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6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705篇
安全科学   324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204篇
综合类   1895篇
基础理论   349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142篇
社会与环境   183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1.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厂运行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产生源之一。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方法学原则,构建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及碳汇的核算方法,并以某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过程为例,计算其典型工艺下运行的碳排放量,分析其碳排放特征并提出减排建议。结果表明:深度脱水和填埋是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污泥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用于消化温度维持和干化工艺,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污泥土地利用具有低碳排放效应特征,是污泥处理处置低碳发展的优选模式。  相似文献   
912.
为了提高微生物对偶氮染料的降解效率,将电辅助引入微生物还原降解过程,对比研究了EAMS(电辅助微生物体系)、ECS(电化学体系)和MS(微生物体系)对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的降解效果,并考察了不同摩尔浓度的AQS(蒽醌-2-磺酸盐)对电微生物体系降解染料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反应24 h时,EAMS对活性艳红X-3B的去除率达到99.8%,比MS(去除率为61.9%)和ECS(去除率为27.1%)二者之和还要大10.8%;EAMS对活性艳红X-3B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当c(AQS)为0.050 mmol/L时,降解最快,一级动力学常数为1.962 h-1,是未添加AQS(0.2644 h-1)的7.42倍.加入AQS后,体系中电流升高,说明AQS加快了降解过程中电子传递速率.研究显示,AQS的加入实现了电极-远离电极的微生物-染料之间多相反应界面远程电子传递过程,使整个体系的微生物都可以快速发挥作用,达到强化降解偶氮染料.   相似文献   
913.
曹力媛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10):1524-1532
为分析太原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M2.5的特征,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太原市典型生活区采暖期(2016年3月11-18日)和非采暖期(2016年4月1-7日)PM2.5的来源及组成.结果表明:① 采暖期(停暖前)颗粒物有机碳、硫酸盐和多环芳烃等信号强度大于非采暖期(停暖后),而元素碳、硝酸盐、铵盐等反之.② 为了尽可能排除气象因素的影响,选取风向(东南风)、风级(二级)相同时段的颗粒物进行分析,停暖前后颗粒物主要化学组分为有机碳、混合碳和元素碳,采暖前有机碳占比(达51.9%)最高,非采暖期元素碳占比(32.6%)最高.采暖期有机碳、高分子有机物和左旋葡聚糖占比明显高于非采暖期,元素碳、矿物质和重金属反之.③ 停暖前后首要的两类污染源为燃煤和机动车尾气,二者贡献率之和分别高达70.1%和67.4%,可见本地主要受这两类源的影响.燃煤在采暖期为首要污染源,并且贡献比例高于非采暖期,而机动车尾气在非采暖期为首要污染源,且比例明显高于采暖期.研究显示,采暖和非采暖期虽然首要污染源有所差异,但在污染过程中,机动车尾气源的贡献比例均高于优良时段,说明无论是采暖期还是非采暖期,除燃煤排放的影响外,机动车尾气的影响也需得到重视,建议加强机动车燃油品质的升级,使用清洁煤,并在重污染时段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914.
本文基于WRF海面风场动力模式、SWAN海浪模式和ECOM三维海流数值模式,计算了1992~2011年的热带气旋影响下,发现了波高极值与增水极值发生时刻的不一致性这一规律。北部湾百年一遇极值波浪、风速、海流和增水的特征值:百年一遇极值波高在北部湾南部最大,超过10.5 m,向北减小;极值周期的分布特征与极值波高相似,在北部湾南部最大,达到11.5 s,向北减小;百年一遇风速,在北部湾北部和南部有两个大值区,可以达到39 m/s,中西部相对较小;百年一遇极值流速,在北部湾四周较大,而东边较西边更大,海南岛的东方市附近超过了300 cm/s;百年一遇极值增水普遍超过160 cm,北部可以达到340 cm,呈现由北向南的递减特征。  相似文献   
915.
2015年国庆期间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会城市283个环境监测站的实时观测数据,分析了2015年国庆期间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特征,并结合MODIS/Terra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气压场及风场数据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本次区域性空气污染最先出现在华中和华东地区,但是在华北地区最为严重。不同城市的主要污染物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除西安和乌鲁木齐以外,其他城市的颗粒物污染主要由细颗粒物主导。NO_2、CO和SO_2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O_3仅在北京、天津和济南三个城市与其他污染气体同步变化;在其他城市则与NO_2和CO等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由卫星影像、天气形势和风场变化分析得知:不考虑本地背景排放源的前提下,本次污染事件主要由我国秋季的秸秆燃烧和不利的气象条件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916.
PM_(2.5)污染已成为目前我国空气污染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为研究厦门地区PM_(2.5)污染的不同类型,于2013年1月、4月、7月和10月选择厦门市五个代表性环境监测站进行了同步的PM_(2.5)离线滤膜和在线数据采集,并收集了同期的AQI、SO_2、NO_2、CO、O_3及气象数据。对滤膜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元素和碳组分进行了实验分析。基于实验分析数据,利用IMPROVE方程定量计算了厦门空气污染期间PM_(2.5)中不同组分的颗粒物消光系数。根据不同组分消光系数的大小,将厦门市的PM_(2.5)污染分为三种类型:硫酸盐主导污染类型、有机物主导污染类型以及各区域不同污染物主导污染类型。对不同污染类型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其主要与本地污染物排放、外来污染物输送以及气象要素有关。  相似文献   
917.
主要分析了海洋电波环境对海上雷达、通信、导航、电子对抗等无线电系统的影响,论述了海上信息化装备电波环境保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出了技术途径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18.
介绍了水声装备作战试验背景、技术特点、作战试验需求,提出了水声装备作战试验模式、试验体系构建、试验保障体系建设需求。针对水声装备作战试验深化鉴定问题,阐述了作战试验定义与内涵、作战试验战场环境构建、环境适应性试验和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实现水声装备由性能试验向战术技术性能与作战使用性能考核并重转变。针对水声装备作战试验理论体系构建问题,从试验组织体系、试验标准体系、试验理论体系和测量通信保障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水声装备作战试验模式。最后提出了水声装备作战试验展望、靶场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19.
氮氧化物(NO_x)是形成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开发高效的NO_x控制技术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对环境浓度水平的空气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光催化材料对污染物NO_x催化降解的研究进展,包括:(1)讨论了NO_x光催化氧化去除机理;(2)详细综述了提高光催化材料性能的三大主要措施:增强催化剂的光吸收效率,提升载流子分离和迁移效率以及构筑表面活性位;(3)阐述了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在净化空气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光催化技术在去除NO_x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20.
堰塞是重要的极端地表过程之一,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古堰塞湖的研究有助于对区域堰塞风险的认识。本文以青藏高原东缘大渡河上游石广东古滑坡堰塞湖为研究对象,地质证据显示该古堰塞湖的堵江高坝高约23 m,堵江滑坡的体积约1.6×10~7 m~3,堰塞湖的最小蓄水量为2.0×10~7 m~3。并选取两个湖相沉积剖面,采用单片再生法(single aliquot regeneration,SAR)与标准生长曲线法(standard growth curve,SGC)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7个样品的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年龄,测年结果表明堰塞湖形成于距今约3.0 ka,结束于1.6 ka,即全新世晚期。初步推测堵江的古滑坡体可能由于地震诱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