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4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18篇 |
综合类 | 191篇 |
基础理论 | 45篇 |
污染及防治 | 58篇 |
评价与监测 | 4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一次性餐盒材料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沥出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对一次性餐盒材料中可沥出性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PS)进行了研究.分别选取水、3%乙酸(W/W)、15%乙醇(V/V)和正己烷4种浸取液模拟餐盒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水性、酸性、酒精类和油脂类条件.材料经4种溶液浸提后,浸取液用固相萃取净化和浓缩,目标分析物PFOA和PFOS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研究表明,一次性餐盒材料在模拟条件下中有以PFOA为主的伞氟类化合物从材料中沥出,其中酸性环境对PFOA的浸取率最高(2296 ng·m~(-2)), 为其它3种方法的82.8倍;4种浸提条件下PFPS的沥出率都比较低,浓度仪为0.7 ng·m~(-2)-5.4 ng·m~(-2). 相似文献
142.
酸性染料的臭氧降解与中间产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酸性金黄G模拟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观察臭氧氧化过程中染料溶液吸光度和TOC的变化,利用离子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和GC/MS对染料的降解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用发光细菌法检测了溶液急性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对染料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40 min后染料溶液的脱色率达到99.3%,TOC去除率为35.7%;染料分子中的S有97.8%被转化为SO2-4,分子中的仲胺基部分转化成酰胺基,水解后生成NH+4,最终氧化成NO-3,溶液中有草酸产生;溶液在臭氧化前期由于生成了醛类和酚类物质,使急性毒性首先呈上升趋势,25min后随着氧化的深入,溶液毒性开始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3.
从伤亡事故致因理论和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出发,分析说明人为失误控制是预防事故的重要途径,并具体介绍了人为失误控制的两种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4.
通过探索垃圾渗滤液硝化生物强化体系中进、出水含氮化合物形态的转化规律及采用测定呼吸耗氧速率来表征硝化菌群的生物活性等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进水NH4 -N浓度(负荷)、DO条件下体系的硝化特性.研究发现,酸性条件下,垃圾渗滤液的亚硝化作用较硝化作用受抑制程度大,碱性条件下相反.为了维持较高的硝化效率,垃圾渗滤液的硝化生物强化pH值宜控制在7.5~8.5.实验体系所能承受的氨氮浓度和负荷上限分别为300 mg/L和0.6 kg NH4 -N/(m3·d)左右,当进水NH4 -N浓度和负荷过高时,硝化细菌活性下降幅度较亚硝化细菌要显著得多.DO影响因子实验表明,DO水平的控制对垃圾渗滤液的生物硝化程度有重要影响,当DO控制在0.5~0.6mg/L时,氨氮的氧化以亚硝化作用为主,当DO控制在1.1~2.6 mg/L时,垃圾渗滤液的硝化作用进行得较彻底. 相似文献
145.
文章采用不同方法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改性,并将TiO2负载在改性ACF上制成复合材料,通过对比不同方法制备的改性复合材料对甲苯的降解性能,选出性能最佳的TiO2/Zn(NO3)2-ACF复合材料并进行表征。通过改变不同实验条件发现:在24 W紫外灯照射下,浸渍2次的TiO2/Zn(NO3)2-ACF复合材 料对1000 mg/m3的甲苯气体去除率达到65%;经过3次循环再生后,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无明显下降,说明TiO2/Zn(NO3)2-AC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6.
一株苯乙烯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橡胶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可高效降解苯乙烯的微生物菌株WJ,通过透射电镜(TEM)、生理生化试验、Biolog鉴定和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建立等分析方法,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通过环境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株WJ在温度30℃、pH值7.0的培养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通过不同初始浓度苯乙烯的降解及生长特性,确定该菌株的最大底物耐受浓度达到1500mg/L,且其生长动力学过程符合Haldane’s方程,相应动力学参数为: vmax=0.282h-1,Ks=23.57mg/L,Ki=1784.56mg/L.底物宽泛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苯系物(BTEX)、正己烯等与苯乙烯结构类似的碳氢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表明其具备良好的底物宽泛性.该菌株对苯乙烯的氧化降解途径主要为乙烯基侧链的氧化. 相似文献
147.
疏水性分子筛对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的吸附过程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常温一步合成疏水性介孔分子筛(MCM-41-dry)和通过煅烧去除模板剂得到亲水性介孔材料(MCM-41-cal).分别以制备的两种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吸附焦化废水生物出水中COD和TOC组分,考察吸附剂浓度、pH值等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MCM-41-dry的吸附效果远远强于MCM-41-cal,归因于含有模板剂的材料表面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及含有高吸附容量的季铵基团.在25℃、吸附剂浓度为2g·L-1时,MCM-41-dry对焦化废水中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53%和66%,吸附量分别为64mg·g-1和17mg·g-1.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真实反映整个吸附过程.水样吸附前后的GC/MS数据表明,焦化废水生物出水中残留了长链烷烃、卤代物、多环芳烃等难降解有机物,经MCM-41-dry吸附后,各种物质浓度均得到降低,MCM-41-dry尤其对疏水性烷烃类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表明该吸附剂能够优先吸附疏水性物质.此外,吸附剂对水具有一定的润湿性能,能与废水充分接触,从而利于其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这使其用于实际废水的处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8.
焦化废水处理工程中,经过生物和混凝处理后,排放到环境中的尾水COD处于(85±20)mg·L-1范围内,这部分COD主要由一些难生物降解的物质构成,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也给水回用带来了技术上的难度.为实现尾水中残留有机物的进一步削减,降低其在环境当中的危害,采用臭氧流化床反应器对焦化废水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仪以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水质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尾水在反应过程中,投加的臭氧量与降解的COD之间的比值(O3(kg)/COD(kg))随反应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当pH=10时,COD、UV254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1.5%,87.3%和85.0%,去除效果优于pH=7和pH=5条件下的反应;臭氧氧化能够有效分解尾水中类色氨酸、类溶解性微生物副产物、类腐植酸和类酪氨酸物质;经臭氧氧化后,焦化废水尾水中一些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得到了部分或完全去除,转化为一些新的有机物,如烷烃、苯甲醇、己酸等物质.研究结果证明,影响尾水的臭氧氧化效率涉及反应器结构、废水溶液性质和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49.
150.
本文研究了从电池厂含锌废水中直接取取氧化锌的方法,提出了用高锰酸钾氧化和过量碱沉淀相结合除去废水中的锰、铁等杂质、控制一定的PH值使Zn^2+直接以氧化锌的形式沉淀出来的工艺路线。试验表明该法可以有效地回收用废水中的锌,所得产品色度好,含ZnO在96%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