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80篇 |
免费 | 1086篇 |
国内免费 | 64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04篇 |
废物处理 | 1028篇 |
环保管理 | 1413篇 |
综合类 | 10447篇 |
基础理论 | 2640篇 |
污染及防治 | 5504篇 |
评价与监测 | 826篇 |
社会与环境 | 698篇 |
灾害及防治 | 7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330篇 |
2022年 | 912篇 |
2021年 | 876篇 |
2020年 | 710篇 |
2019年 | 587篇 |
2018年 | 744篇 |
2017年 | 866篇 |
2016年 | 961篇 |
2015年 | 1180篇 |
2014年 | 1383篇 |
2013年 | 1772篇 |
2012年 | 1530篇 |
2011年 | 1565篇 |
2010年 | 1274篇 |
2009年 | 1240篇 |
2008年 | 1319篇 |
2007年 | 1097篇 |
2006年 | 1085篇 |
2005年 | 710篇 |
2004年 | 516篇 |
2003年 | 559篇 |
2002年 | 506篇 |
2001年 | 383篇 |
2000年 | 452篇 |
1999年 | 397篇 |
1998年 | 313篇 |
1997年 | 335篇 |
1996年 | 293篇 |
1995年 | 227篇 |
1994年 | 174篇 |
1993年 | 144篇 |
1992年 | 130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3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the summer temperature of the North and Northeast China (NNEC)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ince 2017, 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the aggravated ozone (O3) pollution. In 2018, the NNEC experienced a record-breaking summer of the past 40 years. Influenced by the abnormal high temperatures, a regional ozone event occurred on 2-3 August, over 63% of 79 selected cities in the NNEC were exposed to O3 pollution, and the maximum value of MDA8 O3 reached 268 μg/m3.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ozone concentrations agree well with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t 2 meters (MT2M) over NNEC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69. During the pollution episode, strong downdraft in the local high (35°N-42.5°N, 112.5°E-132.5°E; LH) over the NNEC created the favourabl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O3 formation. By analyzing the horizontal wind and wave activity fluxes (WAFs) at 200 hPa, we found that the LH formation was resulted from the Rossby wave propagation from upstream along the mid-latitude Asian jet. The split polar vortex intrusion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amplitude of the Rossby wave and reinforced the LH. Moreover, a secondary circulation between Typhoon Jongdari and the LH contributed to the enhanced LH with strong subsiden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ratospheric intrusions under the deep subsidenc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enhanced surface O3. In this study, the deep-seated meteorological dynamical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the abnormal high temperatures were investigated, which can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ional O3 pollution over NNEC under the global-warming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252.
SRT对MBR污泥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处理模拟赖氨酸废水为研究体系,考察SRT在10、20和40 d条件下,SMBR中的胞外聚合物(EPS)组分和含量、污泥沉降性能和污泥相对疏水性等污泥性质的变化及其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T的延长,混合液中EPS总量呈递减趋势,TB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呈上升趋势,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相对疏水性增强;膜通量下降速率变大,膜污染加重。污泥性质与膜污染的相关性表明,膜污染与蛋白质和多糖的比值、污泥沉降性能和相对疏水性呈正相关关系,而与EPS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53.
254.
制备了聚甲亚胺酰胺树脂,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采用批处理方法实验了pH、铜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对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优化后的吸附条件为:在铜离子溶液体积50 mL、初始浓度为300 mg/L、pH为6.0时,吸附剂投放量50 mg、吸附时间60 min,此时吸附量达到269.1 mg/g,去除率达89.7%。25℃时在研究浓度范围内,铜离子吸附过程用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描述均可;与准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及内扩散方程相比,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55.
按照协同试验要求,对4个煤粉试样(半焦)和3个秸秆试样进行了试验,根据碳、 氢、氮测定数据,从平均偏差、极差、标准偏差、允许差法、置信率几方面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试验的精密度和结果的准确度符合要求,可为“DL/T 568 燃料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标准修订的精密度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6.
257.
许多具有氧化作用的空气污染物,均能使细胞产生氧化损伤,使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含量上升。而TSLP是一种启动过敏性炎症的重要因子,会导致哮喘等疾病发生率的上升。在本研究中用过氧化氢(H_2O_2)模拟具有氧化作用的空气污染物进行染毒,研究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并讨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细胞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RTE)分组培养,每组设置6个平行实验,分别用低、中、高剂量H_2O_2染毒3 h;高剂量设置1个重复,作为保护组,在染毒前用GSH保护2 h。结果显示,高剂量组H_2O_2(3.2 mmol·L~(~(-1)))染毒的细胞,其细胞活力下降(P0.01),丙二醛(MDA)水平上升(P0.01),TSLP水平上升(P0.05),与之相比,用GSH保护后的同剂量染毒组,上述指标得到全面缓解(P0.01)。这表明高浓度的H_2O_2会损伤细胞活力,并使MDA及TSLP水平上升,而GSH对TSLP及MDA的升高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即对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8.
259.
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设计与物种保护——以卧龙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保护为实例,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中景观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认为在进行景观要素设计之前,应先进行景观适宜性评价,之后进行核心斑块、缓冲区和廊道的设计。①核心斑块 :不仅要考虑斑块的景观适宜性,而且斑块的面积应能维持一定物种数量 ;②缓冲区 :在考虑距离对目标物种影响的同时,还应考虑缓冲区的范围应该覆盖所有的核心斑块 ;③廊道 :需要辨识两种情况,其一是对现存生境廊道的保护,为了避免不同核心斑块被隔离,必须严格保护现存的生境廊道。其二是对潜在生境廊道的建设,在条件允许时,通过植被重建,建立适宜的生境廊道。 相似文献
260.
采用竹炭-微生物联合法,考察了竹炭用量、菌液用量、进水氨氮浓度、pH、DO、HRT等因素对氨氮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对比实验,初步探讨了竹炭-微生物联合法处理沼液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竹炭-微生物法去除沼液氨氮的最优条件推荐为:竹炭用量30 g/L,微生物活性液用量3%,pH 7.0~8.0,DO为2 mg/L,HRT为48 h。竹炭-微生物法对沼液氨氮的去除过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C=272.56e-0.0148描述,其去除效果来源于竹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协同程度为48.4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