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4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615篇
安全科学   454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1507篇
基础理论   271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117篇
社会与环境   125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21.
本文介绍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推出的KIVA程序,描述发展的ALE法。使用KIVAⅡ程序,使日本YANMAR4TN82柴油机燃烧室为工程计算背景,对其中空气运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展示ω型燃烧室内空气动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22.
马尾松林下栽植闽粤栲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定位监测和取样分析,研究了马尾松林下栽植闽粤栲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林木各组分养分含量排列顺序表现为叶>枝>皮>根>干.总体而言,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后,除N、Ca元素外,各组分其它养分含量普遍高于纯林.土壤养分元素含量排列顺序为K>Mg>Ca>N>P,混交林土壤中N、P元素含量要高于纯林.马尾松混交林中,林木5种元素总量为3 801.45 kg hm-2,比纯林高71.57%;养分元素的年净积累量为267.74 kg hm-2a-1,是纯林养分净积累量的2.30倍;养分总归还量为426.27 kg hm-2,是纯林的1.69倍.混交林养分利用系数为:N(0.14),P(0.10),K(0.49),Ca(0.16),Mg(0.20);周转时间(a)为:N(15.52),P(94.70),K(2.66),Ca(9.87),Mg(7.53).纯林养分利用系数为:N(0.13),P(0.06),K(0.31),Ca(0.16),Mg(0.20);周转时间(a)为:N(16.83),P(105.27),K(3.95),Ca(8.69),Mg(6.91).林下栽植阔叶树使林木的N、P、K元素的周转期缩短,养分利用系数增加.因此,将现有的马尾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是解决目前马尾松纯林地力衰退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23.
火灾科学中计算机模拟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了火灾计算机模拟的三种新的数值模型,即场区模型、场区网模型及综合模型;并运用此三种模型分别对三种情形下发生的火灾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此三种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4.
定量RT-PCR检测雌二醇诱导的青鳉鱼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时定量RT-PCR(Q-RT-PCR)方法,对暴露60d雌二醇的雄性青鳉鱼肝脏内卵黄蛋白原(VTG)和卵壳前体蛋白(CHG)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1.0,10.0,100.0ng/L的雌二醇使肝脏内VTG-I,VTG-II,CHG-L和CHG-H基因表达被显著诱导.其中VTG-I显示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是较为理想的生物标记物基因.在0.1ng/L雌二醇暴露组中,VTG-I和VTG-II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本方法具有检测环境中低剂量雌二醇暴露的潜力.  相似文献   
425.
世界三大黑土区水土流失与防治比较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论文首先明晰了黑土及黑土区的概念与范围界定,将中国东北黑土区分为典型黑土区与黑土区两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对世界三大黑土区在成土条件,开发利用过程、水土流失及水土流失防治模式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在自然条件上虽然三大黑土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我国东北黑土区由于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更易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国外两大黑土区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比我国黑土区相对早一些,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是世界三大黑土区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国外两大黑土区主要以风蚀为主,我国东北黑土区则是以水蚀为主,但风蚀面积也较大;国外两大黑土区在耕作制度、土地使用政策、水土保持资金投入、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及科学试验等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对有效的措施,我国在这些方面还相对滞后。通过对国外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借鉴与思考,提出了我国东北黑土区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26.
新农药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农药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在不同地区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硫肟醚在非灭菌与灭菌长沙粉砂质黏土中的降解速率常数(k)分别为8.106×10-3和1.630×10-3,半衰期分别为85.5d和425.2d,微生物对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具有显著的影响.硫肟醚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大小依次为湖南永州重黏土>甘肃天水黏土>辽宁沈阳粉砂质黏土,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6.1,63.8,70.0d,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1.503×10-2,1.087×10-2,9.904×10-3.根据国内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期划分标准,硫肟醚属于较易降解类农药.  相似文献   
427.
火灾探测技术研究的展望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陈涛  袁宏永  范维澄 《火灾科学》2001,10(2):108-112
简述了火灾探测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并从探测器研究和探测算法研究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火灾探测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展望了火灾探测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28.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聚乙烯醇/氧化石墨插层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高分辨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仪和高分辨电镜的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石墨和聚乙烯醇插层氧化石墨的层间距分别为0.89 nm和1.4nm.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析和热失重图说明,氧化石墨的加入有利于提高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氧化温度,同时也降低了其热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429.
根据2000—2014年东北三省碳排放的相关数据,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方法,对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空间集聚性、差异性及其重要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存在比较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自相关性在整体上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到2014年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最高值0.3395.在局部空间相关关系上,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高-高区域集中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低-低地区主要集中在辽宁省,表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人均GDP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有负效应,总人口数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从正效应转变为负效应,化肥施用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代表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消耗的农业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因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较大,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程度有逐渐趋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430.
2019年秋季在珠三角典型沿海城市珠海观测到一次中重度污染过程,本文对此次过程的污染特征、形成机制和来源进行了研究.通过 采集PM2.5样品,分析了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等化学组分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进一步结合污染过程中的不利天气形势、72 h后向气流轨迹及PM2.5的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等方法分析了污染的形成机制和来源.结果表明,有机物(OM)是污染时期PM2.5中增长最快的组分,其次是占WSIIs约82.46%的SO42-、NO3-和NH4+(SNA). NO3-/SO42-均值为0.20,表明珠海以固定源污染为主;硫氧化率(SOR)均值为0.65,氮氧化率(NOR)均值为0.08,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可能是 造成珠海比中国其他城市SOR偏高而NOR偏低的原因.在污染时段,二次有机碳(SOC)明显增加,WSOC/SOC随污染物的升高而降低并趋近于1,因此, 污染时期的WSOC可能主要是二次生成的.副高控制型、台风外围型和高压出海型等天气形势控制着整个珠三角地区时,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使污染加剧.后向气流轨迹分析表明,污染时期的气团轨迹主要来自于高污染的内陆地区,这可能是造成此次污染形成的重要原因和来源.WPSCF和WCWT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江西、广东等内陆地区,因此,珠海在控制本地排放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上风向临近省市的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