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84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291.
生物三相流化床A/O2组合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针对目前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系统停留时间长、处理效率低的现状,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结构生物三相流化床来实现A/O2组合作为核心工艺,研究生物处理系统各个单元结构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降解特性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生物系统在总停留时间42 h下稳定运行时,厌氧流化床能有效提高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将废水的BOD5/CODCr(B/C)平均值从0.30提高到0.45,一级好氧流化床能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对CODCr,和酚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8%和99.9%,平均处理负荷分别为3.97 kg·m-3·d-1(以CODCr计)和1.01 kg·m-3·d-1(以酚计),二级好氧流化床对NH4 -N平均去除率达到89.9%.出水NH4 -N浓度稳定在15 mg·L-1以下.生物系统出水经过滤混凝沉淀工艺后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199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92.
两相厌氧流化床中优势菌种降解硝基苯废水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构建了从强化传质与优势菌相结合的两相厌氧流化床生物降解体系,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与上流速度2种水力特征以及共基质、pH、进水浓度等主要过程因素对优势菌种降解硝基苯的影响.结果显示,反应器在HRT为36h、上流速度为4 m/h时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菌种需要pH 7.5的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共基质降解硝基苯,且两者的最佳质量比约为6;当进水硝基苯浓度为50~345 mg/L时,对硝基苯平均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分别达到91.1%和120.9 mg/(L·d),且可耐受2.5倍以内的浓度负荷冲击.由此表明良好的反应器水力条件及优势菌种的结合可使高毒性的硝基苯在厌氧条件下有效地降解.  相似文献   
293.
电镀厂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及淋洗去除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某电镀厂污染场地重污染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各形态含量进行分析,并研究筛选高效土壤淋洗剂,比较其淋洗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土壤以铬和镍污染最为严重,土壤铬和镍含量分别达1 564.00和679.00 mg.kg-1,土壤铜、锌和铅含量分别为297.00、276.00和51.40 mg.kg-1,铜、铬、镍、锌和铅的有效态比例分别为41.77%、13.16%、28.08%、21.50%和31.18%。去离子水、盐酸、乙酸、草酸、柠檬酸和EDTA 6种淋洗剂中,去离子水对5种重金属提取量均较少;草酸对铜、铬、镍和锌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55.1%、24.8%、47.5%和29.3%;柠檬酸对铜、铬、镍和锌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26.3%、25.7%、33.0%和21.6%;EDTA对铜、镍、锌和铅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31.5%、28.9%、21.4%和30.6%。综合考虑淋洗剂的提取效果、水溶性以及操作难度和成本,建议采用柠檬酸作为淋洗剂,最佳液土比〔V(液)∶m(土)〕为10∶1,最佳淋洗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294.
研究了四种醇类助溶剂表面/界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界面张力降低对残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醇的浓度与表面张力之间满足Szyskowski模型,与界面张力间呈对数函数关系,用Fowkes模型计算乙醇溶液的色散力与理论预测具有一致性,四种醇对油水界面降低能力的顺序为:丁醇>异丙醇>乙醇>异丁醇,醇溶液-柴油界面张力基本上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乙醇对含油砂柱冲洗试验结果表明除油率与界面张力降低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295.
新型内构件内循环三相流化床氧传递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树脂作为载体,研究了新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氧传递速率和氧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载体量、气速、导流挡板及布气器设置的位置).结果表明,当载体量<10%时,三重管、五重管的溶氧性能较好;当载体量>10%时,直管、多重管的溶氧性能更好;当载体量为15%时,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氧传递速率增大,而气速分别在0.022 m/s和0.033m/s时,直管和多重管的氧转移效率达到最大值;底部布气优于其他高度布气;导流挡板的设置增强氧的传递作用.研究结果为反应器的放大及操作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6.
基于流体分离污泥的异质性: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物流化床处理系统中的剩余污泥如果能够被识别为老化的污泥和高活性的污泥,并通过某一种物理方法加以原位分离,则有可能提高生物处理的效率.本文以构造流体力场实现基于比重分布不同污泥组分的分离,得到聚结型污泥与离散型污泥,考察了两种污泥在胞外聚合物、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的差异,并与降解活性相关联,以证明异质性的存在.研究发现:活性污泥这种异质性的存在归因于离散型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含量高,亲水性更强,比重更小;聚结型污泥在基质利用效率、比耗氧速率方面优于离散型污泥;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污泥中,聚结型污泥较离散型污泥具有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上的优势,种群丰度更高.研究结果证明了聚结型污泥和离散型污泥内部菌胶团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前者是应该被保留的活性组分,后者应该作为剩余污泥加以分离排出.  相似文献   
297.
利用标准样品,将微波消解、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3种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土壤中总汞含量测定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法下测定的汞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微波消解直接测定≈水浴消解,相对误差大小顺序:微波消解水浴消解≈直接进样,各方法测定的汞元素含量都在样品的保证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对ESS-3土壤标样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微波消解、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对汞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7.6%、92.2%和95%,微波消解在准确度和精密度方面略优于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综上,3种预处理方法都能方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汞元素,这将为不同实验室选择不同土壤预处理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98.
以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为受体材料,通过分析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Fe2+氧化率和总铁(TFe)沉淀率研究不同浓度As(Ⅲ)和As(Ⅴ)胁迫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s(Ⅲ)胁迫显著降低反应体系的pH降幅、Fe2+氧化速率和TFe沉淀率;低浓度As(Ⅴ)的加入对反应体系的pH降幅、Fe2+氧化速率和TFe沉淀率没有明显影响;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pH降幅、Fe2+氧化速率和TFe沉淀率也逐渐降低。As(Ⅲ)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铁行为的影响较As(V)更明显。同一胁迫水平下,该菌对As(Ⅲ)的响应更强烈。  相似文献   
299.
利用2019年9—10月广州市海珠湖大气成分观测站地表的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参数及垂直的颗粒物激光雷达观测资料,探讨不同PM2.5-O3污染类型对应的气象要素及大气污染物日变化特征、边界层内气溶胶分布特征,并对发生高PM2.5-高O3的成因进行分析.观测期间共出现25 d低PM2.5-低O3日(清洁日)、12 d低PM2.5-高O3日(污染日Ⅰ)和20 d高PM2.5-高O3日(污染日Ⅱ).对气象要素和污染物特征的分析表明,污染日Ⅱ在11:00—16:00的平均气温均超过30℃,相对湿度均低于60%,日均风速和最大J(NO2)分别为0.88 m·s-1和0.007 s-1.污染日Ⅱ与清洁日相比,其对应的气象要素表现为显著的高温低湿特征;与单一的O3污染日相比则表现为略低的光化辐射和较低...  相似文献   
300.
湿地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库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湿地碳库受到温度、降水量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所以评估多种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深入理解和预测湿地生态系统不同碳库(植物、土壤和土壤微生物量)的碳储量变化至关重要.基于对42例1999-2019年发表文献研究数据的Meta分析,讨论了多种环境因子对湿地碳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