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trend of generation, composition, and manage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and estimates the carbon emissions arising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Beijin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conducted shows that the gener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Beijing has been growing steadily, showing high correlations (r > 0.9) to the total GDP, per capita income, and the population. Food waste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since 1990.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in 1990, ash and woodchips content in 2003 declined from 56% to 17%,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paper and plastic increased from 10% to 29% over the same period. The calorific value of the municipal waste also increased, from 2,686 kJ/kg in 1990 to 4,667 kJ/kg in 2003, indicating that the waste is suitable for incineration. Currently, the source separation ratio of municipal waste is approximately 15%. About 94% of all the collected solid waste goes to the landfill while 4% is composted and 2% is incinerated. A moderate garbage collection fee is applied to both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residents in Beijing, but the willingness to pay for solid waste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is still low. Under current treatment mode, the total amounts of carbon emission from waste disposal sites and incinera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from 29.8 Gg in 1990 to 84.5 Gg in 2003, including 83.3 Gg of CH4 and 22.0 Gg of CO2. The data availability and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in monitoring the quant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2.
针对自行分离筛选出的高效降酚丝孢酵母菌株TX1,通过不同初始浓度苯酚分批培养系列实验结果和分析,建立其降酚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过程优化.结果表明,体系的生长动力学可以用Haldane方程描述,其参数分别为μmax=0.667 h-1,KS=51.14 mg/L,Ki=271.7 mg/L.参数说明TX1能较快地...  相似文献   
73.
海藻酸纤维动态吸附废水中亚甲基蓝染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制了海藻酸纤维并从动态吸附方面研究了海藻酸纤维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采用2种动力学模型(Thomas模型和Yoon-Nelson模型)对不同浓度的亚甲基蓝染料溶液动态吸附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homas模型和Yoon-Nelson模型对海藻酸纤维吸附亚甲基蓝染料都有较高的拟合度,由2种模型分析得出的海...  相似文献   
74.
杭州城区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杭州城区空气质量监测站PM_(2.5)、PM_(10)浓度值结合气象、道路、人口数据以及站点周边绿地信息分析PM_(2.5)、PM_(10)浓度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杭州城区各监测站PM_(2.5)和PM_(10)晴天日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PM_(2.5)比PM_(10)污染严重;晴天日PM_(2.5)、PM_(10)浓度值与对应的温度(-0.463,-0.281)、风速(-0.305,-0.332)呈负相关,与湿度(0.257,0.239)呈正相关;晴天有风时,杭州市区PM_(2.5)、PM_(10)污染北部重于南部,东部重于西部,浓度极高值集中在风速小于5 m/s时段,且风速越小浓度值越高;温度为12℃左右,湿度在60%~80%时,颗粒物污染最严重;交通高峰时各监测站PM_(2.5)、PM_(10)污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PM_(2.5)、PM_(10)污染程度与道路密度成正比,与缓冲区内绿地覆盖面积成反比。PM_(2.5)污染程度与人口密度成正比,PM_(10)污染与人口密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75.
针对苏州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改良型UNITANK工艺冬季出水水质波动大的问题,采用模型分析了改良型UNITANK工艺的周期性运行特征,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对改良型UNITANK工艺冬季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改良型UNITANK工艺缺氧池反硝化充分,边池的均匀曝气导致边池前端和中段硝化不充分,周期性出水氨氮、溶解性磷酸盐的质量浓度逐渐升高。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微生物多样性较高,独特的工艺运行方式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SaprospiraceaeNitrosomonasNitrospira作为冬季活性污泥中的优势菌属,保证了改良型UNITANK工艺内生物脱氮除磷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6.
