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96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剩余污泥好氧堆肥生产有机复混肥的肥分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氮、磷等营养元素,是农业生产宝贵的肥源。将污泥制成有机复混肥可以使作物增产,并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2.
克隆植物的碳素生理整合及其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素整合是克隆植物生理整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克隆植物生存、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克隆植物碳素整合的基本机制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但克隆植物的种类不同、所处生境以及发育阶段不同或所受到的干扰、胁迫的程度不同,其碳素整合的范围、强度、方向、过程等也有所差异.本文对克隆植物碳素生理整合的基本特征、生态效应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迄今有关克隆植物碳素整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对碳素整合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与展望,认为在今后研究中,应加强对克隆植物碳素整合的遗传学基础的研究,同时对于碳素整合的生理学、解剖学和生态学机制的研究也亟待深入.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介绍了耐候性试验在乘用车密封条研发过程中的作用,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测试标准间的差异,简述了有关乘用车密封条耐候性试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4.
采用由一级垂直流湿地、连续的4级沉水植物氧化塘和二级垂直流湿地组成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结果表明,在0.13 m3.m-2.d-1水力负荷条件下,模型出水仅ρ(CODCr)和ρ(氨氮)(以NH4+-N计)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GB 3838—2002);但当进水ρ(TP)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时,出水ρ(TP)亦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当二级垂直流湿地水力负荷调整为0.06 m3.m-2.d-1时,出水ρ(TP)和ρ(TN)最终都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认为水体中TN主要通过一级垂直流湿地的过滤吸附和二级垂直流湿地的反硝化作用去除,而TP则主要以一级垂直流湿地中石灰石的吸附沉降方式来去除。  相似文献   
75.
柯杭  张芳  李广贺  张旭 《环境工程学报》2017,11(9):4917-4922
评价了不同铁源对碳热法合成磁性碳质吸附剂吸附三氯乙烯的影响。选择3种铁盐作为铁源合成3类磁性碳质吸附剂:氯化铁、硝酸铁和硫酸亚铁。所有吸附剂分别在600、700、800℃条件下以蔗糖为碳源进行合成。对制得的吸附剂使用氮气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进行表征。3类吸附剂呈现了不同的结构性质、铁组分分布及成分,因此导致对三氯乙烯吸附去除能力有显著差异。通过实验研究了制得的吸附剂对三氯乙烯的吸附动力学,并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氯化铁是用于吸附三氯乙烯的磁性碳质吸附剂合成的最佳铁源。  相似文献   
76.
类羧酸对棕壤中与磷素转化有关的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欣  李培军  张昀  颜丽  朱宁  关连珠 《生态环境》2004,13(4):636-637,676
类羧酸是一种带有羧基的化工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二羧酸和三羧酸,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可以用作鳌合剂。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类羧酸对棕壤中与磷素转化有关的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磷转化强度间存在显著直线相关关系。并且,施用类羧酸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增强土壤中有机磷化合物的水解,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77.
为解析再生水补水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以合肥市塘西河为例,采用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结合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再生水补水位置、水质和补水量对塘西河水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再生水补水改变了河流水动力特征、污染物负荷及其扩散降解过程,影响河流水质空间分布,且对补给点附近的河流水质影响最为显著;通过模糊模式识别分析发现,补给点越靠近上游对河流水质的改善作用越大,提高补水水质或增大补水水量均可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  相似文献   
78.
为有效处理重金属污染的疏浚底泥并验证重金属稳定剂的稳定性,采用重金属稳定化的方法,以Cu2+、Zn2+、Cd2+单一和复合重金属污染的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以壳聚糖改性后的钠基膨润土为稳定剂,在不同稳定剂投加量、pH和液固比的条件下,对污染底泥进行稳定化处理,并采用毒性特征沥滤方法 (TCLP) 和BCR连续提取法对稳定化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壳聚糖改性后的钠基膨润土稳定重金属的能力显著提高,在投加量为5%时,对Cu2+、Zn2+、Cd2+单一重金属污染底泥便可达到较高的稳定化率;聚糖改性钠基膨润土稳定剂 (NaBent-CTS) 处理Cu2+、Zn2+、Cd2+单一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最佳投加量为5%~7%,pH为6~7,液固比为1.3:1~1.7:1;NaBent-CTS处理Cu2+、Zn2+、Cd2+复合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最佳投加量为5%、pH为7、液固比为1.5:1,稳定化率分别达到75.95%、73.71%和59.00%;NaBent-CTS处理复合重金属污染底泥时重金属存在竞争吸附,由强到弱排列顺序为Cu2+>Zn2+>Cd2+;经NaBent-CTS稳定化处理14 d后,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显著提高,稳定性能佳。NaBent-CTS对Cu2+、Zn2+、Cd2+单一和复合重金属污染底泥具有较好的稳定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污染疏浚底泥的稳定化处理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79.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被社会各界所接收,并逐步深入到社会发展计划及区域政策制定中。以区域差异分析为基础的区域格局优化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核心内容。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口与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等5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其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格局演变,有助于认清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格局形成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区域调控政策,这对于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及推进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5年和2011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7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借助SPSS、GIS软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其综合发展水平及时空分异,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综合发展分值有所提升,但增长潜力仍然很大;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两极分化趋势明显;整体呈现出以武汉和长沙为中心,以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发展格局,但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较弱,制约各城市群发展的因素各异。因此,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努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的同时,转变经济产业结构,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应加大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交通的投资强度;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区位及资源、科技人才优势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保护环境;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区域宏观调控,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平衡区域内部均衡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及内部差异,促进技术转移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8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钒和钨负载量的V2O5-WO3/TiO2催化剂样品,对样品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进行了评价,并用BET、XRD、XPS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钒的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当钒负载量从1%升高到8%时,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了16 m2/g,最高活性温度降低了约100℃.钨起到稳定剂和助剂的双重作用,当钒负载量为1%时,钨负载量从0升高到6%,催化剂比表面积仅下降了3 m2/g,而活性温度窗口向高温和低温各拓宽了约50℃.研究表明钒和钨负载量都能影响催化剂表面的VOx物种,但对催化剂的表面晶型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