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论证了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工业安全培训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介绍了石油工业安全多媒体培训系统设计原则、内容、学科专业及过程。  相似文献   
52.
文章基于国外对钻井废物管理遵循的废物处理数量最少化、毒性最小化的4R0管理原则,论述了降低减少钻井固废毒性的措施,并从钻井固废源头减量化、过程控制减量化、再回收和再利用减量化以及末端减量化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减少钻井固废产生和处理量的技术及管理处置措施,对油气田环保工作者和相关决策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
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中火情侦察、人员疏散和搜救、内攻灭火与后方供水等主要环节存在的难点问题,结合消防规范从建筑结构和固定消防设施运用两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并根据实战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4.
油气钻井节能减排及清洁生产措施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钻井作业各环节进一步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对企业环境保护极为重要。结合四川油气田钻井作业实际,从生产过程中的八个环节较详细地分析论述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主要措施,以龙岗10井为清洁生产示范工程,介绍了其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所取得的绩效,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清洁生产主要指标达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定的钻井清洁生产指标的二级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5.
工业废渣基除磷材料的静态吸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高效除磷材料(EPRC)对磷素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投加量、初始浓度、初始pH值、粒径等对EPRC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条件下EPRC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最佳投加量为3.5 g/250 mL时,去除率达91.07%,出水TP浓度为0.45 mg/L。随着粒径减小,EPRC对磷素的吸附量增大,吸附平衡时间缩短。溶液初始pH值在碱性条件下,吸附容量变大。  相似文献   
56.
油基钻井液在复杂井、深井的钻井作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和重视,但相应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含油钻屑,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针对含油钻屑的特点,研制了一种高效除油剂HBS-6,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剂和软水剂等组分的协同作用下,利用强化分离设备,实现了钻屑含油的去除与无害化处置,含油钻屑除油率达90%以上。同时,还采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除油剂HBS-6的作用机理。HBS-6含有HLB值高且能生物降解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保证除油剂的清洗能力和环保性,同时还采用HLB值低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提高对油的乳化和除油能力,为含油钻屑的无害化处理拓展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7.
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是地震工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回顾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研究进展,结合现有评估方法的特点,分析了地震灾害承灾体的经济属性。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选取非金融有形资产,针对分类清单法的破坏比、损失比,采用统计指数方法进行了归一化处理,计算得到了灾害损失综合系数,提出了基于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新的评估方法,该方法的评估结果既体现了承灾体的工程属性,又体现了经济属性。新方法既可以应用于灾害总损失评估、区域损失评估,更适用于行业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58.
结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卫生填埋场水平防渗系统各结构单元的组成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59.
为明确设施环境对土壤有机碳形态变化的影响,选取武汉城郊设施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环境温度(4、10和25℃)、土壤酸化(土壤pH分别为6.89、6.11和5.30)和土壤盐渍化[土壤w(可溶性盐分)分别为1.90、3.05和5.01 g/kg]3种典型设施环境条件,通过为期90 d的室内模拟强化试验,研究以上3种典型设施环境条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变化、腐殖物质碳组成及有机碳矿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4℃的对照处理相比,随着设施环境温度升高,土壤w(MBC)(MBC为微生物生物量碳)和w(ROOC)(ROOC为易氧化有机碳)呈上升趋势,25℃时的最大增幅分别达19.43%和55.56%;而土壤w(DOC)(DOC为可溶性有机碳)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0℃下最大增幅为17.23%,25℃下最大减幅为60.89%.与对照土壤[pH为6.89,w(可溶性盐分)为1.90 g/kg]相比,土壤pH为5.30的酸化处理下w(MBC)和w(ROOC)平均降幅分别为29.80%和5.93%,土壤w(可溶性盐分)为5.01 g/kg的盐化处理下的平均降幅分别为35.64%和6.26%,而酸化和盐化使土壤w(DOC)较对照的平均增幅分别达58.19%和119.73%.此外,设施环境温度提高会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和HU(胡敏素碳)所占比例,其HA/FA(胡敏酸碳富里酸碳含量之比)较对照增加了1.05倍;而土壤酸化和盐化会使有机碳矿化率较对照分别增加3.78和7.80倍,其HA/FA较对照分别降低了65.72%和73.21%.可见,提升设施环境温度、减缓或改善设施土壤的酸化及盐化问题,均有利于设施土壤的固碳减排.   相似文献   
60.
王彦博  黄敏 《环境》2022,(3):78-80
本文以上海市某集团公司为实例,从集团公司基本概况及环保管家服务内容2个层面,阐述环保管家在大型集团公司中环境管理工作的服务模式及成效。以环保管家作为集团公司解决环境管理问题的新途径,对环保管家服务模式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