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38篇
安全科学   12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548篇
基础理论   97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91.
为进一步提高活性焦脱硫脱硝性能,提出臭氧(O3)预氧化协同喷氨(NH3)的工艺优化思路.通过在固定床上开展相关均相反应实验,研究外部引入的O3、NH3对NOx、SO2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O3对NO的氧化反应为逐级过程,随着O3/NO物质的量比增大,O3将NO依次氧化为NO2和N2O5.O3对SO2的均相氧化作用十分有限,O3/SO2=1时SO2氧化率低于5.0%.在O3预氧化条件下喷入NH3后,O3/NH3=1时约有6.7%的O3消耗量;当O3/NO=1时,预氧化产物NO2含量显著下降,同时NO排放浓度小幅上升;当O3/NO=1.5时,NOx排放水平与未喷入NH3条件时相当.在O3和NH3协同作用下,SO2的氧化率显著提高,推测此时脱硫反应产物为更加稳定的NH4HSO4或(NH42SO4.O3-NH3协同脱硫脱硝反应中,O3/NO不超过1时,NH3-NO2和NH3-SO2反应同时发生,提高NH3引入量能够同时提高脱硫率和脱硝率.O3/NO > 1时,NH3-N2O5反应优先级最高,N2O5对NH3的消耗抑制了NH3-SO2脱硫反应发生.仅运用O3预氧化和NH3协同作用方式的脱硫脱硝效率较为有限,但对烧结烟气中氮、硫污染物的形态的改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92.
末端产物对乙醇型发酵菌群产氢能力及代谢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南琪  宋佳秀  安东  张汝嘉 《环境科学》2006,27(8):1608-1612
利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在一定条件下驯化成功的乙醇型产氢发酵菌群,通过静态培养实验,以葡萄糖为碳源,利用缓冲液控制反应体系pH值,通过不同的pH值环境使产氢发酵菌群末端产物生成比例发生改变,考察了不同的末端产物生成比例对菌群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相末端产物总量相当的情况下,乙醇生成比例高时氢气产量也较高.通过外加乙醇和乙酸进行静态产氢实验发现,乙醇对发酵产氢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同对照组相比,外加40 mmol/L时氢气产量仅下降了34%,而乙酸的存在对菌群的发酵产氢有较强的抑制,外加乙酸浓度为10 mmol/L时即对产氢发酵产生明显抑制,浓度为40 mmol/L时产氢量较对照组降低了84.3%,液相末端产物也大幅降低,混合菌群最终形成乙醇型发酵应是菌群自然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3.
南京某地农业土壤中有机污染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某大型矿业企业周边农业土壤中两类POPs物质——15种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DDTs和HCHs)的残留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PAHs检出率为100%,总残留量范围为312.2~27 580.9 μg·kg-1,且以四环以上多环芳烃组分为主。不同样区土壤PAHs残留量受常年风向影响明显。农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均有检出,但残留水平不高,分别为3.60 μg·kg-1(0.81~9.43 μg·kg-1)和11.13 μg·kg-1(3.31~43.81 μg·kg-1)。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以p,p′ DDE和p,p′ DDT为主。土壤中HCHs的各异构体组分含量特征为α>β>γ>δ。部分采样点土壤仍可能有新的有机氯污染物来源。  相似文献   
894.
通过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偶联,将聚乙烯亚胺(PEI)偶合接枝在硅胶微粒表面,制得对铬酸根有强吸附作用的复合型吸附材料PEI/SiO2,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 采用静态法研究了PEI/SiO2对铬酸根的吸附性能及脱附性能.结果表明,凭借强烈的静电相互作用, 硅胶表面的聚胺大分子PEI对铬酸根阴离子可产生很强的吸附作用,饱和吸附量可达0.07 g·g-1(pH=6);等温吸附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介质的pH值对吸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pH值愈小,吸附容量愈大;升高温度吸附量减小,表明静电相互作用导致的吸附作用为一放热过程.以NaOH水溶液为洗脱液,吸附在PEI/SiO2表面的铬酸根阴离子很容易被解吸脱附,便于PEI/SiO2的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95.
