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流程、基本原理,研究了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石灰石浆液pH值、钙硫比、液气比、吸收塔进口粉尘含量、烟气中SO_2浓度、烟气含氧量等烟气脱硫工艺条件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从工艺及设备运行角度探讨如何控制适宜的工艺条件,优化提高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脱硫效率,使烟气中SO_2排放浓度控制在25 mg/m~3左右,达到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SO_2小于200 mg/m~3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2.
APEC期间北京空气质量改善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评估APEC期间强化减排措施对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利用2014年11月1~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奥体中心监测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其空气质量演变特征,并与2013年同期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PM_(2.5)是当前北京最重要的污染物,APEC期间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期间有3次明显的污染过程,与2013年同期相比较有所好转,显示出强化减排措施对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2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值相比,APEC期间PM_(2.5)有5d在WHO标准值(25μg·m~(-3))以下,而SO_2均小于标准值;3APEC期间,在空气质量为优时PM_(2.5)/PM_(10)小于0.5,且随污染浓度的增加比值逐渐增大,在严重污染情况下PM_(2.5)/PM10达到0.9以上;4与2013年同期相比,强化减排措施对PM_(2.5)的减少有一定的贡献,但与SO_2和CO的减少量相比,颗粒物的减少量又相对较少,NO_2减少量相对最小,实施强化减排措施对污染物减排的排序为SO_2COPMNO_2,说明北京空气污染中的PM_(2.5)的来源、影响和减排的复杂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3.
APEC期间北京及周边城市AQI区域特征及天气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监测资料,分析2014年11月1日至15日,即北京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会议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演变及区域特征,结合中国气象局官方发布的同期气象要素和天气形势图,探讨天气背景对APEC期间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1强化减排措施实施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良好和轻度污染的天数相对较多,而强化减排措施终止后,重度和严重污染的天数明显增多,表明强化减排措施对北京及周边城市局地空气质量的改善贡献明显;2强化减排措施实施初期,受逆温层的影响,北京及周边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迅速上升,说明在不利的天气背景下,即便有强化减排措施,污染物也会累积升高,形成污染过程,可见天气背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3在强化措施实施后期,虽然受逆温层影响,北京污染物的浓度并没有累积到很高的程度,而天津、唐山、保定和邢台均出现中度和重度污染,进一步说明,强化减排措施的实施对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的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84.
基于低剂量、多形态的N添加控制实验,以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持续的原位增N处理,测定了2010年、2012年和2013年生长季初期(5月)和生长旺季(8月)0~10 cm土壤有效氮(NH+4-N和NO-3-N)含量以及土壤p H值.结果表明,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土壤有效氮均以NH+4-N为主,NO-3-N含量较低,其中NH+4-N含量占无机氮含量的96%以上.随着增N时间的延长,同生长旺季相比,增N对生长季初期0~10 cm土壤NH+4-N影响较为明显,且主要受施N类型影响.与此相反,生长旺季0~10 cm土壤NO-3-N含量高于生长季初期.N输入对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土壤NO-3-N影响较为明显,且低N处理更倾向于促进0~10 cm土壤NO-3-N的富集.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NH+4-N和NO-3-N对增N的响应都由前期的不显著向后期的显著转变.增N对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0~10 cm土壤p H值影响显著,其中低N处理的土壤和生长旺季阶段土壤p H值相对较低.随着增N时间的延长,土壤p H值对增N的响应也由前期的不显著向后期的显著转变.长期持续的增N处理已经使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0~10 cm土壤产生了明显的酸化.  相似文献   
85.
空气中粉尘粒子质量浓度的测定,无论对大气环境还是对工作环境均是必不可少的。滤膜采样的直接称重法是当前我国采用的基本方法。但该法满足不了自动、连续、无人操作以及数据的自动记录和传输的需要。为此,我们研制了以β射线吸收为工作原理的大气粉尘自动连续测定仪,它能连续自动地监测大气中的总粉尘质量浓度和工作岗位的总粉尘质量浓度,其结果直接打印在  相似文献   
86.
1997中国环境论坛国际会议于11月18-ZI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次由非政府组织发起的高层次国际环保会议。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大会发来了贺词,国务院总理李鹏接见了部分外方会议代表。会议就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主要议题包括:环境、资源与发展,环境与融资,环境与教育,环境与贸易,环境科技,环境立法。此外,会议还安排了旨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科技展示和交流、洽谈等活动。本次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人类生态学会联合主办,会议得到了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以及亚洲开…  相似文献   
87.
88.
快速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加剧了对现代城市群中各种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的威胁,探索城市群尺度下的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以兰西城市群为研究区,选择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引入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兰西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阐明土地利用转型引起的生态风险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间兰西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建设用地面积扩张明显,主要来源于耕地和草地;6种土地利用类型交叉转化较强,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为6646.05 km2;②从空间变化上来看,兰西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转变,但区域差异性显著,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③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兰西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总价值流向从1864.59亿元增长为1921.56亿元,总增值56.97亿元;④兰西城市群近20年生态风险指数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生态风险区以低生态风险区和较低生态风险区占主导地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指数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本文旨在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影响的认识,为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和土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进而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9.
采用ANSYS软件对不同工况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在失效部位,温度载荷应力远高于蒸汽载荷应力。通过金相分析发现珠光体中部分碳化物已分散,并且铁素体区域中有部分球形碳化物,材料已发生轻度球化。最后总结:环向褶皱、高温应力和材质劣化是炉胆顶板边起槽失效的主要原因,并为完善锅壳锅炉设计制造标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0.
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外监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一方面,现有技术,如人脸识别技术、网络监测技术的性能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新颖的监控技术,如物联网监控、谷歌眼镜监控等技术也在不断探索。本文综合国外媒体报道,对这几类监控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进行介绍。一、人脸识别技术1.Morpho公司等研发类似"谷歌"的互联网人脸辨识技术据美国The Intercept网站披露,Morpho公司正与IntelCenter公司合作,研发一款类似于"谷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