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生化出水为背景水样,考察了臭氧氧化对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对硝基氯苯、四氯酞酸5种特征氯代烃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并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臭氧对2,4,6-三氯酚和氯苯的降解效果最好,反应30 min时的去除率均接近100%,其次为1,2-二氯苯和对硝基氯苯,反应30 min时的去除率分别为95.7%和36.0%,最差为四氯酞酸,反应30 min时的去除率仅为8.9%;臭氧对2,4,6-三氯酚和对硝基氯苯的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对氯苯和1,2-二氯苯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对四氯酞酸的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在Ti(Ⅳ)和过氧化氢存在条件下,考察了臭氧化酸性苯乙酮溶液、硝基苯溶液和垃圾渗滤液(浙江衢州某垃圾填埋场)的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在pH2.86条件下,单独臭氧化处理对苯乙酮、硝基苯和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分别为10.1%、44%和28.6%。BOD,/COD值分别从原来的0.039、0.060和0.085提高到了0.130、0.158和0.174,仍属生化难降解废水。当体系加入Ti(Ⅳ)后,臭氧化苯乙酮和硝基苯的C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5.5%和65%,BOD;/COD则提高到了0.679和0.314,可生化性提升明显。对于垃圾渗滤液,只有当体系加入Ti(Ⅳ)和H22后,臭氧化COD的去除率达到66.6%,BOD、/COD提高至0.425。上述结果对酸性难降解废水的处理实际意义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3.
曝气-电解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强化生态浮床对重污染河道水体的净化能力,采用曝气-电解生态浮床联合技术增强生态浮床的净化功能.试验考察了电流密度、曝气量和处理时间对模拟的高氮磷重污染水体的净化潜力,分析了电解反应对填料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浮床水生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NH3-N浓度为10 mg·L-1,PO43--P浓度为0.8 mg·L-1,电流密度为0.74 mA·cm-2,水力停留时间为3 d的条件下,相比于电解生态浮床和传统的生态浮床,曝气-电解生态浮床有利于水体中NH3-N的去除(p<0.001),其NH3-N浓度下降至(0.92±0.24)mg·L-1,而电解生态浮床处理的水体NH3-N浓度为(6.85±0.17)mg·L-1,传统生态浮床处理水体中NH3-N浓度高达(8.09±0.40)mg·L-1,曝气促进了水体中NH3-N向NO2--N和NO3--N的转化.电解有利于水体中PO43--P的去除,电解生态浮床处理水体中的PO43--P浓度下降至(0.43±0.02)mg·L-1,曝气-电解生态浮床处理的水体中PO43--P下降至(0.46±0.02)mg·L-1,可见,电解促进了PO43--P的去除.从对I.pseudacorus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可知,曝气有利于减弱电解反应对I.pseudacorus的损伤;对基质生物膜的16S rDNA分析可知,电解反应增加了浮床基质中自养反硝化微生物数量.因此,曝气-电解生态浮床是一种有效的净化重污染水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污染源解析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污染源解析的概念,将水污染源解析方法归纳总结为基于污染负荷估算的方法、基于污染潜力指数的方法及基于源受体污染物特征的方法 3种类型,并分别概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综述了国内外水污染源解析研究的类型与应用进展。最后指出了我国水污染源解析研究在基础资料、研究对象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高燕  沈佟栋  陈尧  周慧华  童少平 《环境科学》2014,35(8):2980-2984
研究了酸性条件下O3、O3/H2O2、Ti(Ⅳ)/O3和Ti(Ⅳ)/O3/H2O2氧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效能.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2.8条件下,Ti(Ⅳ)/O3/H2O2体系对DMP的降解效率,矿化程度和臭氧的利用率都明显优于其他3种氧化体系.相同条件下O3、O3/H2O2、Ti(Ⅳ)/O3和Ti(Ⅳ)/O3/H2O2降解DMP的一级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3.96×10-4s-1、9.54×10-4s-1、1.07×10-3s-1和6.41×10-3s-1.与单独臭氧化相比,Ti(Ⅳ)/O3/H2O2体系臭氧的利用率约可提升6.51%.优化实验表明,本实验条件下Ti(Ⅳ)的最佳浓度为1.4 mg·L-1,H2O2最佳投加量为10 mg·L-1.结合气质联用(GC/MS)与离子色谱(IC)的分析结果,对Ti(Ⅳ)/O3/H2O2降解DMP的可能反应途径进行了初步的解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的污染控制由浓度控制逐步转为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作为环境经济管理的手段而日益受到关注。实践证明,通过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于抓好污染治理,规范总量控制目标,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在介绍排污权交易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成都市排污权交易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成都市排污权交易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及国内目前已建立的一些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综合指数法、动态模式法和主观评价法等。并说明了这几种方法的使用特点和优点.展望了它们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与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超  高燕  于淼  葛庆昆  朱琨 《安全》2005,26(5):29-3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磁辐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它已经被称为"第五大环境污染".本文重点论述了电磁辐射的危害,国内外电磁辐射的标准,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及特点,以及北京市区电磁辐射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普洱市境内连续发生破坏性地震,如2005年1月26日,普洱市思茅区5.0级地震;2006年1月12日,普洱市墨江县5.0级地震;2007年6月3日,普洱市宁洱县6.4级地震。在这些地震发生后,市、县地震部门在地  相似文献   
20.
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实践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以某大型水泥生产企业为例进行了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的探讨 ,提出了包括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能源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水泥生产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值 ,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清洁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