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8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566篇
安全科学   361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190篇
综合类   1426篇
基础理论   292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150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921.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监测孔观测资料,运用DRASTIC模型与GIS软件的区叠加功能,对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作评价,以及对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分区。结果表明:地下水防污性能较高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台地区及其附近,防污性能中等区主要分布于二级阶地,防污性能较低区主要沿河流及其分支河道的漫滩、一级阶地等地带呈条带状分布。总体来看,该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22.
为了对河流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以解决河流健康评价中评价指标权重人为主观性太强的问题。采用BP神经网络对袁河的自然生态状况和社会服务功能分别进行模拟,并结合协调度来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和谐发展。结果表明:(1)2016年度袁河宜春段和新余段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T0.6,均达到健康等级;其中宜春段的协调度指数D=0.8,达到良好协调类别,新余段的协调度指数D=0.79,达到中度协调类别;(2)2006和2010年袁河宜春段和新余段的自然生态状况指数f(x)较前一年有所下降,经对比指标数据,主要因素是袁河2006和2010年水质由前一年Ⅲ类水质下降为Ⅳ类水质;(3)2016年袁河新余段的自然生态状况指数f(x)=0.59,要远小于社会服务功能指数g(y)=0.68,所以今后对于袁河新余段的河流政策应偏向于河流的自然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923.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状况的生态参数修订"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综合分析了该区域2000~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以森林为主,占比达到了75%以上;时段内森林、湿地和人工表面面积呈增加趋势,农田和裸土持续减少;(2)15年间,研究区ESV增加了87.09亿元,增幅为6.63%,但增速呈逐渐减弱趋势;各类ESV中森林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湿地和草地;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主要是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服务,且水文调节服务ESV在时段内增加趋势最为显著;(3)ESV价值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巴山、方斗山、川河盖、四面山、金佛山等中低山区;时段内主城区"四山"、金佛山、黑山,以及中部川东平行岭谷的精华山、黄草山、雪宝山区ESV呈明显增加趋势,城口县和巫溪县交界地区、巫山县北部、奉节县中部、彭水县北部、黔江区南部、以及江津区、綦江区南部ESV呈轻微减少趋势,全市有36个区县ESV呈增加趋势,3个区县ESV有所减少;(4)湿地面积虽小,但其ESV总量仅次于森林,且单位面积ESV较其他类型更高,应更加注重对湿地的有效保护;(5)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研究区ESV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说明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耦合。  相似文献   
924.
长江流域中上游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地形分异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植被NDVI的时空演变及其地形分异效应,对于深入理解植被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揭示区域环境变迁,指导区域生态环境科学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流域中上游作为研究区,基于1998~2015年SPOT-VEGETATION NDVI年度数据、DEM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运用RS、GIS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植被NDVI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地形分异效应,并对其影响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1998~2015年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植被年均NDVI在时间上由1998年0.67增长至2015年0.75,年均增长率为0.57%。(2)植被NDVI在空间上的改善区域(48.58%)明显大于退化区域(11.1%),改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东部地区。(3)植被NDVI在海拔500~1 000、1 000~1 500 m及坡度8°~15°、15°~25°区域改善趋势最大,在5 000 m和坡度0°~5°区域退化趋势最大;坡向对植被NDVI变化影响不显著。(4)18年间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植被NDVI变化可能是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实施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文能为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进而筑牢长江中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25.
定位研究了25 a来缙云山银木荷林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银木荷林维管植物物种由57种(隶属于24科,46属)减少到38种(隶属于19科,26属)。林下草本和层间植物逐渐消失,胸径大于75 cm的乔木层树总胸断面积有所减少。尽管群落物种组成以及多样性发生改变,但是银木荷依然是优势树种,处于林冠层,而林冠亚层的白毛新木姜子、四川山矾、长蕊杜鹃逐渐增多,短刺米槠逐渐减少。群落乔木层4个α多样性指数都呈下降趋势,丰富度指数由298下降为199,Shannon Wiener指数25 a间减小了034,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都很小;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银木荷群落的物种差异很大。研究表明,25 a间群落物种差异显著。揭示缙云山银木荷林自然演替过程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可为缙云山保护区及长江流域中上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银木荷群落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6.