由于大气气溶胶浓度增加地表太阳辐射减弱地球变暗。采用遮光网模拟太阳辐射减弱,设置60%、40%、20%、15%、0%的遮光递度,大田种植冬小麦,测定了冬小麦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的活性以及根际土壤Cu、Fe、Mn、Zn等有效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太阳辐射减弱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太阳辐射减弱,降低了小麦根际有效Fe、Zn和Mn的含量以及脲酶活性。有效Cu元素除了孕穗期有所增加外其它时期也均为降低。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的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性。太阳辐射减弱使得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效Fe、Zn极显著的正相关,脲酶与Zn也达显著水平。Zn和Fe对土壤酶的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都较大。太阳辐射减弱改变了土壤酶和微量元素在土壤肥力中的权重,最大肥力权重脲酶被过氧化氢酶所取代。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减弱影响了土壤根际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和土壤酶的活性,提高了土壤酶和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反映土壤肥力微小变化的敏感土壤质量指标有一定的变化,脲酶的肥力权重降低,过氧化氢酶的肥力权重增加。  相似文献   
77.
以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铅矿区农田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实验的方法,研究生物炭、腐殖土和海泡石单施及配施条件下,土壤Pb、Zn和Cd有效态含量、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腐殖土和生物炭改良剂均能有效地降低生物有效态Pb、Zn和Cd的含量,低剂量海泡石的添加修复效果不明显.其中,腐殖土的施入使土壤...  相似文献   
78.
山东南四湖摇蚊幼虫群落结构及其对富营养化过程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对南四湖摇蚊幼虫群落结构进行了季度调查.共采集到12种摇蚊幼虫,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61±701)ind/m2和(6.39±5.12)g/m2.优势种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i akamusi)和羽摇蚊(Chironomusplumosus)的密度以及生物量分别占总密度和总生物量的97.1%和99.1%,但红裸须摇蚊的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羽摇蚊,分别是羽摇蚊的18.5倍和10.7倍.从水平分布看,红裸须摇蚊在上级湖的密度明显高于下级湖,羽摇蚊则呈全湖性分布,但密度较低.与历史资料相比,南四湖摇蚊幼虫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摇蚊幼虫的平均密度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88 ind/m2增加到目前的861 ind/m2,优势种由20世纪80年代的羽摇蚊演变为当前的红裸须摇蚊,并且红裸须摇蚊的密度显著升高,这表明南四湖的富营养化趋势加剧.  相似文献   
79.
油菜根肿休眠孢子间接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肿病是由专性寄生菌--芸苔根肿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影响十字花科植物生长的植物病害.本文针对根肿病缺乏简便、快速检测方法的问题,制备油菜根肿休眠破碎孢子抗血清,确定抗血清及酶标抗血清最佳工作浓度,优化间接酶联免疫反应条件;优化的抗血清和酶标血清的工作浓度分别为1:2000和1:1000,孢子的饱和包被浓度为107个/mL.确定休眠孢子稀释液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个/mL,建市快速检测油菜根肿菌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该方法稳定、可靠,板间误差和板内误差均小于10.0%.与9种土壤分离得到的真菌和7种土壤常见菌黑曲霉、粉红粘帚霉、立枯丝核菌、产黄青霉、绿色木霉、枯草杆菌、脓杆菌进行特异性实验,其中一种未知菌M1交叉反应率>30%,其余在8.51%~24.88%之间,真菌的交叉反应率普遍高于细菌.对已知孢子浓度的土壤进行了检测,土壤样品休眠孢子浓度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03个/g.  相似文献   
80.
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在UV-B不同剂量率和不同剂量作用下,研究了苹果炭疽菌(Colletrotrichum gloeosporioildes)菌丝的生长速率、产孢性状、分生孢子的萌发特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实验得出,菌落直径、菌丝体干质量、产孢量、分生孢子的萌发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受UV-B的促进,促进作用与剂量率即单位时间内的辐射剂量呈正相关,同一剂量率的不同剂量对苹果炭疽菌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加,促进了苹果炭疽的生物积累,抗逆性增强,诱导了抗氧化防御系统过氧化氢酶活性,UV-B对苹果炭疽菌的作用不呈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