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567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森林植被对降水水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森林植被各个层次对降水水化学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目前该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大量集中在乔木层的研究表明,与林外雨比较,穿透雨、树干茎流中多数元素的浓度均呈增加的趋势,浓度大小的总趋势为树干茎流>穿透雨>林外降雨,K、Mg、Mn等表现突出,浓度可增加10倍以上;影响元素浓度变化因素包括降水特征、林分类型、大气状况等;具体到某一种元素,不同区域、不同林型间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对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吸附淋溶作用研究较少,也就不能正确评价森林植被对降水水化学的综合效应。因此,在空间尺度上,要加强不同区域森林植被各个层次的研究;在时间尺度上,短时间的观测缺乏代表性,长期定位观测更具科学性。此外,目前的研究,尤其是国内的研究,只是对现象的揭示,缺乏过程及机理的深入研究,限制了我们对森林植被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12.
稀酸预处理铜藻制备生物乙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暖温带海洋生态环境生物修复的首选物种——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为原料进行生物乙醇的制备,以稀硫酸水解后的还原糖收率为响应值,考察水解温度、液固比、水解时间和w(H2SO4)等参数对水解效率的影响. 为优化稀酸水解铜藻预处理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稀酸预处理工艺参数的回归模型,并与酶水解及发酵相结合验证了铜藻稀酸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①稀酸水解铜藻的最优工艺参数. 水解温度为120 ℃,液固比为20∶1,水解时间为2.00 h,w(H2SO4)为4.50%. ②稀酸水解铜藻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水解时间和w(H2SO4)的非线性作用显著. ③对经最佳稀酸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铜藻粉进行酶水解,其还原糖收率为44.05%,是未预处理下的8.14倍,并且后续进行发酵后,乙醇产率达7.80%,是未预处理下的2.00倍. 表明铜藻是一种潜在的生物乙醇原料,稀酸预处理方法对铜藻生物乙醇的制备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13.
区域环评中生态适宜度分析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城市生态学的内涵和自然与社会两大生态系统出发,结合上海城市特点,建立应用于上海市城镇区域开发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适宜度分析指标体系,它包括开发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三级指标体系,其中居住区包含环境质量、绿化景观和地理位置等6项自然生态指标,和生活设施、布局设计、人口密度和综合管理等10项人文社会生态指标;工业区包含环境质量和自然地理等8项自然生态指标,和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综合条件等9项人文生态指标.指标体系以上海市罗店镇和庄行镇城镇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4.
南京城市热场的卫星遥感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城市化使得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城市作为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为剧烈的部分,具有独特的区域环境,其中城市内部温度显著高于周边郊区的热岛效应是一个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和研究。南京市是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但对其研究很少。利用两个时相的MODIS 31波段数据,生成南京城市亮温场,分析了南京热场的分布、大小,利用亮温场均值、方差和相对温度评价城市热岛强度,并对两个时相城市热场的范围及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由于MODIS数据的高时间分辨率和实时免费接收政策使其用来动态监测城市热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5.
以城市污泥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污泥基活性炭(SAC),考察了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效能和吸附动力学规律.并选择了2种商品活性炭(煤质炭,MAC和椰壳炭,YAC)作为对比,以初始浓度为50mg/L的Cu(II),Pb(II),Cd(II),Cr(VI)4种重金属离子为去除对象,分别进行了3种活性炭的表面理化性质分析及其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SAC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仅为YAC和MAC的1/3~1/2,吸附速率也相对较慢,但其对Cu(II),Pb(II),Cr(VI),Cd(II)的平衡吸附量却远大于2种商品活性炭,分别为9.9,8.9,8.2,5.4mg/g,说明SAC表面的高酸性基团含量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起到了关键作用;Langmuir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SAC对Cu(II)和Pb(II)的吸附,SAC对Cr(VI)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而SAC对于Cd(II)的吸附过程用Langmuir与Freundlich两个模型均不能较好地拟合,说明SAC表面缺少能够与Cd(II)发生反应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16.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林业建设不断深入,增加公益林补助金,延长退耕还林补助金期限,发展森林旅游,加快林权流转,发展林下经济等,使林地资源迅速升值,特别是城镇建设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大额征地补偿款产生了巨大诱惑,又加之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广大林农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从而产生了各类林权纠纷,这就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阻碍了林业的发展.因此仔细分析我县林权纠纷产生的原因,掌握林权纠纷调处的程序,寻求探索解决林权纠纷的途径,对发展我县林业经济和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参8.  相似文献   
117.
针对宁夏电力投资公司西夏热电有限公司1号、2号号锅炉结焦严重及热效率低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燃烧器改造方案。结果表明:燃烧器改造解决了锅炉的结焦问题,同时提高了锅炉热效率,保证了锅炉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18.
为研究压缩空气泡沫与4.65 m2汽油池火作用过程中隧道内温度、热辐射强度、高温烟气等的变化规律,采用30 m×6 m×6 m公路隧道实验模型,考察公路隧道压缩空气泡沫系统对油池火的灭火性能。结果表明:在供给强度为5.1 L/(min·m2)、气液比14∶1条件下,公路隧道压缩空气泡沫系统对于汽油池火具有优异的控灭火能力,控火时间为21 s,灭火时间为27 s,且泡沫性能稳定,抗复燃能力强;压缩空气泡沫对于隧道内高温烟气层扰动很小,不会导致高温烟气下降到隧道下部,故不影响人员逃生疏散;在压缩空气泡沫作用下,隧道顶部及侧壁100 ℃以上高温持续时间均不超过150 s,并且可在30 s内将油池火周围的热辐射强度降至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19.
卤代脂肪烃鱼类急性毒性QSAR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27个卤代烃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计算,提取其组成、拓扑、几何、静电和量子化学等结构参数描述符,运用启发式方法筛选最佳的结构参数,并建立黑头呆鱼急性毒性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模型方程表明卤代烃化合物导致黑头呆鱼的急性毒性可以应用KH1、IC0、EHOMO-LUMO三个参数解释,几何形状,疏水性能和反应活性是影响鱼类急性毒性的主要因素.两个模型均具有较强的模型稳定性、预测性和可信性,可用于准确预测卤代烃在鱼体内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120.
黄河上中游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丽  包华影 《生态环境》2010,26(6):1358-1362
利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研究了黄河上中游10个沉积物样品中磷的赋存形态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来源和释放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中游沉积物中总磷(OP)的含量为82.0~113.5mg·kg-1,无机磷(IP)的含量范围在45.3~76.6mg·kg-1,有机磷(OP)的含量范围在27.6~56.6mg·kg-1。其中主要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而无机磷中以钙结合态磷为主。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aOH-P的含量与活性态Fe、Al含量总和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黄河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磷的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