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677篇
安全科学   372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66篇
综合类   1555篇
基础理论   257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10篇
社会与环境   129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61.
基于2006~2007年4个季度月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南黄海冷水域35°N断面化学水文学特征及营养盐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暖流明显影响着断面东侧的水文状况,且垂直混合作用在深水域并未到达海底,使各要素在断面东西侧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状况,其西侧呈上下均匀分布,而东侧则表现为上层的垂直均匀分布状态和下层的梯度分布状态;春季,黄海暖流残留水的存在和青岛冷水团的出现是该断面上最显著的水文特征,上层海水增温和垂直对流作用的减弱也使水体稳定性逐渐增强,与冬季相比,断面深水域DO、pH和各营养盐等值线走势更趋于转向水平方向,且随"春华期"的到来,上层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较冬季也明显下降,并开始出现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现象;夏季,水体层化结构清晰,断面上存在强大的温跃层及黄海冷水团,并伴随有DO最大值和pH最大值现象,各项营养盐均呈上层低、下层高的趋势,且上层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较春季时又进一步降低,而跃层以下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较春季时则有明显升高;秋季,海面降温及垂直对流作用的加强使水体稳定性降低,但深水域水体的垂直交换依然不畅,且断面东侧下层水体中各项营养盐浓度比夏季有明显升高.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混合和层化等主要物理过程对各要素垂向分布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62.
磁强化Fenton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对比了普通Fenton试剂和磁Fenton试剂处理模拟苯酚废水的效果,并探讨了磁Fenton的作用机理.当磁场强度为592mT,pH=3,按m(COD):m(H2O2)=1:2,n(H2O2):n(Fe2+)=15:1投加一定量的FeSO4·7H2O和H2O2,反应时间60min,挥发酚和COD去除 率分别达到99...  相似文献   
963.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聚氨酯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也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环境污染物质,广泛来源于室内外聚氨酯产品的使用,对人体呼吸道、肺、肝脏、遗传及免疫系统等均有严重的破坏性.目前其检测方法主要有盐酸奈乙二胺比色测定法、离子色谱-紫外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分析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等.并对环境中TDI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4.
茶园土壤水溶性氟含量的模拟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北英山、大悟、竹山、赤壁和浙江杭州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加一定量的CaCO3、CaO、Ca3(PO4)2、CaCl2和CaSO4来调控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结果表明:英山、大悟和竹山茶园土壤中施加一定量的CaCl2或CaSO4均可降低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英山和大悟茶园土壤中可施加1~2 g·kg-1的CaCl2或...  相似文献   
965.
为进一步探究尾矿坝溃决后特有泥石流运移规律,掌握坝体破坏前至溃坝结束全流程发展状态,依托广东省某案例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有限元与离散元耦合方法的GDEM-PDyna软件构建泥石流类流体下泄演化数值模型,开展尾矿坝溃决演化分析,动态模拟尾矿库溃决过程中泥砂运动规律及淹没范围,并与MIKE 21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坝溃决后,泥石流类流体流速升高、持续时间较短且尾砂流量发展迅速,2种模拟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溃坝后坝基位置下泄流量变化与下游敏感点溃坝淹没深度变化情况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尾矿库下游重点区域灾害评估提供量化支撑,可有效提高尾矿坝溃决后灾害影响评估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966.
为识别铁路险兆事件的影响因素,以宜春车务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共1 870条数据为样本,以铁路险兆事件等级为因变量,事件原因、环境特征和事件特征为自变量建立有序Probit模型,探究人、设备、环境和管理因素对铁路险兆事件严重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设备设施未按规定防护是影响严重性险兆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与其他人为因素相比,未执行相关作业规定对增加险兆事件严重程度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铁路管理部门实现事故预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7.
