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464篇
安全科学   223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157篇
综合类   1187篇
基础理论   220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122篇
灾害及防治   7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过去20年东江水质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源河流水质演变是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分析了过去20年东江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过去20年东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但近年来变差趋势较明显;东江千流由上而下表现出较明显水质变差趋势。②2003~2010年东江干流各段水质基本在Ⅱ~Ⅲ类;其中上游河段基本维持在Ⅱ类,中下游部分指标达到Ⅲ类。  相似文献   
952.
汞和硒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用重金属汞(Hg+2) 和硒(Se+4) 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进行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的实验。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Hg+2和Se+4对鱼类的影响,为制订渔业水质标准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Hg+2对剑尾鱼的 24、48、96 h的 LC50分别为 1.71、1.35、0.84mg/L;Se+4对剑尾鱼24、48、96 h的Lc50分别为17.91、12.59、6.64 mg/L;在浓度和毒性比都为1∶1的条件下,24 h都表现联合作用,而48 h、96 h则为拮抗作用。剑尾鱼对Hg和Se的最大容许浓度分别为:0.0084和0.064 mg/L。结果还表明:剑尾鱼幼体对Hg和Se敏感,是一种较理想的环境污染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953.
大气汞的来源、形态及环境过程研究现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大气中汞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概述,包括大气汞的来源与释放量、大气反应与传输及大气-水、土、植物界面的交换等过程,并指出大气环境研究中需进一步完善的领域。  相似文献   
954.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潮滩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剖面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5-03~2006-02对长江口崇明东滩高、中、低潮滩3个典型站点沉积物间隙水中各营养盐成分含量及其随深度的变化做了为期1a的逐月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间隙水中NH4+和SiO32-的浓度一般在200~500μmol/L之间,高、中、低潮滩间显示出了不同的分布态势;与高潮滩和中潮滩相比,没有植被覆盖、粒径较粗的低潮滩往往具有较高的NH+4浓度和较低的SiO32-浓度;  相似文献   
955.
三种蛙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影响因子及与栖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房世杰 《生态环境》2005,14(2):234-238
以滇蛙Ranapleuraden、无指盘臭蛙R.grahami和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红蛋白(Hb)氧解离曲线分析方法,探讨在海拔差异程度不明显的情况下3种蛙Hb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并结合它们栖息小生境的分化,阐述可能影响其Hb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生态分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3种蛙Hb氧和能力具有稳定的半饱和氧分压(P50)值,其中滇蛙和无指盘臭蛙的P50值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的氧解离曲线几乎重叠;而昭觉林蛙的P50值与另2种蛙的种间差异均显著(p<0.05),它们的氧解离曲线相互明显分离。这3种蛙Hb氧和能力的强弱关系是:滇蛙Hb氧和能力略大于无指盘臭蛙,而远大于昭觉林蛙。导致3个相近种Hb氧和能力变化的原因为:血液的pH值和PCO2是影响Hb氧合能力的主要因素;皮肤的通透性影响Hb氧和能力;不同种类活动方式和栖息小生境的差异,甚至季节变化均影响血液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6.
区域管治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多种利益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解决区域内经济社会冲突,增强区域效力,其核心内容是协调和化解区域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冲突。本文通过引入博弈论分析方法到区域发展研究领域,构造出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政策博弈模型、地方政府-土方政府竞合博弈模型、政府-企业-公众冲突模型来分析和描述区域管涌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关系和过程,分析这些决策过程中各博弈方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疚,并针对不同的利益博弈类型,提出优化协调方案,为下一步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实施区域管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也为我国在划定主体功能区后制定差别化的区域管涌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7.
山东省农业多功能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挖掘各地区农业多种功能,统筹不同农业功能特征地域的协调发展,成为促进农业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食物安全的关键。农业多功能的演变受到区域农业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复杂影响。以山东省为例,选取2004年、2011年、2017年三个时间截面,构建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错位指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县域农业多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2004—2017年,山东省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分别呈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的增长态势,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分别呈持续下降和先降后升的下降趋势。(2)研究期内,农产品供给功能与生态服务功能对农业资源禀赋依赖较强,分别呈现出沿平原—丘陵—山地递减与递增的空间格局;经济发展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影响较大,时空差异明显。(3)各驱动因子对于同一功能中不同要素的作用方向与强度存在差异,引发农业各功能结构的变化。基于功能视角提出山东省农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分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58.
