应40min后分别有97.2%和73.5%被氧化为Cl-、SO42-,偶氮键被臭氧化为N2,-NH2部分质子化形成NH4+,新生成的NO3-来源于NH4+和其他含N基团的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