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5篇 |
免费 | 1327篇 |
国内免费 | 18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2篇 |
废物处理 | 84篇 |
环保管理 | 197篇 |
综合类 | 2184篇 |
基础理论 | 588篇 |
污染及防治 | 553篇 |
评价与监测 | 170篇 |
社会与环境 | 194篇 |
灾害及防治 | 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129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185篇 |
2020年 | 190篇 |
2019年 | 148篇 |
2018年 | 151篇 |
2017年 | 200篇 |
2016年 | 183篇 |
2015年 | 206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258篇 |
2012年 | 266篇 |
2011年 | 270篇 |
2010年 | 197篇 |
2009年 | 215篇 |
2008年 | 204篇 |
2007年 | 234篇 |
2006年 | 192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01.
采用三维电极法对维生素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分别以钛涂钌铱板、铁板和不锈钢板作为电极阳极,石墨板作为电极阴极,柱状活性炭作为粒子电极,结果表明,当以钛涂钌铱板作为阳极,以粒径为1 mm的柱状活性炭作为粒子电极时电解效果最好,COD和色度去除率最高。实验选择电解电压、电极板间距、电解时间和初始pH值作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实验研究证明,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为电解电压>电极板间距>电解时间>初始pH值,得到的最佳参数组合分别为:电解电压为10 V,电极板间距为8 cm,电解时间为20 min,初始pH值为4,得到COD和色度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9.5%和93.57%。 相似文献
502.
以聚乙烯亚胺、巯基乙酸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巯基乙酰聚乙烯亚胺(MAPEI),研究其处理含汞废水的性能,并对几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①该絮凝剂对Hg2+有很好的捕集功能,其中2万分子量的MAPEI去除率最高;②pH值会影响Hg2+的去除;③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对Hg2+的去除有促进作用;④C1-、NO3-可促进对Hg2+的去除,而SO42-对Hg2+的去除有抑制作用;⑤Hg2+和致浊物质共存时,会相互促进彼此的去除;⑥Hg2+和致浊物质共存时,MAPEI对Hg2+的去除率比TGA的去除率高. 相似文献
50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UHPLC-MS2)检测崇明岛9种典型水生生物体中5种典型雌激素的含量,包括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炔雌醇(EE2)和双酚A(BPA).并探讨其分布特征,进行初步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9种典型水生生物中雌激素总量(以dw计)为1.1~7.38 ng·g-1,平均为4.25 ng·g-1.雌激素脂肪含量(以lw计)在5.01~83.41 ng·g-1之间,平均值为40.75 ng·g-1,雌激素脂肪含量水平表现为鱼类>虾类>蟹类.鱼类和蟹类,虾类之间雌激素脂肪含量差异性显著,蟹类和虾类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从检出率和检出含量看,甾醇类雌激素(E1、E2、E3和EE2)的残留明显低于酚类雌激素(BPA).E1、E2、E3和EE2的检出率小于66.67%,平均干重含量为0.17~0.69ng·g-1,而BPA的检出率高达100%,检出的平均干重含量为2.60 ng·g-1.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崇明岛水产品中雌激素对健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04.
为了解湘南某矿区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该矿区东河流域附近重金属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地下水和土壤样品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1)该矿区东河流域附近的主要污染源有18个,其中有色金属选厂、尾矿库、采矿场和冶炼厂是排放重金属较多的污染源;(2)20个采样点中土壤重金属Pb、Cd、Zn、As和Hg大部分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综合污染指数P综〉1,该矿区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As和Hg,且土壤中Cd、Zn和As的含量两两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3)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不明显,该矿区附近20个采样点的地下水并未受到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综〈1。20个采样点地下水Pb、Cd、Zn、As、Hg浓度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中的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505.
