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太湖重点污染控制区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3  
太湖流域是中国人口和城镇最为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大湖流域之一。太湖的水质污染目前已严重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险。如何治理太湖、保护太湖已成为当地政府和科技人员的紧迫任务。笔者通过对太湖近15 a来水质发展趋势及污染物来源的分析,提出了太湖污染治理的重点污染控制区及相应的治理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32.
王大鹏  张娴  颜昌宙 《环境科学》2019,40(3):1347-1352
乙酰化代谢物是磺胺类药物的重要代谢产物.为研究4种常见磺胺类药物及其乙酰化代谢物在污水厂中的去除机制,根据污水停留时间采集厦门某A2/O型工艺污水厂不同处理单元的污水和污泥样品,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目标化合物.结果显示,8种目标物中有6种在水体中被检测出,污泥中有5种目标物被检测出.计算总去除率及各个处理单元间的去除率,结果表明,磺胺二甲基嘧啶在污水厂中总去除率几乎为0,而其他5种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去除,但不同目标物在各处理单元的去除率不同.利用质量平衡,分析各物质可能的去除机制,磺胺二甲基嘧啶可能去除机制为污泥吸附,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甲唑可能的去除机制均为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33.
对夏季与冬季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竺山湾、梅梁湾、贡湖湾和南太湖)上覆水的砷含量及水质参数进行调查,运用多元分析技术分析砷的空间与季节分布特征及其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部湖区(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湾)水体中总砷(TAs)、砷酸盐[As(Ⅴ)]、亚砷酸盐[As(Ⅲ)]及甲基砷(MMA+DMA)的平均含量(2.58~3.34、1.37~2.34、0.53~0.64和0.16~0.36μg·L-1)均高于南太湖(1.73、1.10、0.31和0.10μg·L-1),显示了砷在太湖北部与南部的空间分布差异.此外,夏季TAs、As(Ⅴ)、As(Ⅲ)和甲基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0、2.06、0.73和0.25μg·L~(-1),均高于冬季(1.78、1.10、0.30和0.17μg·L~(-1)),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因子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总磷(TP)、总铁(TFe)和叶绿素a(Chl-a)是影响太湖水体砷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其中,TP、TFe与太湖水体中TAs和As(Ⅴ)的分布存在显著正相关;Chl-a含量对As(Ⅲ)和甲基砷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推测浮游植物(Chl-a)对砷还原和生物甲基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4.
利用小城镇人口数据及农、牧、副、工等行业生产和环境特点,对中国小城镇有机废物的生成量、利用量和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它们的潜在资源价值和环境影响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35.
水力停留时间对潜流湿地净化效果影响及脱氮途径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冉  张灵  杨帆  颜昌宙 《环境科学》2021,42(9):4296-4303
利用连续进水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比较分析了4种水力停留时间对常规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下探究了两种湿地内部各基质层硝化、反硝化和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通过对两种湿地脱氮影响因素的冗余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影响湿地氮去除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时,两种湿地系统对常规污染物(COD、TP、TN和NH4+-N)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均大于70%,此时湿地内部对NH4+-N和TN的去除率以及硝化和反硝化强度皆表现出沿水流方向逐级递减的趋势;3种功能基因中,反硝化功能基因(nirS)丰度远高于硝化功能基因(nxrA)和氨氧化功能基因(AOB-amoA).在本研究中,两种潜流人工湿地氮去除能力均受环境因素和微生物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微生物因素对脱氮贡献率最高(55%和48%).除此之外,TN和NH4+-N的去除率均与DO、基质比表面积、COD浓度和硝化功能基因及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呈正比,与pH值成反比.因此,为提高两种系统氮去除效果,均可通过提高基质层溶解氧和碳源含量以及适当地降低pH值来实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还可通过更换比表面积较大的基质层来显著提高系统脱氮效果.本研究为人工湿地的设计以及最佳水力停留时间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脱氮途径的定量化解析对深入理解人工湿地氮去除机制以及提高氮素去除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Hoagkand培养液中分别以磷酸二氢钾、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甘油磷酸钠、ATP-Na为磷源时黑藻的生长及生理活性变化.获得了不同形态磷培养黑藻的干重、根系生长以及叶绿素含量、光合、呼吸、磷含量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钾对黑藻的生长及生理活性影响最显著,是黑藻吸收的最佳磷形态;有机磷不利于根系生长,叶绿素a/b较高;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促进根系早发,光合生产力低于磷酸二氢钾,叶绿素a/b高于磷酸二氢钾试验组.ATP-Na试验组黑藻呼吸率最高,甘油磷酸钠试验组黑藻光合生产力最高.各实验组黑藻磷含量均增加,黑藻对各形态磷均能吸收利用.图5表4参24  相似文献   
37.
湖滨带的功能及其管理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湖滨带功能主要包括:缓冲带功能、生物多样性及生境保护功能、护岸功能和经济美学价值。湖滨带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生物群落结构的逆向演替及生态功能的下降,退化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湖滨带管理的核心是湖滨带植被的正确管理,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与湖滨带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源和水生态系统,其管理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植被缓冲带;(2)加强湖滨带规划和管理的政策研究;(3)加强湖滨带生态监测系统及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4)促进湖滨带管理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38.
云南洱海湖滨带生态重建方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按照湖滨带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将云南洱海湖滨带划分为4个功能区段,在此基础上根据洱海湖滨带现状、不同功能区的要求和生态恢复目标.提出了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适用模式和高、中、低3个目标的生态重建方案。并对3个方案的投资.环境效益与经济成本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结合洱海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洱海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要求,确定了洱海湖滨带重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39.
博斯腾湖生态保护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博斯腾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诊断分析的基础上,从防治干旱区湖泊咸化和富营养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焉耆盆地污染源控制、湖滨湿地生态修复、水资源调控等方面的工程措施.同时,通过多目标决策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博斯腾湖生态保护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40.
沉水植物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是一项清洁和廉价的技术.主要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和pH条件下,轮叶黑藻鲜样在单一、二元和三元金属离子体系中对铅离子的生物吸附特征.在单一金属离子体系中,不同pH值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pH值在2.0~6.0间变化时,轮叶黑藻对铅的吸附能力随pH值升高而增强,当初始铅浓度为250 mg/L和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