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2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567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112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1047篇
基础理论   300篇
污染及防治   542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1.
重大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态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屏障,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我国开展的诸多生态治理工程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最为典型,由于相关理论研究长期滞后于生产实践需求导致该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边实施、边调整、边总结”。论文剖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应对策。通过理论分析指出生态问题是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矛盾的外在表现,生态治理工程既要解决生态退化及危害,又要解决诱发生态问题的经济社会内部矛盾;生态工程设计需要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重大生态工程设计之初需要考虑技术储备、工程成本、成果稳定性(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矛盾解决程度)、推广性、综合效益、政策及法律法规搭配等问题以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避免因“边实施、边调整、边总结”带来的工程风险和浪费,最终保障工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12.
目的 探索辐照条件下Ni与Si元素的相互作用对RPV合金中团簇形成演变的影响.方法 对PRV合金的三元模型合金Fe-Ni-Si做离子辐照实验,并采用原子探针技术对团簇进行分析,采用纳米压痕技术进行硬度分析.结果 纳米压痕的结果表明,材料的硬度随辐照剂量的升高而增大.原子探针结果表明,辐照后材料中产生了Ni-Si溶质团簇...  相似文献   
913.
为了解与评价某生物质电厂周边农田土壤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按照点源扇形布点原则,在电厂周边4个方位不同距离布点,在远离电厂区域设置对照点.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采样,共采集25个农田土壤样品.取经过处理的样品5.00 g,用乙腈超声提取、浓缩后,HPLC法测定15种PAHs的含量.描述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特征污染物分析、环数分析、异构体比值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解析污染来源,运用荷兰分级标准评价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显示生物质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15种PAHs总量为311μg·kg~(-1)(204~576μg·kg~(-1)),TEQ(BaP)为21.9μg·kg~(-1)(4.39~58.1μg·kg~(-1)),明显高于对照区的193μg·kg~(-1)(76.1~329μg·kg~(-1))和12.7μg·kg~(-1)(0.499~31.9μg·kg~(-1)).在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BaP、PAHs总量和TEQ(BaP)随烟囱距离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分布,最大值在距电厂1000 m处.生物质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高环PAHs组分高于对照区和燃煤电厂周边,生物质燃烧是该区域PAHs的主要来源.生物质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BaP、∑PAHs和TEQ(BaP)高于燃煤电厂和医疗垃圾焚烧厂,存在不容忽视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14.
A field experiment from 18 August to 8 September 2006 in Beijing, China, was carried out. A hazy day was defined as visibility 10 km and RH(relative humidity) 90%. Four haze episodes, which accounted for ~ 60% of the time during the whole campaign,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s of SNA(sulfate, nitrate, and ammonium) and SOA(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concentrations. The average values with standard deviation of SO2-+4, NO-3, NH4 and SOA were 49.8(± 31.6), 31.4(±22.3), 25.8(±16.6) and 8.9(±4.1) μg/m3,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haze episodes, which were 4.3, 3.4, 4.1, and 1.7 times those in the non-haze days. The SO2-4,NO-3, NH+4, and SOA accounted for 15.8%, 8.8%, 7.3%, and 6.0% of the total mass concentration of PM10 during the non-haze days. The respective contributions of SNA species to PM10 rose to about27.2%, 15.9%, and 13.9% during the haze days, while the contributions of SOA maintained the same level with a slight decrease to about 4.9%. The observed mass concentrations of SNA and SOA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M10 mass concentration, however, the rate of increase of SNA was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SOA. The SOR(sulfur oxidation ratio) and NOR(nitrogen oxidation ratio) increased from non-haze days to hazy days, an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erosols and water vapor favored the conversion of SO2 to SO2-4and NO2 to NO-3, which accelerate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aerosols and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haze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915.
为分析参数不确定性对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模型输出结果的影响,以某钼矿尾矿库地下水污染问题作为研究实例,选取钼离子作为模拟因子,建立该钼矿尾矿库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模型,对输出结果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为降低替代模型的维数,运用灵敏度分析法筛选出对模拟模型输出结果影响较大的2个参数作为模型中的随机参数.为减少反复调用数值模拟模型产生的计算负荷,分别运用克里格方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建立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并比较二者的精度,选择精度较高的替代模型完成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最后,对随机模拟的输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区间估计,对地下水污染超标的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置信度为80%时,井1,2,3浓度值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71~2.29,0.28~1.02,1.55~3.25mg/L.此外,结合《地下水质量标准》以及污染物浓度分布函数曲线,井1,2,3中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Ⅴ类的概率分别为99.7%,97.1%,99.6%.本研究可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更科学、全面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16.
