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人口经济压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5年以来,中国水泥的生产量稳居世界第1位,在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采用能揭示人为活动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分析模型——STIRPAT来探讨人口和经济增长对水泥行业排放二氧化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耗和工艺过程两大排放途径下,中国水泥行业32年(1971—2002年)内向大气排放了1.61×109t(碳当量)的二氧化碳;我国人口与经济(人均GDP)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作用分别为3.7, 2.5~2.7,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人口压力比经济的压力大1.1~1.2,证实了人口增长是环境降级的关键因子,表明控制人口增长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措施;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也适用于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当人均GDP达到3 522美元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才能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32.
广东火电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力需求的急剧增长,火电厂排放的气态污染物成为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估算了广东省2003年火电厂二氧化碳、多环芳烃和二恶英类的排放量,并引入经济、人口和区域面积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2003年火电厂共排放二氧化碳31 14.17万t,多环芳烃8 035.61 kg,二恶英11.46 g毒性当量;火电厂单位面积、人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2 102 t/km20、-3 417 kg/人和0-98 g/元;珠三角地区火电厂这三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广东省排放总量的70%以上;珠三角火电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3.
生态恢复红壤区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恢复红壤区林地和耕作农地的现场实验,以土壤微生物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测试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呼吸强度、土壤酶活性等参数,综合探讨生态恢复红壤区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恢复时间分别为34、26、15、10年的4个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不同养分含量和C/N比值明显高于2个农地,且生态恢复时间越长,土壤养分含量越高,C/N值越大;综合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土壤呼吸强度、土壤酶(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等多个衡量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生态恢复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明显高于农地,且生态恢复时间越长,土壤微生物活性越强。不同生态恢复时间的林地之间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差异并不显著,表明在南方红壤区较为适宜的水热条件,较短时间即可重建并恢复土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4.
独山子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开工至今已经3年了,施工过程中的违章作业以及由此带来的事件和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还是安全管理存在问题。根据现场安全管理经验,对施工安全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5.
芒果称为“热带果王”,百色右江河谷芒果资源丰富。文章分析了右江河谷的生态环境、开发利用芒果的有利条件、效益评价、发展前景预测,以及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6.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环境现状和污染源进行了分析,指出生活污染是当前最大的污染源。首次提出了用于宏观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可持续性的“水资源质量损失系数”、“水资源质量修复系数”和“水资源质量损失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据此预算了2002、2010和2020年珠江三角注经济区水资源净损失量分别达0.95、1.41和1.70亿m^3,相当于该区的73.4、101.4和116.2万人口年生活用水总量。各市现状水环境质量优劣排序是江门、肇庆、惠州、佛山、深圳、珠海、广州、中山和东莞。  相似文献   
37.
华南珠江三角洲水污染与水资源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华南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该区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水环境现状和污染源的分析,指出生活污水是该区当前最主要的污染源.作者首次提出了用于宏观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可持续性的"水资源质量损失系数"和"水资源质量损失量"这两个概念,并据此预算了2002、2010和202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资源损失量分别达2.04、3.52和5.37亿m3.文中指出必须有效地控制生活用水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并应协调跨区水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8.
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加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初步构建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机制。机制构建过程中首先明确了机制构建的基本内容——公众应参与的活动类型与阶段、参与的内容、参与有效性的保障程序等,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公众参与机制的基本框架,并对其中各阶段公众参与的目的、重点进行了说明,对机制中具有共性的部分的运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9.
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广州市的碳收支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我国发达城市在工业化高速发展进程中CO2的收支状况,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首次估算了其从1990年到2003年每年的净固碳量和释碳量,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这13年间广州市的净固碳量与总释碳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93%与7.16%;到2003年,其净固碳量为2.57Mt,而其总释碳量已达到22.79Mt,其中约70%的释碳量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也是释碳量日益高于净固碳量的时期,两者之间差距的逐步加大,已经使得广州市目前的碳收支状况发展到了极不平衡的程度。而逐年递增的人口和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是造成广州市碳收支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城市化是20世纪以来的一个全球性进程,与此同时,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在简单介绍热力学原理的基础理论、城市化概念特别是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与热力学熵原理的相似性。由此提出在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借鉴热力学方法,提出了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城市环境熵"模型。最后,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化河水质量影响评价为例,运用"城市环境熵"模型进行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用此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用均值化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为6.67%。可以认为用城市环境熵模型法来评价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