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5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1160篇
安全科学   436篇
废物处理   140篇
环保管理   314篇
综合类   2301篇
基础理论   52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81篇
评价与监测   202篇
社会与环境   208篇
灾害及防治   19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油田含油废水利用传统的隔油、混凝、过滤(老三套)处理工艺,出水指标达不到国家的二级排放标准。为提高含油废水处理水平,在“老三套”基础上添加了生物处理部分,即三相生物流化床。为强化生物处理,采取了投加漂浮填料和悬浮填料的强化处理措施,出水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62.
彭彬 《四川环境》2001,20(4):34-36
本文通过ISO/DIS9001、ISO14001和OHSMS试行标准的比较,为组织建立QMS、EMS和OHSMS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63.
有机污染物土地生物处理过程动态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凌  崔广柏  夏自强 《环境科学》2001,22(2):101-105
应用土壤颗粒内部有机污染物屏蔽理论,说明土地生物处理过程中残余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滞留现象,提出描述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及相连的水环境中生物降解过程的数学模型.其中,污染物的扩散过程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表示,可逆的吸附和解吸过程用线性吸附等温线表示,不可逆的土壤颗粒内部屏蔽过程用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表示,生物降解过程用Monod动力学方程表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拟合,表示模型基本可靠.利用该数学模型,可以定量预测有机污染物进行土地生物处理所需的时间、处理的程度及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964.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法测量大气污染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法测量大气污染气体的基本原理,描述了收发一体的DOAS系统的设计以及在同一波段对多种被测气体浓度同时进行反演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且对周围环境中的SO2,O3和NO2进行了长期监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965.
改性土壤对模拟含油废水中油的吸附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高斌  王晓蓉  章敏  黄华  杨柳燕 《环境科学》2000,21(3):89-89-92
研究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甲基铵离子 ( TMA)和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 ( HDTMA)改性的土壤 (黑土、黄棕壤、红壤 )对水中油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 :改性土壤和未改性土壤均可吸附水中的油 ,但改性土壤对水中油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未改性土壤 .改性土壤吸附油能力的顺序依次为 :1 CEC- HDTMA黑土 >1 CEC-HDTMA黄棕壤 >1 CEC- HDTMA红壤 >1 CEC-TMA黑土 >1 CEC-TMA黄棕壤 >1 CEC- TMA红壤 .未改性土壤和 HDTMA改性土壤对油的吸附通过分配来进行 ,吸附等温线可由 Henry方程表示 ,得出 logKSOM为 2.69,logKHDTMA为 3.35;TMA改性土壤对油的吸附符合 Langmuir方程 ,其对油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 1150 mg/kg( TMA黑土 ) ,751 mg/kg( TMA黄棕壤 ) ,172 mg/kg( TMA红壤 )  相似文献   
966.
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含硫废水毒性的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孔聚合物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在厌氧流化床(AFB)反应器中处理含硫废水,研究反应器抗硫化物(S2-)毒性抑制和抗硫酸盐毒性抑制的能力;探索解除 S2-毒性的方法.研究表明,当进料基质 COD浓度为 5000mg/L,HRT为5.2-5.4h,S2-<200mg/L时,反应器去除 COD效果不受影响,S2-350mg/L时,厌氧消化受到明显抑制,反应器可容忍530mg/L S2-浓度而未造成消化系统的破坏;SO42-浓度高达3521mg/L,COD去除率仍可达77%-80%,但SO42-去除率明显下降;当COD/SO42-的比值大于1.45时,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的生长未受到明显抑制,此时容积负荷为22-24kgCOD/(m3>·d),COD去除率为80%,SO42-去除率为58.8%;向反应器投加适量FeCl2可很好地解除S2-的抑制.  相似文献   
967.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和中游段输水堤防建设工程,在下游、中游分别设置了9个和3个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化学特征监测断面,并在中游的3个断面和下游的6个典型断面进行了植物样方调查,以分析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对地下水和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态输水影响下,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两岸地下水位抬升显著,植被的盖度有明显增加,胡杨的当年生枝叶都表现出积极变化;塔里木河中游地区在建有输水堤防又有生态闸的断面地下水位、水质以及植被综合优势比均明显好于无生态闸断面.  相似文献   
968.
969.
In recent years, the hydrological characters of Baiyangdian Wetland have changed greatly, which, in turn, influence the biotic componen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wetland ecosystem.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demands for water resources of ecological wetland system, a method of ecological water level coefficient was suggested to calculate the water resources demands for wetland environment use. 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minimum coefficient is 0.94 and the optimal coefficient is more than 1.10. According to these two coefficients, the ecological water level and water quantity can be estim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mount of the minimal and optimal eco-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s are 0.87 × 108 and 2.78 × 108 m3 in average monthly, respectively, with the maximum eco-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 in summer and the minimum in winter. The annual change of eco-environment water demand is in according with the climate change and hydrological characters. The method of ecological water level emphasizes that wetland ecosystem adapts to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so it can be used in practice well.  相似文献   
970.
云南粳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孕穗期耐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36份云南地方粳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梗稻Oryza satica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7.8℃(冷害)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孕穗期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亲本耐冷性状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杂种后代,不同世代间总体趋势为随着回交世代增加其性状间相关性减弱.在亲本及其杂种后代间耐冷指标性状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均呈较高的(≥0.370)极显著(n=236,R0.01=0.181)相关.②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等耐冷性状在亲本强弱耐冷系统群间的差异明显,表现为亲本耐冷性强的材料秆和穗较长、穗粒数较多,同一性状变异程度减小.但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这些性状的平均值逐渐趋同于轮回亲本,差异减小.③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在5个稻作区间的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亲本和F5的差异较大,而BC2F4、BC2F3和BC3F2的差异较小,且趋同于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在BC3F1即可获得耐冷性状表现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