以HNIW为高能填料,以HTPB为粘结剂,采用真空浇注法制备了HNIW/HTPB传爆药。为研究HNIW基浇注型传爆药的爆炸特性,通过实验制备了HNIW/HTPB传爆药,并对其撞击感度、临界直径和爆速等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NIW/HTPB传爆药对撞击作用较钝感,当HTPB的含量为12%时,其特性落高h50为51.68cm,临界直径小于0.6mm,它的实测爆速为8248m/s,接近其理论爆速8320m/s,且HNIW/HTPB传爆药各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因此该传爆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和传爆性能,适合于微尺寸装药,从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6.
北京地面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安俊琳  王跃思  李昕  孙扬  申双和 《环境科学》2008,29(4):1053-1058
基于北京城区太阳辐射和污染气体观测资料,运用TUV4.4辐射传输模型,研究了城市大气中太阳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臭氧总量平均为329DU,并呈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的季节变化规律,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受城区大气污染的影响,地面处的紫外辐射量大幅减少(最大50%),且在夏季波动较大;云和污染物对紫外辐射的影响要大于总辐射,紫外辐射衰减约为总辐射衰减的2倍;城市低层大气中O3和NOx浓度的增加是造成紫外辐射衰减的重要原因,午后O3浓度与紫外辐射衰减相关系数为0.70.  相似文献   
897.
荧光光谱法研究稀土元素铕在小麦细胞内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小麦根施稀土元素铕数天后,Eu3+在根和叶片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分布定位.测试结果与对照相比,小麦细胞膜和线粒体的相对荧光强度较强,细胞质中没有铕的荧光;根和叶片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单位蛋白所结合的稀土元素铕的含量不同.表明稀土元素铕在细胞内与蛋白质的结合不具有随机性,而是在细胞膜和线粒体内有富集和积累.  相似文献   
898.
为了分析南京北郊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其消光贡献,于2017年3月15日~4月15日、7月和10月开展了PM2.5观测实验,分析了南京春夏秋3个季节的PM2.5及其组分浓度特征、水溶性离子及其前体物转化特征以及水溶性离子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2.5的质量浓度为(93.8±40.3)μg/m3,其中54.2%为水溶性离子,其总质量浓度为(50.9±25.6)μg/m3,而二次水溶性离子(SNA)占水溶性离子的76.8%.各水溶性离子组分分布为:NO3- > SO42- > NH4+ > Ca2+ > Cl- > NO2- > K+ > F- > Mg2+ > Na+.在季节变化上,PM2.5和主要水溶性离子均为春季高,夏季低,但夏季NO3-42-.硫转化率(SOR)和氮转化率(NOR)在采样期的均值分别为0.38、0.22,这说明南京有较强的二次转化过程.采样期间,平均[NO3-]/[SO42-]的值为1,这说明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移动源的排放.通过IMPROVE公式计算的大气消光系数低于实际值,但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南京消光系数的趋势.各组分消光贡献从大到小分别为(NH42SO4(38.9%)、NH4NO3(36.7%)、POM(13.6%)、EC(9.3%)、NO2(1.5%).其中SNA的消光贡献占70%以上,春季的SNA消光贡献最大,而夏季的最小.  相似文献   
899.
综述了国内外纤维素类物质厌氧发酵产清洁能源的研究现状,包括不同纤维素类物质的产气率,以及预处理方法、酶解、接种率、温度、pH值、粒径大小等对产气率的影响,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0.
长期土壤酸化模型(LTSAM)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碱总量守恒为基础,以Ulrich缓冲范围为模型主要框架建立了兼能描述酸性与石灰性土壤长期酸化反应过程的动态模型.经与SMART模型在理论设计和模拟结果两方面作对比之后,又利用新建模型以北京地区典型褐土为例进行了硫沉降与酸(H+)沉降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1)LTSAM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缓冲酸的主要机制.(2)模式运行即稳定又省时.(3)大气硫沉降不同于酸沉降.也就是说,硫沉降改变时,阳离子(尤其是主要离子)沉降量的变化应当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