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45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205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黄磷诱发氧化水中苯酚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和GC/MS对黄磷诱发氧化水中苯酚的降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黄磷诱发氧化条件下,苯酚首先氧化成中间产物,然后进一步降解,反应的非挥发性产物以羧酸为主。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苯酚去除率可达95%以上,降解表现一级反应特征。文章还探讨了苯酚的起始浓度、磷和酚的比例及温度对苯酚去除率和降解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2.
Bi2WO6 was synthesized with a hydrothermal method at different pHs and us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TC) in water. The mesoporous Bi2WO6 prepared at pH 1 (BWO-1) displayed the highest adsorption and degradation capacity to TC due to its large surface area and more efficient capacity to separate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and holes. 97% of TC at 20 mg·L?1 was removed by BWO-1 at 0.5 g·L?1 after 120 min irradiation under simulated solar light. Only 31% of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was removed after 360 min irradiation although the TC removal reached 100%, suggesting that TC was mainly transformed to intermediate products rather than completely mineralized. The intermediates were identifi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 (HPLC-TOF-MS) and possible photodegradation pathways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433.
以用不同浓度的HNO3预处理后的椰壳活性炭为载体,负载铈制备SCR催化剂。利用比表面积分析仪(BET)、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催化剂活性实验,探讨了不同变量如金属离子的分布、焙烧温度和载体属性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NO3处理后,经500℃焙烧金属铈负载量为7%的催化剂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在90℃时,NO转化率在90%以上,随温度升高,达到接近100%的NO转化率。  相似文献   
434.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水中四环素在天然和CaCl2改性沸石上的吸附行为及机制。实验表明,天然沸石对四环素具有吸附能力,CaCl2改性可以提高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实验所用2种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D-R等温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吸附过程包含离子交换作用。通过对天然和改性沸石吸附四环素前后溶液中主要阳离子浓度变化分析证实了该吸附过程包含离子交换作用。实验研究了pH值变化对沸石吸附四环素的影响,当pH=3~5时,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量均随pH值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而pH=5~10时,天然和改性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量变化均不明显,推测可能是离子交换作用和化学沉淀吸附作用所致。另外,实验还初步探索了溶液离子强度对沸石吸附四环素的影响情况,随着溶液中Na+和Ca2+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量先急剧降低随后趋向平稳,进一步说明了沸石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不是由单一机制控制的。  相似文献   
435.
ZnO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用草酸沉淀法和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纤锌矿型ZnO,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ZnO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所制备的ZnO对溶液中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草酸沉淀法制备的ZnO为小颗粒堆积而成的空心类柱状体,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的ZnO为小球形颗粒;草酸沉淀法制备的ZnO...  相似文献   
436.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O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以中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亚甲基蓝(MB)在CoO/TiO2微粒水悬浮液中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主要是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和CoO固溶体,粒径为25~30nm,分布均匀。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满足一级动力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随初始浓度增大而减少,适当的掺钴量可以有效地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其最佳掺杂量重量百分比为0.25%。  相似文献   
437.
从纺织废水污泥中筛选出了具有PVA降解能力的混合菌B07.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其降解PVA的最佳条件:温度为35℃,pH为7,氮源为牛肉膏.在此条件下,B07对PVA1799模拟废水处理96 h时COD的去除率达64%.同时考察了PVA聚合度和醇解度对其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A聚合度越大,醇解度越高,其降解效率越差...  相似文献   
438.
TiO2/SiO2/γ-Fe2O3的表征及其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γ-Fe2O3为磁性核心,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三层结构的复合光催化剂TiO2/SiO2/γ-Fe2O3.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进行表征.SiO2包覆膜可以减弱内层γ-Fe2O3对光催化效果的不利影响,有效地阻隔高温时γ-Fe2O3磁核与TiO2之间的熔结.以亚甲基...  相似文献   
439.
洋河水库水华优势种演替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鱼腥藻和微囊藻这2种洋河水库水华暴发常见优势藻,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及硝态氮浓度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温度15~25℃,硝态氮浓度0.05~10 mg/L的范围内,温度的升高、硝态氮浓度的增加,对鱼腥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却能够明显地促进微囊藻的增长。15℃或0.05 mg/L硝氮条件下,鱼腥藻的比增长速率高于微囊藻,而25℃或10 mg/L硝氮时,微囊藻的比增长速率分别达到了0.425 d-1和0.466 d-1,明显超过鱼腥藻。洋河水库逐年升高的硝态氮浓度以及夏秋季节比较适宜的温度促进了微囊藻的增长,可能是洋河水库水华优势种由螺旋鱼腥藻向微囊藻转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0.
The influence of the nonionic surfactant Tween 80 on pentachlorophenol (PCP) oxidation catalyzed by horseradish peroxidase was studied. The surfactant was tested at concentrations below and above its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Enhancement of PCP removal was observed at sub-CMCs. The presence of Tween 80 in the reaction mixture reduced enzyme inactivation which occurr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free radical attack and sorption by precipitated products. A simple first-order model was able to simulate time profiles for enzyme inactivation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ween 80. At supra-CMCs, the surfactant caused noticeable reductions in PCP removal, presumably through micelle partitioning of PCP which precluded the hydrophobic PCP molecule from interacting with the enzy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