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1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基于分层发散的思想 ,详尽地阐述了有限元法前处理中的网格生成方法 ;介绍了分层发散的网格生成中的布点、点的存贮、网格的划分、四边形单元质量判断及局部调整等内容 ,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02.
苯酚在氯离子体系中的电化学氧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用Ti/RuO2-IrO2三元电极作阳极电解处理人工合成苯酚废水时Cl-初始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电解时间范围内苯酚在阳极上的电化学氧化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废水中Cl-的初始浓度越大,苯酚完全被电化学氧化所需的时间也越短,其表观速度常数越大,电解中间体的生成和降解速率也越大。采用HPLC、GC/MS等方法鉴定出苯酚在Cl-体系下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有4-氯苯酚,1-氯苯酚,2,4-二氯苯酚,2,6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各种短链脂肪酸及氯代醇等;最终产物是CO2、CHCl2和CHCl3。依此推导出了苯酚在Cl-体系下电化学降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3.
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述琼  章骅  但德忠 《四川环境》2006,25(2):111-115
本文对总有机碳(TOC)测定的原理、常用的氧化方法、检测技术、TOC与COD的相关性等作了较全面的评述,并指出了TOC目前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4.
2014年海口市大气污染物演变特征及典型污染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分析了2014年海口市逐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和6种大气污染物的演变特征,同时,结合卫星遥感和轨迹模式等资料和方法对1次典型污染个例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海口市2014年的空气质量主要以优和良为主,6 d达到轻度污染级别,1 d达到中度污染(1月5日,AQI值为158).1月污染最为严重,其中,阶段1(1-6日)和阶段3(18-23日)AQI值偏高,阶段2(7-17日)和阶段4(24-31日)偏低.1月东亚地区天气形势演变对海口市AQI值具有动力影响.AQI偏高阶段,地面高压系统位于内蒙古东部,华南低层东北风场有利于污染物向海口市输送;而在AQI偏低阶段,地面高压系统东移出海,低层偏东风场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1月海口市比率最大(39%)的气流主要经过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广东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有利于污染物的区域传输.污染个例分析表明,海口市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气象要素有密切关系,10 m风速较小有助于近地面的污染物在区域内累积,水平风垂直切变偏弱对天气尺度扰动的发展和大气的垂直混合不利.卫星遥感和后向轨迹分析也表明,外源输送与海口市这次大气污染事件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5.
海口市在2013年12月份发生了一次气溶胶粒子污染事件.本文利用相关资料对此进行诊断,发现海口市PM2.5在12月9日超过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在11日达到该污染时段的最高值(日平均为87.96μg·m-3),同时与能见度有一定的负向关系.分析表明,前期(7—9日上午),污染物主要以本地排放为主,而后期(9日中午到11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输送作用有密切关系,后向轨迹分析也表明后期海口市大气污染物可能来自珠三角地区.分析发现,气象背景场为这次气溶胶污染事件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500 h Pa高度场冷空气活动偏北,925 h Pa高度场的暖中心控制,形势稳定,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近地层更加稳定,低层风速偏小不利于近地面附近的污染物向外输送,水平风垂直切变偏弱有利于污染物在近地层堆积,其变化趋势与PM2.5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6.
代际公平原则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南京市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阐述代际公平优先原则的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思路;接着通过设计满足代际公平基本要求的五种规划方案与构建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三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函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南京市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设计;然后应用多目标线性划模型优化南京市的规划方案;最后对规划方案的效益与公平进行评价,从规划方案规划的结果来看,规划方案基本达到了规划方案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7.
化学需氧量(COD)在线自动监测仪开发应用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关胜  郝电  王玉杰  马天  王斌  但德忠 《四川环境》2002,21(3):24-28,42
为了实施我国对化学需氧量(COD)排污总量的控制,必须对COD排放总量进行在线自动连续监测。本文对COD在线自动监测仪的方法原理、类型、技术性能、关键技术及特点、开发应用及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研究腐蚀及地面运动对埋地天然气管线安全性的协同影响,以X80管道为研 究对象,模拟腐蚀缺陷及土壤力作用于管道之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有腐蚀缺陷与预应 变情况下的管道局部等效应力及塑性变形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腐蚀缺陷的深度对局部应 力和应力分布影响非常明显,在失效压力预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腐蚀深度的增加 ,应力集中增强,导致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等效应力大小进一步分化,腐蚀深度的增加对 管道内表面的等效应力的影响很大,但对有效塑性应变的影响却不大。模拟管道上施加 有纵向应变的土壤力,不论拉伸与压缩的情况下,都会降低管道的失效压力,在施加拉 伸预应变下的管道失效压力小于压缩预应变下的。塑性变形首先发生在外表面处,并扩 展到腐蚀缺陷相邻区域,管道内表面也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但强度低。  相似文献   
109.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推进的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了清洁生产驱动力模型,提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推进的定量化分析指标,采用回归方法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污染压力和外部条件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推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重点企业审核率为指标反映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推进情况更合适和准确.我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在经济发展水平、污染压力和外部条件等方面共同作用下逐步推进,现阶段则更多地依靠经济发展和污染压力外部驱动力推进,这种驱动模式的速度较慢.要快速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需加强和激发企业内部条件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壬基酚对胶州湾典型微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胶州湾常见优势藻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为受试生物,考察了壬基酚(NP)对两种海洋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同时以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了两种海洋微藻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对NP氧化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NP对中肋骨条藻和旋链角毛藻生长抑制的96 h-EC50分别为0.13 mg/L和0.22 mg/L,中肋骨条藻对NP的毒性更为敏感。当中肋骨条藻培养体系中NP浓度在0.04~0.16 mg/L和旋链角毛藻培养体系中NP浓度在0.05~0.20 mg/L时,两种海洋微藻体内SOD活性均呈现出先诱导上升后抑制降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则随NP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在低浓度NP(<0.05 mg/L)胁迫下,96 h实验周期内,两种微藻细胞内SOD活性和MDA含量与不添加NP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低浓度的NP胁迫下微藻体内诱导产生的抗氧化酶能够及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防止细胞受到损伤。暴露实验72 h后,两种微藻细胞内的SOD活性和MDA含量与NP作用浓度呈现显著的浓度-效应关系,这表明微藻细胞内SOD活性和MDA含量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近海水体中NP生态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