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9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1108篇
安全科学   265篇
废物处理   155篇
环保管理   230篇
综合类   1714篇
基础理论   472篇
污染及防治   891篇
评价与监测   145篇
社会与环境   139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微波协同活性炭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粉末活性炭为催化剂,采用微波协同活性炭工艺,对偶氮染料(酸性芷青GGR和酸性嫩黄G)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活性炭用量、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偶氮染料初始浓度对2种偶氮染料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芷青GGR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活性炭用量为12.5g/L、微波辐射时间为10min、微波功率为500W条件下,酸性芷青GGR的去除率可达90.28%;酸性嫩黄G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活性炭用量为10.0g/L、微波辐射时间为8min、微波功率为500W条件下,酸性嫩黄G的去除率可达95.87%;微波协同活性炭处理2种偶氮染料的反应均呈现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2.
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电沉积法制备了Ti/PbO2和Ti/MnO2/PbO22种电极.采用SEM、XRD和XPS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电极的形貌、元素组成及元素化学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所制备电极的析氧极化曲线和电催化活性以及Ti/MnO2/PbO2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研究结果表明,Ti/MnO2/PbO2电极的稳定性、使用寿命、析氧电位和电催化活性较Ti/PbO2电极都有所提高,并且罗丹明B在Ti/MnO2/PbO2电极上的反应主要发生在析氧反应区,且反应不可逆.  相似文献   
153.
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降解甲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区后结合MnOx/Al2O3/发泡镍去除甲苯,考察甲苯进气方式、臭氧产生方法及湿度对甲苯与O3同时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O3是等离子体区后催化降解甲苯的主要物种,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可实现甲苯及O3的同时高效去除。输入电压为9.0 kV时,甲苯的去除效率达92.8%,在80 min内O3的去除效率维持在99%以上。水蒸气对催化剂催化分解臭氧的活性没有直接的影响,O3浓度较高时湿度对甲苯降解效率的影响很小。GC-MS分析结果表明,甲苯降解的主要气相副产物有烷烃、酸、酮和含苯环有机物,提出了甲苯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154.
烟草下脚料发酵制取乙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硫酸浓度、固液比和水解时间对硫酸水解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优条件为:硫酸浓度为50%(w/w),固液比为10%(w/v),时间为100 min。烟草下脚料在最佳硫酸水解条件下,经5倍稀释,中和pH值至5~6。取经过滤后的水解液(FH)用酿酒酵母(Sacch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产生乙醇,最大的乙醇浓度和乙醇产量分别为1.09g/L和54.5 g/kg。未过滤水解液(UFH,包括水解残渣)加入纤维素酶(70 U/100 mL)和酿酒酵母(Sacchharomyces cerevisiae)进行发酵,最大的乙醇浓度和乙醇产量分别为1.23 g/L和61.5 g/kg。  相似文献   
155.
酸雨对建筑材料的影响及防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酸雨对建筑外墙的涂料、石材、混凝土等主要建筑构件的腐蚀原理,并提出了防治措施,来预防酸雨对建筑材料的侵害。  相似文献   
156.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缺氧/好氧生物铁法处理维生素B1厂乙酰嘧啶生产段实际废水,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嘧啶生产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预氧化将嘧啶废水中大分子难降解乙酰嘧啶几乎全部转化为具有饱和碳氢键的小分子有机物,使乙酰嘧啶去除率达90%以上,且COD去除率在40%以上,BOD5/COD由0.17~0.23提高至0.35~0.44。通过与后续A/O生物铁工艺相结合,使COD、TN和氨氮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3.3%、81.7%和78.6%,出水pH为6.6~7.5。  相似文献   
157.
人工浮床对汾江河水质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山市汾江河内布置浮床的水域的7个断面进行采样监测,分析了布置浮床侧与未布置浮床侧各水质指标的差异,以考察人工浮床对汾江河水质的净化效果。同时比较了圆币草、水罂粟、梭鱼草、狐尾草、美人蕉和鸢尾6种浮床植物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结果表明,布置人工浮床一侧的水质TN、TP、COD和NH4+-N含量均显著低于未布置浮床一侧的水质,表明人工浮床对水体水质的有净化效果。总面积约4 900 m2的浮床植物经过3个月的生长,从水体中共吸收了192.5 kg的氮和76.1 kg的磷。6种浮床植物中,狐尾草的净增生物量最高,达到64.2 kg/m2;圆币草次之,为62.2 kg/m2。狐尾草和圆币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在6种植物中处于较高水平,每平方米狐尾草和圆币草从水体中分别吸收了51.61g氮、19.79 g磷和46.90 g氮、22.93 g磷。综合比较得出,狐尾草和圆币草在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上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是较好的浮床植物。本研究为人工浮床在南方类似河流中的应用及植物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8.
通过生物降解试验研究了N-月桂酰基谷氨酸、N-月桂酰基甘氨酸、N-月桂酰基丙氨酸和N-油酰基甘氨酸4种脂肪酰基氨基酸对HVI 350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性的影响,采用高倍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矿物润滑油中添加少量脂肪酰基氨基酸后,矿物润滑油的生物降解性能明显改善,且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增多、形态发生变化,这可能是脂肪酰基氨基酸增加了微生物的营养,且具有表面活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从而促进了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59.
浸渍法制备了Al2O3+CeO2为载体的Pd催化剂,对制备中各因素对催化剂效果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考察了活性组分含量与催化荆性能的关系以及焙烧温度、水蒸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Ce元素的存在使催化剂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制备过程中焙烧步骤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催化剂制备必须高于600 ℃焙烧.  相似文献   
160.
The effects of repeated applications of the fungicide triadimefon in agricultural soil on the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the soil and on the persistence of the fungicide in the soil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degradation half-lives of triadimefon at the recommended dosage, simulated by a first-order kinetic model, were 23.90, 22.95, and 21.52 days for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applications, respectively. Throughout this study, no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H') was observed. However, the Simpson index (1/D) and the McIntosh index (U) were obviously reduced (p ≤ 0.05) during the initial 3 days after the first triadimefon application and thereafter, gradually recovered to or exceeded the level of the control soil. A similar trend in variation but with a faster recovery in the 1/D and U was observed after the second and third triadimefon applications, respectively. Taken together,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peated application of triadimefon enhanced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the fungicide and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soil microbial functional divers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repeated triadimefon applications in soil have a transient or temporary inhibitory effect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