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6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706篇
安全科学   324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204篇
综合类   1896篇
基础理论   349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142篇
社会与环境   183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笔者从道路交通事故和景观方面 ,研究道路中央隔离设施的功能与特征。首先 ,利用对某城市道路中央有无隔离带情况下记录的交通事故数据 ,进行交通安全统计比较分析 ;其次 ,分别利用层次分析法和语言分级评价法 ,对城市道路中央双黄线、中央护栏隔离和中央绿化隔离 3种情况的景观进行分析 ;最后 ,通过综合分析给出分析结果 ,即中央绿化隔离、中央栅栏隔离带和双黄线隔离的评价顺序。  相似文献   
782.
从鱼类的致病机理分析影响鱼类健康的生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83.
酞菁绿废渣中含有较多的铝化合物和少量的铜化合物及染料残渣,本文采用H2SO4除Ca2^ 、Al灰除Cu^2 或NaOH浸取Al^3 的反应条件和工艺过程,制得Al(OH)3产品,并进一步合成性能优良的聚合铝产品。废渣经处理后不仅回收了利用价值较高的铝,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不产生二次污染,也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84.
《全国环境监测条例》(征求意见稿)及《全国环境监测工作“十五”计划纲要》(讨论稿)以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均提出在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内实行实验室认可。我国进入WTO后,形势也要求各检测机构必须进行实验室认可后,方能进入市场化的国际、国内检测市场。本文介绍了我国加入WTO后,各检测机构、环境监测站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介绍了 认可对检测机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实验室认可的评审步骤、评审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85.
本文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和必要性出发,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进展和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了一套比较可行、实用的生态环境地面监测技术指标与方法,以供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和管理的人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86.
根据《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 17378.5-1998)的规范方法,比较近海海洋沉积物成份分析标准物质(GBW07314)在HNO3-HCl04-HF常压消化体系中,在不同温度下Cu、Pb、Zn、Cd、Cr的溶出情况。样品消化液经赶酸后,以HCl浸提、过滤、定容,最后直接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相似文献   
787.
滇池湖泊富营养化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针对滇池富营养化情况 ,利用实测资料 ,建立了叶绿素a、透明度、藻量与总氮、总磷之间的相关关系式 ,利用水动力学原理建立垂向平均化的水动力学模型 ,并对总氮、总磷及叶绿素a、透明度和藻量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滇池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8.
对固体废物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处理或处置的方法有掩埋法、焚烧法及高温热解、溶剂洗涤等方法。文中介绍了一种化学处理方法,在脱水、固化、稳定、中和、钝化的系统处理过程中,同时交叉进行物理、化学和热分解反应。利用这种方法处理含油及碳氢化合物污泥,能降低碳氢化合物废物中有毒有害成分的含量,使其毒性、危险性得到有效控制。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油田开发工业、煤加工工业、冶金工业等领域。  相似文献   
789.
本文运用1950~2003年53年间青海高原地震主发区5.0级以上(包括5.0级)地震资料分析了该区地震灾害的特点.提出本研究区地震灾害具有频发性和轮回性、重灾轮回的时间周期长、强震的毁坏性大、以及强余震灾害连发而损害程度严重等特点,并认为青藏高原整体地壳构造运动和本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特别是北西西-北西向弧形断裂的发育)是该区地震灾害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0.
皖西大别山区生态足迹实证分析-以金寨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以皖西大别山区金寨县为例,对该地区2002年的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寨县2002年的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其中在生态承载力中,林地贡献率最大,其次为草地,分别占77.0%和19.2%;耕地和水域贡献率最低,分别为1.5%和1.3%;在所需的生态足迹中,耕地足迹最大,其次为化石燃料,分别占47.7%和42.0%,草地、建筑用地、水域、林地足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