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将企业管理分析上通用的SWOT分析法引入到绿色学校研究领域,对北京和陕西三所学校进行实地访谈,将获得的资料从内部积极因素(S)、内部消极因素(W)、外部积极因素(O)和外部消极因素(T),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解析了这三所学校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各自面对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以及它们普遍面对的机遇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本对中国绿色学校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2.
基于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站点监测的地面臭氧(O3)数据,TROPOMI对流层HCHO和NO2柱浓度数据,运用O3生成敏感性的指示剂法,研究了2019~2023年湖北省O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前体物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湖北省O3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季节上,O3和HCHO柱浓度呈夏高冬低,NO2则相反;空间上,O3柱浓度值从南向北随纬度逐渐升高,NO2和HCHO柱浓度值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升高.O3控制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6~9月湖北省大部分地区O3生成受NOx控制,VOCs控制区面积占比较少;湖北省东部的武汉市及周边城区属于VOCs控制区,鄂西地区主要为NOx控制区,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于协同控制区.2019年后,湖北东部地区O3生成由VOCs控制区向NOx-VOCs协同控制区转变.  相似文献   
43.
武汉市后官湖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水环境状况日渐恶化。首先对后官湖水质历史和现状分析,得出TP、TN和CODMn为主要超标因子。再结合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湖泊污染特征及其行政区划等,将后官湖流域划分成5个污染控制区(H1、H2、H3、H4和H5污染控制区),对各污染控制区中点源、面源污染进行分析,得出点源和农村生活为流域最重要污染源,两源共计排放CODMn、TN、TP和NH3-N占整个流域污染的82.9%,76%,78%和80.8%。污染控制区贡献量中,CODMn最大为H4(25.7%)和H3(23.97%);TN最大为H3(30.28%)和H4(25.31%);TP最大为H4(29.33%)和H2(25.62%);NH3-N最大为H3(31.77%)和H4(24.44%)。单位面积入湖强度中,H3区域CODMn、TN、TP和NH3-N强度最大,分别为35.57t/(a·km2),6.87t/(a·km2),0.85t/(a·km2)和5.57t/(a·km2),表现出污染强度\"西低东高\"的污染特征。针对上述污染特征本研究提出后官湖流域和各个分区污染防治对策,并对基于流域分区控制下污染物入湖量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44.
桂西北肯福环境移民示范区园地土壤肥力变化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树业作为肯福环境移民示范区的一项长期的云集产业,在示范区移民的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为了解示范区园类用地(主要是宜果类用地)开发利用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移民进行合理的综合性开发,特对开垦前(1996年上半年,此时移民也开始迁入)和开垦后第三年(1998年下半年)示范区的园类用地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耕层土样的8个土壤养分指标,结果表明:示范区园类用地土壤肥力整体上基本保持不变,但表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其中的长绿果树地土壤肥力略有下降,而落叶果树地土壤肥力有极微的上升趋势;不同的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45.
为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技能,采用演化博弈的理论方法,研究影响施工企业提供安全技能培训和建筑工人参加安全技能培训项目意愿的因素。通过识别企业和工人博弈的利益焦点,构建政府参与下的施工企业是否提供安全技能培训和建筑工人是否参与培训的博弈支付矩阵,分析九种情境下,企业和工人动态演化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ESS)。研究表明:没有政府对施工企业的奖惩措施,企业不会提供安全技能培训;在政府参与下,只要不提供安全技能培训可以获得收益,施工企业不会提供安全技能培训;只有培训后提高收益,建筑工人才会参加安全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46.
扇形水幕抑制丙烷气体扩散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丙烷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性,不宜采用试验研究.二氧化碳与丙烷在标准状况下密度相当,同属于重气,因此,在研究中拟用二氧化碳代替丙烷.首先利用Fluent对扇形水幕抑制二氧化碳的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所设定的参数均与试验相同,在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后验证了Fluent模拟重气扩散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然后利用Fluent对水幕抑制丙烷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模拟过程中得出,水幕产生的阻挡作用、机械湍流作用及造成的空气卷吸作用对丙烷的扩散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通过设置不同水幕压力和泄漏源与水幕之间的距离,对其影响扇形水幕抑制丙烷扩散的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扇形水幕压力越大抑制效果越好、水幕距泄漏源距离越近抑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7.
樊灏  沈振兴  逯佳琪  常甜  黄宇 《环境工程》2021,39(6):99-105
装修等产生的室内甲醛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室温下降解甲醛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常温催化氧化法被视为最有前景的甲醛处理方法之一。沸石分子筛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及较多吸附位点,以此为载体,以MnOx和CeOx为反应活性位点,通过共沉淀法成功合成了Mn1Cex/HZSM-5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常温下可降解96.86%的甲醛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表征分析发现,Ce物种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催化剂中高价态锰的含量,还能带来更多的表面吸附羟基和吸附氧,进而提升催化剂的性能。鉴于其优异及稳定的性能、简便的合成方法,此高效除甲醛Mn1Cex/HZSM-5催化剂可为室温下除甲醛催化剂的合成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8.
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餐厨垃圾往往与生活垃圾混合排放,成分混乱、形态复杂,其资源化利用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之一,各国都在竭尽全力开发适合自己的处理技术。本文根据发达国家在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的经验以及目前中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餐厨垃圾发生现场实时处理的源头预处理、集中堆肥化及循环利用的处理思想,探讨了源头预处理技术,并提出了餐厨垃圾循环利用系统的构筑方案。  相似文献   
49.
谢晓梅  方至萍  廖敏  黄宇  黄小辉 《环境科学》2018,39(9):4348-4358
以某铅锌矿开采区周边重镉污染稻田(全Cd含量为2.52 mg·kg~(-1))以及Cd低积累型晚粳稻品种嘉33为对象,研究了Cd低积累水稻嘉33与改良剂腐殖酸、海泡石联合对重镉污染稻田的农产品安全输出的保障潜力.结果表明,重镉污染稻田上嘉33仍表现出良好的低镉积累特性,改良剂腐殖酸、海泡石单独或联合投加,可降低水稻各器官中Cd的积累,以及茎对根吸收的Cd和精米对茎中Cd的转运系数,且降低量随着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用5.250 t·hm~(-2)的腐殖酸、或6.750 t·hm~(-2)的海泡石、或1.125 t·hm~(-2)的腐殖酸和3.375 t·hm~(-2)的海泡石搭配施用均可使嘉33精米中Cd含量低于国家的限量指标(GB 2762~(-2)012),其精米中Cd含量分别为(0.171±0.01)、(0.184±0.01)和(0.181±0.01)mg·kg~(-1).腐殖酸单施、海泡石单施以及腐殖酸与海泡石配施均能促进土壤Cd向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Cd含量,降低Cd的生物有效性,进而降低了水稻各器官中Cd含量.其中海泡石单施、腐殖酸与海泡石配施降低土壤中有效Cd含量效果优于腐殖酸单施.同时,相比于腐殖酸单施、海泡石单施,腐殖酸和海泡石搭配施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更趋友好,除了土壤碱解氮含量无明显性变化外,对应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均随改良剂施用量增加而升高.综上结果,意味着在重镉污染土壤上,低Cd积累水稻品种联合腐殖酸和海泡石配施是实现重镉污染土壤安全生产的优选措施.  相似文献   
50.
甲醛是室内环境中典型的气态污染物之一,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我国室内甲醛污染形势严峻,相关居民健康事件频发,去除室内甲醛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降低人类健康风险十分必要.基于氨基酸吸收的甲醛净化技术以其绿色高效的除醛效率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甲醛净化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基于氨基酸除醛的研究进展,包括:(1)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