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72篇
基础理论   6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41.
以电炉炼锡废渣为原料,经过酸浸处理去除Fe元素后,再用沉淀法制备白炭黑。探索了制备白炭黑的最佳工艺条件。分别采用XRD、FTIR、SEM及粒度分析等技术表征了白炭黑产品的物相、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白炭黑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 OH溶液浓度8 mol/L、固液比1∶10(干燥废渣质量与Na OH溶液体积比,g/m L)、搅拌速率300 r/min、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6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白炭黑产品中Si O2质量分数达92.8%。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白炭黑产品是由近似球形的颗粒聚集而成的无定形非晶体水合二氧化硅,粒径为95~200 nm的颗粒约占87.5%。  相似文献   
442.
利用给水厂污泥制备透水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敏  高丹  刘小波  李芳  黄聪 《环境工程学报》2013,7(5):1925-1928
以给水厂污泥、粉煤灰和普通砂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粘结剂制备透水砖。探讨了污泥掺加量、烧结温度和成型压力对透水砖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污泥掺量为30%~40%,添加30%~35%,粒径为1.0~1.4 mm普通砂颗粒时,在30 MP压力下成型、1 150℃下烧结制备出的成品抗压强度达36.53 MP,透水系数为1.08×10-2cm/s,满足JC/T945-2005《透水砖》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43.
葛洲坝下游近坝区水域鱼类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3年4月及6月,针对DIDSON的特点设计了携带声呐的船舶走航式及定点式两种方法,对葛洲坝下游近坝区水域(大江、三江至下游镇江阁处江段)进行水声学调查,观察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观测数据经去噪处理,获得鱼类资源结果。结果表明:葛洲坝下游近坝区鱼类资源分布呈明显的空间差异,大江水域鱼类密度显著高于三江水域,且近坝区高于下游江段,最大值为6924 ind./1 000 m3,位于大江电站下游约1 km处,最小值为153 ind./1 000 m3,位于宜化大楼江段。鱼类资源在时间上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6月份鱼类活动昼夜差别比4月份更明显,主要集中在上层水域,傍晚至凌晨鱼类活动较少。进一步分析发现,船闸的运行方式、水体中食物可获取程度、各鱼类种群生活习性差异等,均对鱼类资源时空分布产生影响。此外,开展适逢葛洲坝禁渔期,禁渔措施维持了近坝区水域春、夏季鱼类资源量的稳定性,是保护鱼类资源的有效而直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4.
参照SY/T 5405-1996《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采用静态失重法评价咪唑啉硫酸酯盐缓蚀剂1-羟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硫酸酯盐(ISES)与丙炔醇(BC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组成的二元和三元复配缓蚀剂体系对N80钢的缓蚀性能,考察二元和三元复配缓蚀剂体系的协同增效作用。通过动电位极化扫描和电化学阻抗分析对ISES及其复配体系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45.
Atmospheric aerosol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scientific expedition to Mt. Qomolangma (Everest) in May–June, 2005. The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of the aerosols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This yielded data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14 elements: Na, Mg, Al, K, Ca, Ti, V, Cr, Mn, Fe, Ni, Cu, Zn, and Pb. The mean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were generally comparable with those from central Asia and the Arctic, whil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from Antarctic. Size,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900 individual aerosol particles were deter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microanalysis. Based on morphology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 the particles were clustered into eight groups: soot (8%), tar ball (3%), alumosilicates/silica (55%), calcium sulfate (16%), Ca/Mg carbonate (2%), Fe/Ti-rich particles (3%), Pb-rich particles (1%), and biological particles (12%). The sampling site, located at 6,520 m in the Himalayas, is particularly remote and located at high altitude. Nonetheless, high aerosol enrichment factors for copper, chromium, lead, nickel, vanadium, and zinc all suggest the influence of long-range transported pollution, while enrichment in calcium and the presence of alumino-silicates in individual particle analyses indicates a distinct mineral dust influence. The backward air mass trajectories showed that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India may contribute to the atmospheric aerosol in the central high Himalayas.  相似文献   
446.
煤矿人因组织错误事故致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婷  田水承  董智杭  从常奎 《安全》2008,29(3):21-24
本文应用编码故障树分析法,从人因组织错误的角度,对煤矿事故致因进行剖析。在综合安全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煤矿人因组织错误事故模型。  相似文献   
447.
运用本质安全原理预防煤粉爆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将本质安全原理与粉尘爆炸(以煤粉爆炸为例)的风险控制联系起来。利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的标准测试方法测试煤粉及煤粉-CaCO3混合物的爆炸下限、最大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度等爆炸特性。基于本质安全基本原理和试验结果,讨论预防煤粉爆炸的各种基本方法,并重点阐述本质安全原理与粉尘爆炸影响因素、不同的预防方法、过程设备的选择等之间的关系,对已制定的爆炸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448.
国内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是开展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能力建设重点内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如区域尺度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全球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和国际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EO·BON),以及国家尺度的美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US-LTER)、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发展历程、观测研究进展;总结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站的发展趋势,即重视台站的联网观测研究,注重观测标准化和规范化及数据共享,重视观测手段智能化与自动化,注重综合观测与模型模拟相结合;提出国家环境保护生态监测台站网络是现有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的拓展和完善,也是今后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49.
土壤环境样品库建设及样品信息数据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样品携载丰富的环境特征信息,对于掌握不同历史阶段土壤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保护部国家土壤环境样品库于2010年建成,是中国环境保护重要基础设施,具有储存专业化、管理集中化、信息系统化、质控标准化等特点,创新性地集合了土壤样品保存和应用的现代技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土壤环境资源和信息平台。通过开展国家土壤样品库建设和样品信息数据库管理研究,集成国家土壤样品库建设技术和土壤样品数据库信息管理成果,为各地建立省级土壤样品库提供借鉴,对于规范和指导全国土壤环境样品库建设和样品保存、数据库信息管理和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0.
油码头生产过程中的溢油事故隐患主要集中在码头(泊位)、油品罐区、输运船舶及输油管道4个单元,文章通过查找和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等关于油码头溢油风险防控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溢油事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明确了油码头在溢油风险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关注的重点,从而为油码头企业开展溢油风险防控措施自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