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76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杀虫双是由我国自行开发的沙蚕毒系的一个农药新品种,本研究旨在提供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降解特性的资料,为杀虫双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合理使用和出口创汇注册提供科学依据,完成了下述各项内容的研究: 1.环境样品(土壤、水和生物)的测试方法研究,以建立高灵敏度的仪器分析技术,解决杀虫双环境样品的痕量检测方法。 2.杀虫双在农作物(水稻)和土壤中的残留水平和消解动态研究,并获得南北两地两年的残留数据和杀虫双在作物和土壤中消失动态资料。 3.杀虫双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和淋溶动态研究,主要完成杀虫双在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特性(包括降解半衰期)、环境因素(温度等)对杀虫双降解过程的影响以及杀虫双在土壤中淋溶速率及对地下水可能影响的研究。 4.杀虫双在模拟水生和陆-水生态系统中的分配特性研究,主要完成~(36)S-杀虫双在模拟生态中的迁移,转化及归宿研究。 6.杀虫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完成杀虫双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突变试验,以及蓄积水平等研究。  相似文献   
82.
在环境—桑—蚕的生态系统中,农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这个系统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对家蚕的危害。其影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蚕室、蚕具的药剂消毒以及防治蚕病药物的直接影响;桑田或附近农田使用农药,造成桑叶污染,通过食物链对家蚕的间接影响。此外、如某些对家蚕有高毒的家庭卫生用药在蚕室附近使用不当时,均可危及家蚕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家蚕属鳞翅目昆虫,它与许多害虫一样,对农药的反应十分敏感。因此,在农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仅要研究其在桑田、蚕室使用时对家蚕的安全性影响,还要注意其在附近农田使用时对非靶生物——家蚕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83.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开展了天津近岸典型海域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等不同介质中PBDEs含量分析,给出了天津近岸典型海域不同介质中PBDEs的污染状况以及各种同系物的分布情况,初步探讨了天津近岸海域新兴持久污染物PBDEs污染状况及污染风险。结果显示,(1)水体中PBDEs的含量相对较高,为(43.8~93.3)ng/L,平均含量为59.4 ng/L,沉积物中PBDEs的含量为(15.9~37.9)×10-9(干重),平均含量为22.8×10-9(干重),而生物体内的PBDEs含量为(6.19~34.8)×10-9(干重),平均含量为19.4×10-9(干重)。(2)三种海洋生物中海洋贝类对PBDEs具有最强的富集能力而海洋鱼类最弱。生物样品中监测到低溴代同系物为主要组分,而环境介质中以高溴代(主要为BDE-209)为主。(3)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海水中PBDE的浓度较珠江入海口稍高,沉积物和生物体中浓度处于同一水平。海水样品中BDE-209占主要成分,而沉积物和生物体内低溴代联苯醚占主要成分。天津离岸海域PBDEs污染状况究竟如何以及类似持久性污染物的污染状况以及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等研究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4.
电子废弃物在拆解加热过程中释放出多环芳烃(PAHs)。一部分释放于烤板车间空气中,一部分经烟道收集于旋风除尘袋中,故将PUF膜分别暴露于烤板车间,通过聚氨酯(PUF)膜对空气中的PAHs进行自然吸附,分析检测PUF膜吸附的PAHs浓度。可知:随着暴露时间增加,检出的单体多环芳烃种类增多,以3、4环PAHs为主,PUF膜吸附PAHs的速率为6.684 mg/(m~3·d)。为研究PAHs释放机制,将烤板车间旋风除尘袋中的灰于管式石英炉中加热,发现温度为200,250℃时,PUF膜能吸附灰尘中释放PAHs的潜在最大量分别为556,391 ng/g。温度升高时,PAHs的释放量增加,但PUF膜吸附量减少。  相似文献   
85.
