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59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505篇
基础理论   194篇
污染及防治   300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塔式太阳能热电站正常运行时会引发光污染问题。本文分析了塔式太阳能热电站产生光污染的原因以及光污染对人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在塔式太阳能电站选址、组件设计、安全防护以及配套设施方面,分别提出了有效的光污染防治措施,对于塔式太阳能热电站光污染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82.
混合硫酸盐还原菌代谢过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间歇实验,研究不同初始pH、Fe2+投加量、COD/SO24-及NO3-/SO24-比值等因素对SRB还原硫酸盐效果与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pH=7),硫酸盐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达到84.66%,还原速率为15.07 mg/(L.h),在初始pH为4~9的范围内,体系具有较好的缓冲能力;当COD/SO24-比值为3时,反应209 h,硫酸盐去除率为85.33%,还原速率为8.16 mg/(L.h),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pH趋于中性;当溶液中有亚铁离子存在,且浓度为0~200 mg/L时可促进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提高其对硫酸盐的去除率;NO3-对硫酸盐的还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3.
根据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特征以及膜分离特征,建立恒通量下运行的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出水COD数学模型,提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率的数学模型。以实验及模型为基础,分别对进水COD浓度控制在300、400、500 mg/L附近时经过反应器后COD的去除效率进行了比较。通过公式计算的数据和实验数据分析可得:COD去除率的公式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相对偏差仅为0.0223,为膜系统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估算提供了基础,可为该类工艺的参数选择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4.
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加速亚硝酸盐生物反硝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利用循环伏安法所制备的固定化氧化还原介体(AQS/PPy/ACF)加速亚硝酸盐生物反硝化的特性,及其降解过程中pH和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AQS/PPy/ACF可显著地加速亚硝酸盐的生物降解;在不考虑各因子间交互作用的条件下,AQS/PPy/ACF加速亚硝酸盐降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5℃,pH=8和碳氮比为6;AQS/PPy/ACF加速亚硝酸盐生物反硝化过程中pH的变化趋势与传统的亚硝酸盐生物反硝化过程中pH的变化趋势相似;AQS/PPy/ACF的加入可使亚硝酸盐生物反硝化过程中的ORP降低约45 mV;AQS/PPy/ACF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本研究可为亚硝酸盐的生物降解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并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5.
强制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中低浓度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在对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时,因产气量不足、内循环量小而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强制循环反应器的概念,给出了设计方法。以低浓度、碱性印染工业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强制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的研究,得出了该反应器的最佳HRT和最佳外加循环量。结果表明:在高硫、低性状絮状厌氧泥为接种泥情况下,最佳外循环流量1 m3/h,最佳HRT为7 h时,FCR出水的T-COD和S-COD去除率分别为53.6%和58%。  相似文献   
986.
从广东省某铅锌矿尾矿库周边的土壤中分离并纯化出3株能有效降解松醇油的菌株,分别命名为KS-1、KS-2和KS-3,实验表明KS-1菌株对含松醇油的模拟选矿废水化学需氧量(COD)降解效果最好,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KS-1菌株对尾矿库实际外排选矿废水的处理效果,探索了不同接种量、pH和温度对COD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5%、pH为6.0、温度为25℃的条件下,菌株KS-1降解实际废水COD的效果最佳,且搅拌有利于菌株对废水COD的降解。该工艺参数下,48h内COD降低到12.87mg/L,达到了国家新的《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987.
通过自组装技术在低温液相反应体系中制备出大尺寸纳米二氧化钛及其掺碘薄膜。使用XRD、TEM、荧光发射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发现掺I^5+后的二氧化钛薄膜在可见光区也表现出明显的响应,而且合成的I^5+/TiO2纳米薄膜在TEMggNT其晶型显示为金红石型,并且碘掺杂后样品的拉曼光谱强度减弱,峰位蓝移且宽化。掺杂I^5+原溶液浓度为2mmol/L时,其可见光下光催化效果最优,5h后降解率可达到95%,较未掺杂的TiO2纳米薄膜提高了40%,I^5+掺杂明显提高了TiO2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988.
黑龙江省杨树烂皮病气象预报模型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于成龙  郭安红  李帅  杜春英  王纯枝 《灾害学》2012,27(3):45-47,53
在构建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气象适宜度预报模型的基础上,选取黑龙江省西部地区5个试验点,以1972-1974年当地杨树烂皮病观测记录为标准,对该模型进行局部地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仅利用当地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进行气象适宜度等级预报的准确率比较低,总体预报准确率仅为38 07%,而对气象要素进行空间插值能把预报准确率提高到72.16%.此研究可为黑龙江省气象部门进行杨树烂皮病的气象适宜度预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89.
改性粉煤灰吸附稀土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硫酸和氢氧化钠对粉煤灰进行酸改性和碱改性处理,研究改性前后粉煤灰对稀土废水中氨氮的吸附效果变化及最佳吸附条件,并从吸附等温线入手探讨吸附机理。结果显示,经碱改性后粉煤灰对氨氮的吸附性能有明显改善,当最佳吸附条件确定为投加量2 g,吸附时间2 h,初始pH 7~8时,碱改性粉煤灰对氨氮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和Langmuir等温方程式。碱改性粉煤灰对氨氮的吸附属于良性吸附,且为吸热过程,室温下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9066mg/g。  相似文献   
990.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具有新型形貌的Fe3O4/CS单分散磁性纳米绒球。选取Fe3O4/CS纳米绒球作为磁性吸附剂,研究了其脱除水中五氯酚钠(PCP-Na)的吸附性能。吸附平衡实验表明,Fe3O4/CS吸附脱除PCP-Na的吸附过程能在30 min以内迅速实现吸附平衡,且对于初始浓度为100 mg/L、初始pH为6.5的PCP-Na溶液,在25℃吸附条件下能使溶液中的PCP-Na去除率高达91.5%。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Fe3O4/CS吸附脱除PCP-Na的吸附过程属于放热反应,遵循Langmuir吸附模型,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此外,在完成吸附过程后,通过一块永久磁铁即能从吸附溶剂中迅速分离出Fe3O4/CS,从而实现吸附剂的有效分离和重复利用,显示了该磁性吸附剂的优越性和用于实际废水处理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