本文通过大量的基础数据调研,获取了浙江省上虞市水资源现状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对当地的水资源空间分布现状及水资源平衡进行了科学分析,并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城市发展中的用水需求增长趋势,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建议。自2009年6月起,对汤浦水库、四明湖水库、隐潭溪、下管溪、总干渠等5个水源地进行了长期连续监测,为进一步保护优质水源地,城乡统筹一体化供水系统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结果表明,作为重要备用水源地的总干渠目前呈现有机微污染特征,需要加强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管理,尽快设立水源保护区,确定合理的入河污染物的源头削减任务,以确保2010年前达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  相似文献   
927.
邓林  杨海真 《四川环境》2010,29(2):89-94
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人类需要的各种服务,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其中生态服务功能,即无形资产的价值最为重要。本文对新龙县环境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影响生态价值的相关因素,计算了新龙县天然林和天然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平均价值,并进一步计算出新龙县1999~2003年受到保护和管理的天然林和天然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结果显示,新龙县天然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平均价值为11837元/hm2,草地为7915元/hm2,1999~2003年,新龙县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增加值占调整后GDP的比重高达65%~85%。但这部分价值长期未得到统计和合理的补偿,为实现流域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建立国家、地方、区域、行业多层次的补偿系统,同时逐步完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928.
采用改性粉煤灰对含磷废水进行净化,考察了pH、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pH为9时,磷净化率达到最大值。(2)当改性粉煤灰用量为30g/L时,磷净化率可达99.53%,磷净化后质量浓度为0.91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标准限值(1.0mg/L);当改性粉煤灰用量为40g/L时,磷净化率可达99.75%,磷净化后质量浓度为0.48mg/L,达到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限值(0.5mg/L)。(3)改性粉煤灰对废水中磷的净化速度较快,吸附5min即可使吸附过程达到平衡;进一步提高吸附时间,磷净化率及净化后浓度几乎不再变化。(4)吸附温度对磷净化率的影响较小,当吸附温度为20~40℃时,磷净化率为97.00%~98.62%。(5)改性粉煤灰对磷的吸附等温线较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1/n=0.374,吸附过程易进行,改性粉煤灰可作为磷的吸附剂用于废水中磷的净化。  相似文献   
929.
本文以长势良好且树龄相同的木兰科植物白兰花(Michelia alba.DC)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用模拟酸雨的处理方法,研究了其在模拟酸雨胁迫下的抗氧化酶系统和丙二醛(MDA)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2.0酸雨比pH3.0和pH4.0对白兰花的影响更大,到第六次喷施酸雨时,SOD、POD、CAT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各处理MDA含量在第六次处理时达到最高值,且均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酸雨胁迫对白兰花的影响较大,白兰花在酸雨胁迫下抗逆性和耐受性较弱,其结果为酸雨控制区选择城市绿化植物提供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0.
利用2013年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制作地势图,将万子湖湿地洲滩分为27 m以下、27~28、28~29、29~30、30 m以上共5级地势阶梯。利用1983~2013年万子湖逐日平均水位数据分析不同地势阶梯洲滩在春汛期、洪水期、退水期、枯水期等4个时段的淹水特征,结合生物特性和人为干扰分析,确定万子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边界范围和策略。研究表明:4个时段中的生态系统管理边界分别为29、31、29、28 m地势阶梯分界线,3个重点时段和管理区域为:春汛期,管理目标是产卵亲鱼保护,28 m以下洲滩是重点管理区域;退水期,管理目标是保障鱼类洄游,28 m以下洲滩和湖槽洄游通道是重点管理区域;枯水期,管理目标是洲滩上鱼类产卵场、幼鱼索饵场和越冬候鸟栖息地的恢复与保护,28 m以下洲滩是重点管理区域。而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则是去除过度人为干扰(包括洲滩过度开发、过度捕捞),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功能,应坚决停止重点区域内滩涂水面的养殖承包、引淤抬洲、洲滩植树等系列干扰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