以武汉市2000~2013年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化综合水平和空气环境综合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结构熵权法和响应度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空气环境响应时序特征和整体响应强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后武汉市城市化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空气环境综合指数及其分量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综合指数呈波动中递增趋势;(2)空气环境综合指数及其分量对城市化有着不同的响应特征,其中,空气质量指数与综合指数由正响应转向负响应,2010年为拐点,表明近年来,武汉市空气环境压力变大,空气质量有恶化的趋势;(3)相同城市化进程中,空气环境质量的正向响应相对于空气负荷压力的减小具有不一致性和滞后性,2013年后的武汉市空气质量需要持久努力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减小空气污染排放的压力同时,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并要积极预防城市化扩张过程中的建设施工、道路、裸露地面等扬尘污染。  相似文献   
959.
基于重庆本地碳成分谱的PM2.5碳组分来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为了解重庆主城PM2.5中碳组分特征和来源,2012-05-02~2012-05-10日在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进行了PM2.5采样.利用TOR方法分析了8种碳组分,对3个不同功能区大气环境PM2.5以及燃煤尘、尾气尘(机动车尾气、船舶尾气、施工机械尾气)、生物质燃烧尘、餐饮油烟尘这6类源PM2.5中的8种碳组分进行了特征分析.在源的碳成分谱基础上,利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得到重庆本地PM2.5的碳来源指示组分,利用因子分析法解析出各类源对不同功能区内PM2.5碳组分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燃煤尘、机动车尾气尘、船舶尾气尘、施工机械尾气尘、生物质燃烧尘、餐饮油烟尘的OC/EC值分别为6.3、3.0、1.9、1.4、12.7和31.3.EC2、EC3的高载荷指示柴油车尾气排放,OC2、OC3、OC4、OPC的高载荷指示燃煤排放,OC1、OC2、OC3、OC4、EC1指示汽油车尾气排放,OC3指示餐饮业排放,OPC指示生物质燃烧排放.商业区OC/PM2.5为17.4%,EC/PM2.5为6.9%,估算得到,二次有机碳(SOC)/OC为40.0%;工业区OC/PM2.5为15.5%,EC/PM2.5为6.6%,SOC/OC为37.4%;居民区OC/PM2.5为14.6%,EC/PM2.5为5.6%,SOC/OC为42.8%.工业区PM2.5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为燃煤和汽油车尾气、柴油车尾气;商业区PM2.5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为汽油车尾气、柴油车尾气和餐饮业油烟;居住区PM2.5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为汽油车尾气、餐饮业油烟、柴油车尾气.  相似文献   
960.
唐青青  方治国  嵇雯雯  夏会龙 《环境科学》2014,35(11):4212-4217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调制光谱,研究了不同光质(红光、蓝光、白光、红蓝混光8∶1,红蓝混光8∶2,红蓝混光8∶3)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特性及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下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效果最佳,其接种后培养30 d,光密度为2.4,比生长速率为0.10 d-1,生物量为0.64 g·L-1,而其它光质下光密度、比生长速率和生物量分别在1.0~1.7、0.07~0.10 d-1和0.27~0.38 g·L-1之间,蓝光条件下其光密度、比生长速率和生物量分别约为红光下的2.05倍、1.33倍和2.06倍;红蓝混光有利于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的合成,蓝光可促进叶绿素b的合成,红蓝混光8∶1其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为13.5 mg·g-1和5.8 mg·g-1,而蓝光下分别为8.4 mg·g-1和3.6mg·g-1;红蓝混光更有利于蛋白核小球藻单位细胞干重蛋白质和总脂的积累,红蓝8∶3蛋白质含量为489.3 mg·g-1,红蓝8∶1总脂含量为311.2 mg·g-1,而蓝光下蛋白质和总脂含量均较低,分别为400.9 mg·g-1和231.9 m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