自制实验装置,应用多种检测手段对挂片形貌、腐蚀速率以及挂片在线腐蚀情况进行分析,实验与数值仿真了多相流动状态下HCO_3~-对X70钢CO_2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CO_3~-浓度较低时,腐蚀介质中的H~+浓度升高,阴极析氢反应加快,X70钢腐蚀速度升高;HCO_3~-浓度较高时,碳酸根不溶盐优先附着在挂片表面,形成一层腐蚀产物膜,保护挂片。  相似文献   
86.
不同热解条件下合成生物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了揭示生物质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以不同条件下合成的生物质炭作为吸附剂吸附铜离子的动力学过程.用生活中常见的玉米芯和龙爪槐为原材料,以限氧升温炭化法制备生物炭.表征了其结构和表面特征,又通过一系列批实验,研究不同热解温度(300、400、500、600和700℃)和不同热解时间(1、2、4、6、8 h)的玉米芯与龙爪槐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能很好的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可见生物炭对Cu~(2+)的吸附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单层吸附.同时用颗粒内扩散模型、班厄姆方程和Boyd外扩散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内扩散不是两种生物炭吸附铜离子的唯一速率控制步骤,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均在吸附过程中起到重要影响,且液膜扩散是主要的限速因素.  相似文献   
87.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是土壤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传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笔者以苯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扩散试验,对不同含水量条件下挥发苯在细砂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和扩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吸附型矿物含量少的细砂介质,含水量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挥发苯的扩散过程.含水量在50 g·kg-1时,扩散最快;低于50 g·kg-1时,随含水量增大扩散能力增强;高于50 g·kg-1时,扩散能力则随含水量增大而减弱.同一扩散柱中,随着扩散距离增加,挥发苯的有效扩散系数增大,这可能与其蒸汽分压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8.
选取1-萘酚(1-NAP)为目标污染物,利用固体废弃物煤气化渣(CGS)活化过硫酸钠(PS)降解水中1-NAP,考察了CGS投加量、PS投加量、初始pH和共存物质等因素的影响,并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3、CGS投加量为1.0 g/L、PS投加量为0.5 mmol/L的条件下反应25 min,1-NAP(5 mg/L)的去除率可达100%,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一定范围内提高CGS和PS投加量均可有效提高1-NAP的去除率;共存阴离子HCO3-、SO42-和Cl-对CGS活化PS降解1-NAP产生抑制作用,HCO3-的抑制作用最强,Cl-最弱;CGS活化PS产生活性自由基SO4-·和HO·,在降解过程中SO4-·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从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流程、基本原理,研究了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石灰石浆液pH值、钙硫比、液气比、吸收塔进口粉尘含量、烟气中SO_2浓度、烟气含氧量等烟气脱硫工艺条件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从工艺及设备运行角度探讨如何控制适宜的工艺条件,优化提高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脱硫效率,使烟气中SO_2排放浓度控制在25 mg/m~3左右,达到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SO_2小于200 mg/m~3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0.
基于低剂量、多形态的N添加控制实验,以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持续的原位增N处理,测定了2010年、2012年和2013年生长季初期(5月)和生长旺季(8月)0~10 cm土壤有效氮(NH+4-N和NO-3-N)含量以及土壤p H值.结果表明,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土壤有效氮均以NH+4-N为主,NO-3-N含量较低,其中NH+4-N含量占无机氮含量的96%以上.随着增N时间的延长,同生长旺季相比,增N对生长季初期0~10 cm土壤NH+4-N影响较为明显,且主要受施N类型影响.与此相反,生长旺季0~10 cm土壤NO-3-N含量高于生长季初期.N输入对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土壤NO-3-N影响较为明显,且低N处理更倾向于促进0~10 cm土壤NO-3-N的富集.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NH+4-N和NO-3-N对增N的响应都由前期的不显著向后期的显著转变.增N对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0~10 cm土壤p H值影响显著,其中低N处理的土壤和生长旺季阶段土壤p H值相对较低.随着增N时间的延长,土壤p H值对增N的响应也由前期的不显著向后期的显著转变.长期持续的增N处理已经使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0~10 cm土壤产生了明显的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