氟啶虫胺腈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光化学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液质联用和气相色谱(HPLC-Mass和GC),研究了氟啶虫胺腈在两种不同光源下于4种不同溶剂(正己烷、甲醇、乙腈、丙酮)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以氙灯为光源,1.0、5.0、20.0mg·L-1的氟啶虫胺腈在4种溶剂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1.62、8.33、10.80h(正己烷),5.30、5.81、7.05h(甲醇),1.72、1.99、2.79h(乙腈),83.49、37.46、64.77h(丙酮).以紫外灯为光源,1.0、5.0、20.0mg·L-1的氟啶虫胺腈在4种溶剂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29、4.25、5.49min(正己烷),2.19、2.97、5.88min(甲醇),0.86、1.99、1.13min(乙腈),330、365、198min(丙酮).氟啶虫胺腈的降解反应主要为还原、水解反应,影响其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源和溶剂的种类,氟啶虫胺腈的浓度对其降解速度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68.
模拟放牧改变了氮添加作用下高寒草甸生物量的分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草甸是氮素匮乏的生态系统,氮添加和放牧都会显著改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高寒植物对养分的利用方式,从而影响群落生产力。为了认识氮沉降和放牧干扰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影响,在西藏当雄县高山嵩草草甸开展了氮添加及模拟放牧实验。在模拟放牧样地(G+N)和不放牧样地(NG+N)分别设置4个氮添加处理:0、 10、 20和40 kg N·hm-2·a-1,在生长季采用原位封顶埋管法测定净氮矿化速率,同时分析群落生物量分配与植物氮利用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氮添加与模拟放牧对植物的分配模式有不同的影响。在无放牧压力下,氮添加主要刺激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在放牧压力下,氮添加更倾向于促进植物地下部分的生长。虽然剪草移走了15%~20%的地上生物量,但由于氮添加促进了植物的补偿生长,模拟放牧与不放牧处理的总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甚至前者高于后者。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分配对氮添加和模拟放牧的响应也体现在土壤供氮潜力的作用模式上,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在NG+N样地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在G+N样地与植物地下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高寒草甸植物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光合产物的分配模式来响应土壤养分状况和放牧干扰,在有效养分匮乏的高寒草甸添加氮素能够促进植物的补偿性生长。  相似文献   
969.
以明矾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明矾浆为原材料,采用热酸改性、热碱改性、焙烧改性和巯基化改性4种方法进行活化处理,得到新型除镉(Cd)吸附剂.同时,考察了Cd2+初始浓度、pH值和吸附剂投加量对改性明矾浆吸附去除Cd2+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用红外光谱(IR)等仪器对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碱改性明矾浆具有较好的吸附Cd2+的性能,其饱和吸附量为5.41mg·g-1,而原明矾浆的饱和吸附量仅为0.40mg·g-1;热酸改性、焙烧改性和巯基化改性3种明矾浆对Cd2+的吸附性能与原明矾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改性明矾浆对Cd2+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式,其吸附机制主要为表面吸附.溶液pH值会显著影响改性明矾浆对Cd2+的吸附量和吸附率.综合而言,在pH≥7时,热碱改性明矾浆具有较好的去除Cd2+能力.  相似文献   
970.
为研究岩溶地区河流湖库在底泥疏浚前后水体沉积物对外源性重金属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以重金属铜为例模拟沉积物存在或缺失条件下重金属在岩溶地区常见水体中的迁移试验,结果表明:在富碳酸氢盐水(supercarbonate-rich water, SCRW)、富营养化水(eutrophic water, ETW)、对照(去离子水,de-ionized water, DIW)3种上覆水体与水体沉积物存在或缺失构成的6个系统中,沉积物的有无对铜从上覆水中迁出量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沉积物+DIW]>[SCRW]>[沉积物+ETW]>[沉积物+SCRW]>[ETW]>[DIW].使用Langmuir扩展方程对浓度-时间函数进行拟合后考察其一阶导数研究沉积物对重金属迁出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沉积物+上覆水]系统对铜的迁移速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在0~1.8 h内, 铜在[沉积物+SCRW]系统中的迁出速率最高,在1.8~42 h内,铜在[沉积物+DIW]中的迁出速率最高,在42 h后各个系统中的迁出速率均较低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至240 h均保持稳定.说明在外来重金属的输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沉积物的存在可使水体对外来重金属具有更好的缓冲能力且可有效加快上覆水中重金属(铜)初期(0~48 h)的迁出速率,因此现有的岩溶地区水体沉积物疏浚工程环境风险评价体系需要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