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717篇
安全科学   164篇
废物处理   98篇
环保管理   162篇
综合类   1123篇
基础理论   237篇
污染及防治   520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41.
以克浅十污水处理站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探讨优选出的复配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及静置时间对原水中浊度和总铁去除效果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混凝剂对处理原水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确定了混凝沉淀去除原水浊度和总铁的优化工艺参数分别为:复配混凝剂投加量为152.15 mg/L、143.84 mg/L,助凝剂投加量为4.14 mg/L、4.32 mg/L,静置时间为11.77 min、11.22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回归方程得到的浊度和总铁的去除率预测值与实验值接近,且拟合性良好,误差介于3%~5%之间.通过均值内插法,对比浊度和总铁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推导得出的2组最佳工艺条件均能满足浊度和总铁的去除要求.  相似文献   
942.
包覆型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的活性艳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流变相法,以FeSO4.7H2O∶KBH4=1∶2(摩尔比)为固相介质,0.06 g/mL CMC(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为液相介质,固液比1∶2,反应2 h制备出包覆型纳米零价铁;采用XRD、TEM等手段对合成的纳米零价铁进行表征。探讨不同反应条件对包覆型纳米铁去除活性艳蓝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活性艳蓝(浓度100 mg/L)pH为5,包覆型纳米铁的投加量为6 g/L,反应时间为30 min时,活性艳蓝的去除率可达96%。通过研究机理,其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943.
在分析了微絮凝深床层过滤机理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以煤矸石燃后残渣为滤料的深床层对微污染矿井水中无机营养物及典型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微污染矿井水中的NH3-N及COD的去除率仅有20%~40%;对可形成微絮凝体的磷的去除率高达80%以上,对于矿井水中的铁、锰离子的去除率可达75%以上,而絮凝剂的适量加入,不会大幅增加出水中铝离子的含量;分析表明,煤矸石燃后残渣滤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截留作用;对溶解性NH3-N及COD的去除以吸附及生物作用,对铁、锰离子的去除则是以形成絮体沉淀为主,同时金属离子的水合作用、溶度积等对其去除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4.
以PCF型湿式脱硫除尘器为物理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包,采用RNGк-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装置内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发现,原倾斜入口(A)的装置内烟气分布不均匀.提出了水平入口(B)、左入口(C)、右入口(D)3种优化结构,并分别对A、B、C、D入口装置内气流速度、湍流强度与压降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C、D入口使装置内气流速度分布更加均匀,且增强了装置内湍流强度,但C入口会导致压降增加,因此最佳入口为D.最后,针对入口D装置中的低速区,模拟分析了30°、45°与54°3种不同切入角度,得出45 °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45.
基于电解锰废水处理技术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4层10指标3方案的技术评价体系,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性能3个方面,对3种电解锰废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采用专家评分的方法,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对3种技术进行评分。结果表明,电解锰废水全过程控制技术由于低廉的运行成本,较易运行,较高的锰、铬、氨氮去除率和回收率等优点使其总评分高于其他2种技术,是电解锰废水处理技术的首选。  相似文献   
946.
采用鼓泡法研究了海水及浓海水对二氧化硫的吸收效果,并考察了吸收液温度、气体流量、盐度及碱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浓海水对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较海水明显提高,且温度越高浓海水优势越明显,气体流量为200 mL/min,二氧化硫浓度为3 140 mg/m3,25℃时,浓海水的穿透时间较原海水延长20 min,60℃时则延长30 min.相同碱度条件下,盐度的增加对海水吸收二氧化硫无明显影响;而在相同盐度条件下,碱度的增加可显著提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  相似文献   
947.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味精生产废水进行培养,在SBR中以逐渐降低污泥沉淀时间的方法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接种65 d后,出现细小的好氧颗粒污泥,呈黄褐色,95 d后颗粒污泥趋于成熟,粒径达0.6 mm左右,且周围存在大量原生动物;运行95 d后MLSS提高至8.00 g/L,SVI降至30.00 mL/g左右;成熟后的好氧颗粒污泥对味精生产废水中的COD和NH3-N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和ρ(NH3-N)分别为80 mg/L和2 mg/L左右。  相似文献   
948.
以4,4′-二溴联苯醚(BDE-15)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电极电压、初始土壤pH、β-环糊精加入量、NaCl加入量等工艺条件对多溴联苯醚在土壤中迁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极电压为5~15V范围内,随着电极电压的升高,土壤中BDE-15的迁移效果增强;初始土壤为酸性时、加入β-环糊精或NaCl后,土壤中BDE-15的迁移效果均增强。本实验选择的最佳工作条件为:电极电压15V,初始土壤pH3,β-环糊精的加入量3g,NaCl加入量5g。  相似文献   
949.
针对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生长的主要藻类普通小球藻,进行了药剂抑制实验。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小球藻生长的对数期分别投入不同剂量的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EMA)、大麦秸萃取液(BSE)和异噻唑啉酮3种抑藻药剂后,小球藻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EMA对藻类的抑制效果甚微,最大抑藻率仅为31%,且对小球藻的生长有低促高抑的作用。BSE对小球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效期长、不复发;当投加浓度为1 mg/L,能起到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当投加浓度为10 mg/L,能起到杀灭水体藻类的作用。异噻唑啉酮可有效抑制小球藻生长,5 mg/L的投加浓度就能起到杀灭水体藻类的作用,且药效期长、不复发。  相似文献   
950.
硝化细菌对碘普罗胺的降解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富含硝化细菌的驯化污泥投放于培养基中,以碘普罗胺(IOPr)为处理对象,研究硝化细菌对IOPr的降解促进作用情况。结果表明,富集培养的硝化细菌能有效地促进IOPr的降解,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0℃,pH 8.0~8.5,初始投加浓度为10 mg/L,同时在硝化细菌存在条件下,IOPr的5 d降解率可达84.1%。IOPr的生物降解属于共代谢机制,向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可以显著提高IOPr的降解去除率;在投加500 mg/L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时,硝化细菌对IOPr的3 d降解率可达6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