利用聚磷活性污泥去除废水中的铅[ρ(Pb2+)=150.0 mg·L-1],研究了反应体系内不同溶解氧状况和初始pH值对污泥除铅的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pH 6时,铅的去除率随时间增长呈上升趋势,32 d后铅去除率达99.8%,其中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铅、残渣态分别占41.8%和52.6%,污泥中铅的稳定性良好.好氧条件下,在相对较短时间内铅的去除率随pH上升而增加,反应2 h时,pH 6、pH 4和pH 2对应的铅的去除率分别为99.9%、96.9%和30.3%;而好氧32 d后pH 6、pH 4和pH 2的污泥中残渣态铅含量分别为3 072.3、4 726.8和2 359.1 mg·kg-1,分别占污泥中总铅的41.8%、65.8%和88.8%.综合考虑除铅率和除铅后污泥稳定性,好氧且pH 4理论上是聚磷污泥除铅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506.
为进一步提高电极生物膜反应器的脱氮效能,采用导电聚合物聚噻吩(PTh)和电子穿梭体蒽醌-2,6-二磺酸二钠(AQDS)改性阴极材料石墨毡,系统研究了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改性电极的应用对BER体系的脱氮效能、电极表面生物相和体系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PTh与AQDS协同处理石墨毡的BER体系的NO~-_3-N去除速率和效能均明显优于未处理电极体系,在HRT=4 h、C/N为2.0时NO~-_3-N的去除率达到90.0%以上.PTh/AQDS改性石墨毡电极的生物膜与电极的比重为0.26±0.04,其值为对照组的2.4倍,证明了PTh/AQDS改性后电极具有更优的生物相容性.应用PTh/AQDS改性电极的BER具有更好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AQDS促进了特定微生物Thauera_mechernichensis(24.6%)的富集和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保障了BER体系的反硝化效能. 相似文献
507.
为了解江苏省某镇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采集并测定了190个土壤样品的As、Cd、Hg和Pb 4种重金属含量,分析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综合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两种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镇表层土壤中As、Cd和Pb含量平均值高于土壤背景值,Hg与之相反。4种重金属都是主要受到点源污染的影响,其中As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镇的正西边,Cd和Pb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镇的中心区域,Hg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东部以及东北区域。经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安全、警戒线、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样点的比例分别为5.79%、32.11%、52.11%、4.74%和5.26%。经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样点的比例分别为73.69%、25.26%、1.05%和0%。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的结果中,有55.26%的样点评价结果相同,而44.74%的样点不同,但都显示出污染程度从镇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508.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生物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口滨岸潮滩作为典型研究区,对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BSi)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物理化性质对BSi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中BSi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差异,2月份BSi的含量在0.46%~1.61%之间,总体上具有自陆向海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8月份BSi的含量在0.39%~1.36%之间,其沿程分布模式与2月份相反.沉积物理化性质与BSi之间的相关分析揭示,BSi含量与沉积物机械组成、有机质有密切关系,在细颗粒且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中易于BSi的累积和赋存.此外,底栖硅藻可能是潮滩沉积物中BSi的重要来源,但是底栖硅藻作为BSi来源的相对重要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509.
目的在强电磁场环境下研究自适应智能电磁防护材料的相变特性。方法针对自适应智能电磁防护材料相变前后电导率的变化范围大、需要强场激励状况,考虑测试系统强场生成、大动态范围、测试精度以及相应的绝缘性和较高的安全性要求,采用电容充放电原理设计强场激励测试电路,搭建绝缘环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测试数据的可靠性。结果利用测试系统对现有商业化电阻器进行验证试验,得到的特性曲线与理论相一致。结论测试系统能够满足自适应智能电磁防护材料相变特性试验的需求,可获取有效且可靠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510.
以玉米秸秆(CS)、巯基乙酸(TGA)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出重金属吸附剂——巯基乙酰化玉米秸秆(MACS),考察MACS对水样中Cd(Ⅱ)的去除性能,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MACS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MACS的优化制备条件为:CS粒径为0.20 mm(80目),m(催化剂NHS)∶m(EDC·HCl)为0.5∶1,m(CS)∶V(TGA)为1∶5,反应介质pH值为5.0,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MACS对水样中Cd(Ⅱ)的吸附效率可达到61.57%。红外分析表明,CS分子链中成功引入了巯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