The emissions of NO2 and HONO from the KNO3 photolysis in the presence of TiO2 were measured using a round-shape reactor coupled to a NOx analyzer. TiO2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emission flux density of NO2 (RNO2) and HONO (RHONO), depending on crystal structures and mass ratios of TiO2. RNO2 and RHON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rutile and anatase mass ratios from 0 to 8 and 0.5 wt.%, respectively. Nevertheless, with further increasing the anatase mass ratio to 8 wt.%,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RNO2 and RHONO. RNO2 on KNO3/TiO2/SiO2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KNO3 mass (1–20 wt.%), irradiation intensity (80–400 W/m2) and temperature (278–308 K), while it had the maximum value at the relative humidity (RH) of 55%. RHONO on KNO3/TiO2/SiO2 slightly varied with the KNO3 mass and temperature, whereas it increased with the irradiation intensity and RH. In addition, the mechanism for NO2 and HONO emissions from the nitrates photolysis and atmospheric implication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17.
恢复措施对排土场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工程复垦、人工种植林地(榆树、刺槐和紫穗槐)和天然草地3种恢复措施作为修复地,以荒裸地作为对照,研究恢复措施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探讨生态恢复措施对排土场土壤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层中,修复地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显著高于荒裸地(P0.05),人工林地和天然草地在提高上述4种土壤酶活性方面显著高于工程复垦地(P0.05),工程复垦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却不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P0.05).表层土壤中,微生物量C/N比值表现为人工林地和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其他土壤(P0.05),深层土壤则为荒裸地最高.从垂直分布上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C、N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密切相关,说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可以作为评价排土场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3种恢复措施对土壤质量的改善能力依次为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工程复垦地,在林种的选择上为乔木灌木.  相似文献   
918.
张保成  马春英 《环境化学》1993,12(6):432-437
膜材料本身的性质是决定膜性能的主要因素,对于荷电超滤膜,荷电性和荷电程度对膜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含氯量对氯甲基化聚砜超滤膜性能的影响,就有关制膜条件对膜的物理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19.
农田土壤中铜的来源分析及控制阈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到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措施.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法与情景分析法,以水稻(双季稻、单季稻)、小麦-玉米、蔬菜(叶菜、根菜和果菜)的产地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的输入途径(大气沉降、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和输出途径(籽粒/可食部位、秸秆/残余物以及地表排水),并通过文献查阅和采样分析建立数据库,在平衡分析基础上为了保障100年土壤铜累积不超过设定的情景水平,当土壤铜背景值含量分别增加50%,100%和150%时,推导出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的重金属含量安全阈值,磷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65~175 mg·kg-1范围内;畜禽粪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35~95 mg· kg-1范围内.灌溉水质标准应控制在40~70 μg·L-1范围内.这将为我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源头预防控制,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20.
"t"检验法则在闽北抗寒速生邓恩桉优株筛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材林优株筛选通常应用"11株标准木与5株优势木法",但在选择上,优良单株的选择标准确定存在主观性,所筛选的优良单株需反复试验,才能得到目的优良遗传性状,所需时间长.本文利用大样本调查方法,通过对引种地1~4 a生实生苗造林的邓恩桉不同林分优良单株进行预选.在不同年龄林分中,以预选的优势木为中心,依据早期林分各生长性状呈正态分布规律,利用正态分布的"t"检验法确定优株筛选的选择标准,应用所确定的选择标准筛选抗寒速生优株.从1-4 a生林分中分别筛选得优株6、5、2、2株.与优株所在林分平均值比较,1~4 a生树高分别增长90.5%、39.0%、45.2%、61.5%以上.2~4 a生胸径分别增长37.9%、81.2%、73.3%以上,2~4a生材积分别增长134%、378%、339%以上.该方法是基因重组的突变理论与数理统计的异常数据剔除法的综合,能一次性检验获得突变优良遗传性状,克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观性,大大缩短了选择时间,提高了优良性状的利用率.该方法系本文首次提出并称作"t"检验选择法,在用材林优株筛选应用上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表4参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