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3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253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177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分析了目前锦州市环境监测工作所面临的形势、监测能力现状及突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三个说得清”为目标,统筹协调,扎实工作,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明确未来五年质量控制工作重点,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影响力,充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监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切实提高综合监测能力和整体水平,细化目标责任考核细则,切实抓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工作,使环境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32.

This study sought to clarify whether suspended particles containing high Cu concentrations are present in the sea-surface microlayer (S-SML). For this reason, suspended particles (10–2000 μm) in the S-SML were collected periodically from a ship mooring pond during 2018–2020, and the acid-soluble Cu concentration in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was measured as particulate Cu (P-Cu).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P-Cu in the S-SML of the pond was 75 μg L?1 with a 90th percentile value of 2.5 μg L?1. This is below P-Cu values reported for the S-SML in North American ports, but 140 times higher than this found in bulk seawater in the Atlantic Ocean. The highest P-Cu concentration in the S-SML of non-organism (abiotic) origin was 17 μg L?1, and the abiotic P-Cu to P-Cu ratio varied from 0.2 to 100%, likely depending o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biogenic material in the S-SML samples. It is assumed that the S-SML particles examined here contain high Cu concentrations originating from ship antifouling paints.

  相似文献   
633.
PCC能量桩是一种基于PCC桩的新型能量桩技术,目前针对PCC能量桩在制冷和供热过程中的换热效率及热传导特性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基于模型试验方法,开展循环温度作用下不封底PCC能量桩、传统能量桩的温度响应测试,实测获得桩身、桩周土热响应变化规律;继而,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进/出水温度等因素对不封底PCC能量桩换热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试验条件下,夏季制冷模式下不封底PCC能量桩的热响应略大于传统能量桩,而冬季供热模式下差异不大;相同条件下,夏季制冷模式下不封底PCC能量桩的换热效率较传统能量桩高出24%,而冬季供热模式下仅高7%。  相似文献   
634.
菌根真菌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能力概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菌根是高等植物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菌根真菌与许多微生物一样,也能有效的降解,转化的环境污染物,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该文综合叙述了国内外在菌根真菌外在苗条奶真菌降解和转化木质素,多氯联苯,除草剂,有毒金属等环境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显示出菌根真菌是一大类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不容忽视的微生物群。  相似文献   
635.
五大连池水体中氮素分布及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五大连池水体的总氮、氨氮、硝氮3项指标.得出水体氮素的年度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即总氮和氨氮、氨态氮与硝态氮两组指标的相关性很高,总氮与硝态氮之间相关性较弱.3种指标都是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总氮在春季最低随后升高,氨态氮和硝态氮在春夏秋季均维持较低水平,且结合3者变化规律,夏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636.
浅析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工企业的许多产品、中间体、原料大都属于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危险品,同时由于风险事故本身的不确定性,项目的环境风险定量分析难度很大。因此,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已经成为中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中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37.
氢氧化钙除河道水中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氢氧化钙去除河道水的总磷。结果表明:在先1分钟300r/min快速搅拌,后5分钟40r/min搅拌的条件下,直接投加1250mg·L^-1。氢氧化钙时,出水总磷为0.046mg·L^-1,可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中C类标准(11P≤0.05mg·L^-1)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标准(TP≤0.1mg·L^-1);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预先调节水样pH至10,投加量达到3250mg·L^-1时,出水总磷达0.068mg·L^-1。该药剂对COD和浊度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38.
紫外-微臭氧处理饮用水中有机优先污染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自来水水质下降,研究开发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刻不容缓。本文采用新型紫外—微臭氧工艺处理自来水中常见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邻-二氯苯、对-二氯苯、1,2,4-三氯苯和六氯苯等6种优先污染物。处理结果表明,与紫外—臭氧工艺相比,本项技术作为自来水深度净化手段,具有效果基本相等,设备大幅度简化,运行费用低廉,更易于推广的优点。光化学氧化,紫外微臭氧,优先污染物,饮用水处理  相似文献   
639.
一株降解苄嘧磺隆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药厂工业废水和污泥中富集分离到一株能降解苄嘧磺隆(Bensulfuron methyl)的光合细菌PSB07-6,根据分离菌株的细胞形态结构、活细胞光吸收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初步鉴定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该菌降解光合细菌培养基中苄嘧磺隆的能力,在pH为6.5的光合细菌培养基中培养5 d,对350 mg·L-1苄嘧磺隆降解率达25.03%.添加回收率为105%~112%.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能以苄嘧磺隆为唯一碳源和氮源,降解最佳条件为30℃、pH6.5.  相似文献   
640.
不同形态铝对小麦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铝在不同pH条件下的形态分布,测定了单核铝和多核铝对小麦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Ala和Alb激发了小麦根SOD活性;POD活性在pH≤5.0时被显著激活,而当 pH≥5,5,Ala与Alb浓度较低时PDD被显著地抑制;SOD与POD活性均在pH4.5,75μmol·l-1[Al]时达到本实验最高值,与Alb浓度的增加相关.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形态的铝对植物的致毒机理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