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01篇 |
免费 | 2172篇 |
国内免费 | 480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295篇 |
废物处理 | 201篇 |
环保管理 | 1177篇 |
综合类 | 10723篇 |
基础理论 | 2051篇 |
污染及防治 | 946篇 |
评价与监测 | 877篇 |
社会与环境 | 1075篇 |
灾害及防治 | 7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4篇 |
2023年 | 508篇 |
2022年 | 1023篇 |
2021年 | 1026篇 |
2020年 | 1215篇 |
2019年 | 747篇 |
2018年 | 768篇 |
2017年 | 900篇 |
2016年 | 715篇 |
2015年 | 870篇 |
2014年 | 745篇 |
2013年 | 1016篇 |
2012年 | 1264篇 |
2011年 | 1251篇 |
2010年 | 1130篇 |
2009年 | 1037篇 |
2008年 | 983篇 |
2007年 | 1028篇 |
2006年 | 941篇 |
2005年 | 756篇 |
2004年 | 544篇 |
2003年 | 397篇 |
2002年 | 316篇 |
2001年 | 250篇 |
2000年 | 249篇 |
1999年 | 135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4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为研究小煤柱巷道围岩变形力学机理与演化过程,以石槽村矿某回风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分析小煤柱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表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侧压系数为巷道围岩变形的主控因素;侧压系数与巷道顶底板位移量呈正比关系,与两帮位移量呈反比关系;回风巷每次受采动影响时,变形可分为巷道稳定阶段、位移分化阶段以及位移加速变化阶段;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一次采动影响时,此时巷道变形呈现明显的不对称,左右两帮的位移量差异明显,巷道的中心位置明显偏移。研究结果可为小煤柱巷道围岩支护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3.
复杂地下空间交通体系作为新型地下交通形式,车流量大且存在多个分合流点,气流组织复杂,防灾排烟难度极大。以杭州某复杂地下空间交通体系连接匝道为研究背景,提出匝道通风排烟设计方法,再选取其中二合一式连接匝道结构,采用FLUENT模拟其两种防灾排烟方案的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两个连接匝道末端单独设置排烟口的设计方案可有效保证火源下游车辆和火源上游人员的逃生安全;根据分合流流速分配理论模型,在合流处只设置一个排烟口且排烟量提高40 m3/s时,也可达到同样的防灾排烟效果,从土建成本考虑,推荐此方案,为同类型隧道结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4.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排放控制措施协同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测了2015年珠江三角洲机动车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设计了6类单一控制、技术控制、结构控制以及综合控制措施的情景,并运用基准线年排放清单编制和协同效应坐标系法分析了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按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趋势,2015年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将以18%~120%的幅度增加;各控制措施下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有下降,且均具有正向的协同效应,但减排的贡献差异较大.6类单一控制措施中淘汰黄标车和结构性控制措施分别对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削减效果最明显,减排幅度均在40%以上,且正向协同效应突出,但相比其他措施,结构性控制措施实施难度大. 相似文献
65.
"稀释与接种法"是BOD5的标准测定方法,制备溶解氧接近饱和且不含能干扰生化耗氧过程的物质的稀释水,是该法重要的工作之一.由真空泵带动的"空气净化--稀释水曝气"装置,流程合理、装配容易、调控灵活,可连贯进行空气净化与稀释水曝气,而制取符合质量要求的稀释水. 相似文献
66.
采用简单的原位沉淀法合成了可见光驱动型光催化剂Ag3PO4/g-C3N4.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XPS)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与单一的Ag3PO4和g-C3N4相比,Ag3PO4/g-C3N4复合材料对左氧氟沙星表现出了更高的催化效率.根据能带分析和自由基捕获试验,提出了Ag3PO4/g-C3N4复合材料Z型异质结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7.
利用鄱阳湖的原位监测数据,分析鄱阳湖水华蓝藻的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鄱阳湖水华蓝藻的源头.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硅藻,蓝藻为鄱阳湖的次级优势种,蓝藻在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水华蓝藻的主要优势种为鱼腥藻,其次为微囊藻和浮游蓝丝藻. 鄱阳湖蓝藻水华形成初期的基本规律为水华蓝藻在营养盐浓度相对较高且水流较缓的内湾及尾闾区生长分布,在夏秋季水位较高时在水流和风的作用下向主航道输移聚集. 结合鄱阳湖水文特点,主航道的水华蓝藻聚集有可能是上游四个湖区的蓝藻向下游漂移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为控制鄱阳蓝藻水华区域风险灾害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8.
河流硝酸盐(NO-3)浓度及氮和氧同位素组成(δ15N-NO-3和δ18O-NO-3)可以辨识河水NO-3受自然过程和人为输入的影响,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水NO-3来源及转化过程的影响尚不明确,特别是山区人为输入对河水NO-3的影响仍不清楚.选择土地利用空间异质性显著的伊河和洛河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水体水化学组成,氢氧同位素(δD-H2O和δ18O-H2O)、δ15N-NO-3和δ18O-NO-3,辨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下河水NO-3来源及... 相似文献
69.
考察了不同浓度双酚A(BPA)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特性的影响,以及普通小球藻生长过程对BPA的去除效能.研究表明,低浓度BPA(0~20 mg·L-1)对普通小球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BPA(20~50 mg·L-1)对普通小球藻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与BPA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低剂量BPA(<20 mg·L-1)对叶绿素含量并无明显的影响,高剂量BPA(>20 mg·L-1)造成叶绿素含量降低.在BPA初始浓度2~50 mg·L-1的范围内,普通小球藻对其都有一定的去除效能,单位普通小球藻对BPA去除速率与其初始浓度呈正相关关系.BPA投加量为50 mg·L-1时,BPA去除速率最大,且最大速率出现于延滞期与对数期之间. 相似文献
70.
Cd、Zn交互作用对三七景天根系形态和重金属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Cd、Zn浓度单一胁迫及其交互作用对三七景天生长、根系形态及Cd、Zn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景天对Cd、Zn单一胁迫均有较强的耐受性,其根、茎、叶各组织中Cd、Zn含量均随胁迫的增加而增加,且对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地上部Cd含量可达133.0 mg·kg~(-1).Cd、Zn共同胁迫对三七景天生长的影响大于单一胁迫,而根系对其胁迫更为敏感,在Cd、Zn共同胁迫下其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均显著降低,且对其根尖数的影响最为显著.Zn对三七景天地上部Cd吸收具有"低促高抑"效应,低浓度Zn(10 mg·L~(-1))对三七景天地上部Cd吸收有协同作用,促进Cd由根部向地上部转运.而添加Cd则对三七景天Zn吸收具有拮抗作用.Zn/Cd浓度比值对三七景天Cd吸收有显著影响,Zn/Cd比值较低时促进三七景天地上部Cd的积累,而高Zn/Cd比则抑制其Cd的积累.因此,三七景天具有较强的Cd富集能力,可应用于修复Cd污染土壤,而调节生长介质中Cd、Zn比例可促进三七景天对Cd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