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55篇 |
免费 | 2370篇 |
国内免费 | 530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23篇 |
废物处理 | 1043篇 |
环保管理 | 1441篇 |
综合类 | 10260篇 |
基础理论 | 3124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5532篇 |
评价与监测 | 820篇 |
社会与环境 | 655篇 |
灾害及防治 | 7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57篇 |
2023年 | 483篇 |
2022年 | 957篇 |
2021年 | 858篇 |
2020年 | 696篇 |
2019年 | 626篇 |
2018年 | 718篇 |
2017年 | 859篇 |
2016年 | 1004篇 |
2015年 | 1174篇 |
2014年 | 1362篇 |
2013年 | 1719篇 |
2012年 | 1463篇 |
2011年 | 1512篇 |
2010年 | 1249篇 |
2009年 | 1205篇 |
2008年 | 1296篇 |
2007年 | 1086篇 |
2006年 | 1091篇 |
2005年 | 700篇 |
2004年 | 521篇 |
2003年 | 563篇 |
2002年 | 521篇 |
2001年 | 398篇 |
2000年 | 456篇 |
1999年 | 400篇 |
1998年 | 313篇 |
1997年 | 338篇 |
1996年 | 289篇 |
1995年 | 227篇 |
1994年 | 176篇 |
1993年 | 145篇 |
1992年 | 130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31.
氧化部分氨氮到亚硝酸氮,然后进行完全自养厌氧氨氧化反应,即称SHARON-ANAMMOX工艺,该工艺是近年开发的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生物处理较为经济合理的技术之一。其过程控制的关键是第一步亚硝化(SHARON)工艺积累亚硝酸菌,并使氨氮氧化到亚硝酸氮的转化率控制在50%左右,以最合理满足厌氧氨氧化对底物的需求。在进水pH=7.6,ρ(氨氮)=750 mg/L时顺利启动了SHARON反应器,氨氮的转化率达50%左右。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氨氮浓度和进水pH,反应器可以维持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32.
933.
为评估昆明市计划首批建设二环路内16座合流污水调蓄池(规模为21.3×104 m3)的环境效益,采用构建降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模拟调蓄池的运行情况,对其截污效能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2008年的113场降雨中,调蓄池共截流污水量1 868.73×104 m3,CODCr、TN、TP污染负荷的截流量分别为5 195.28、810.76、68.78 t,污水截流量占合流污水溢流量的11.18%. 昆明主城调蓄池是在充分利用和衔接已建、在建的排水管网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设计的,调蓄池效能受既定配套条件、场地、降雨特征等的多重影响,建议加大调蓄池和污水处理厂的联动性,并采取集中调蓄截流为主、分散式面源治理为辅的策略,综合防治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和合流污水溢流污染. 相似文献
934.
水胺硫磷降解优势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已驯化好的活性污泥菌是悬液中分离筛选出水胺硫磷的降解优势菌,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当温度为25℃,PH为6.5~7.5,水胺硫磷进水浓度135mg/L,停留时间为12h,在供氧条件下,水胺硫磷降解率可达72.3%,而混合菌在最佳条件下,其水胺硫磷降解率为55.8%,本文还要菌种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935.
介绍由一级动力学模式推导废水处理实用公式。文中探讨了20℃降解速率系数K20和温度修正系数θ,仅是某种水质和生化条件下的对应值,不能任意通用。 相似文献
936.
937.
938.
沙颍河流域行政单元的排污权初始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始排污权的有效分配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的基础,结合中国现行行政特征,以行政单元作为排污权初始分配主体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研究。具体是:以沙颍河流域为例,根据淮河水利委员会制定的沙颍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及COD、氨氮限排总量要求,以COD、氨氮作为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客体,通过等比例削减方法对沙颍河流域内的行政单元进行了排污权初始分配,得到了流域内各市县级行政单元的COD、氨氮初始排放权,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可行性、区域合作性及上下游城市的协调性等方面提出了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39.
A/O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原理,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分置式A/O膜生物反应器,并且对其曝气方式进行合理改进,利用射流曝气强大的复氧能力和混合能力,使好氧区的泥水能更加均匀地混合以及能提供充足的氧气。并就其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其机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改进后的膜生物反应器在连续运行60天内,系统不排泥,水力停留时间为16h时,对COD、总氮、氨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70.7%,98.4%,出水CODCr、总氮、氨氮浓度分别在50mg/L,15mg/L,1mg/L以下。 相似文献
940.
选用生物载体作为反应器的填料,并利用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对填料进行挂膜,由低到高通入工业有机气体进行驯化。在系统稳定后进行了生物过滤塔净化工业有机气体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入口气体浓度<25mg/m3时,有机废气的净化效率可保持在97%以上,当超过此值时,效率有明显下降。随着进口气体流量的增加,净化率逐渐下降,由入口流量为0.2m3/h时的97.2%下降到入口流量为0.8m3/h时的73.0%。湿度对净化率的影响较大,其中当湿度达到40%以上时,反应器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生物过滤塔的压降随着气体流量和填料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