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1年   2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硝化细菌在不同温度下对氮素的去除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5℃进行硝化细菌的富集,菌种的分离纯化,初筛,硝化效果的测定。对其中4株硝化效果较好的亚硝酸菌BY5、SY6和硝酸菌BX4、SX5进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将其鉴定到属:前两者属于亚硝酸单胞菌属,后两者属于硝酸杆菌属。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这4株菌株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株菌的最适合温度为25℃-30℃,亚硝酸菌的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74%,硝酸菌的亚硝酸盐去除率可以达到70%,在15℃时,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氨氮去除率争亚脯酸盐去除率均可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72.
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活性抑制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   总被引:66,自引:3,他引:66  
在体内实验条件下,测定了鲤鱼肝脏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可靠的,活性抑制结果表明,对-二硝基苯对鲤鱼肝脏过氧化氢酶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鲤鱼肝脏过氧化氢酶可作为一项指标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73.
以页岩陶粒为滤料,对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水力负荷对COD、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容积负荷对COD去除效果试验,BAF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抗冲击能力试验;结果显示:COD最佳水力负荷为7.0m3/h,NH4+-N最佳水力负荷为5.0m3/h,COD最佳容积负荷为5.89kg/(m3.d);进水浊度平均为12.7NTU,出水浊度平均为3.5NTU时,平均去除率为72.4%。水力冲击负荷对硝化菌的影响较小,而对异养菌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4.
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集了黄海近岸(日照岚山海域)12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了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显示16种PAHs含量范围在76.384~7512.023 ng·g-1,平均值为2622.576 ng·g-1.低环PAHs组分所占比重较大,中高环PAHs相对较小.利用比值法定性解析PAHs的来源,初步判断PAHs可能来自燃煤、燃油、焦化、柴油泄漏等污染源.进一步引用相关源成分谱,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8.2)对PAHs的来源进行定最解析,拟合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源、燃油源(主要为柴油燃烧)和焦炉源,其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3.99%、25.57%和13.97%.  相似文献   
75.
采用1998~2013年卫星遥感影像反演的PM2.5全球高精度产品数据集,结合GIS空间分析、地理加权回归(GWR)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城市化与PM2.5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8~2013年成渝城市群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区域的PM2.5均值明显高于非城市区域,说明城市化对PM2.5具有一定的影响;(2)近16 a PM2.5重心与城市重心整体上都向东南方向移动,且两者每年在经度上的波动方向基本相反;(3)夜间灯光数据与PM2.5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1998~2013年两者的GWR全局R2在0.86~0.95之间,相关性显著,研究区内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对PM2.5的分布具有明显影响;(4)地理探测分析表明不同城市化因子对PM2.5影响差异显著,从2006到2013年城区人口密度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逐渐成为成渝城市群PM2.5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6.
长江中游沿江地区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其产业带建设又面临上海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两大契机。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产业带;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长江产业带整体效益的提高;必须协调资源、环境与产业带建设的关系,加强基础产业,调整加工制造业,合理布局生产,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7.
78.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