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5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1247篇
安全科学   369篇
废物处理   158篇
环保管理   265篇
综合类   2332篇
基础理论   581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908篇
评价与监测   219篇
社会与环境   214篇
灾害及防治   24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矿用柴油重卡因工作任务量大和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其碳排放量巨大。从使用矿用柴油重卡的企业角度出发,采用全生命周期法,理清了矿用柴油重卡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及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建立了矿用柴油重卡碳核算模型。以内蒙古某煤矿4种柴油重卡为案例,对矿用柴油重卡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分析了核算结果,并从车辆重量与经济性角度,分析比较了几种车辆的单位重量排放量和单位价格排放量。结果表明:矿用柴油重卡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由车辆重量和燃料消耗量共同作用,其中燃料消耗量占绝大比重。综合考虑节能减排和经济性,重量为156 t和85 t的车辆是最佳选择,煤矿企业可适当提高该类车辆的占比。在保证工作量的情况下,将138 t和65 t车辆代替为156 t和85 t的车辆,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1.275×105 t 的碳排放量,节省9 936.704 万元的花费。本研究结果可为重卡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岩溶地下水是西南岩溶地区重要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来源,由于其赋存地质环境复杂,受到污染后极难治理。以某含油废水溢流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污染区域的地质结构、溶洞通道及断层情况,评估污染物的来源、分布范围及主要迁移通道,构建基于地下水自净能力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油烃 (C10~C40) 、氰化物和甲苯污染严重,三者检出率分别为98.7%,75.3%和59.7%,包气带内仍存在大量的石油类污染物,其质量为14.07 t;岩溶断层区地下水系统存在2条岩溶通道,且石油类污染物主要通过第一条通道迁移;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自然衰减过程符合指数型衰减特征;人工冲洗情景下,污染物和示踪剂浓度下降速度加快,地下水自净能力显著提高;岩溶断层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指数与泉流量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该研究成果可为岩溶断层区含油废水溢流地下水污染的自然衰减式治理和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以赤泥为主要原料,进行活化处理后,以粉煤灰为激发剂,膨润土(皂土)为黏结剂,碳酸氢钠为发泡剂制成不同配比的9种活化赤泥颗粒。将9种新型的活化赤泥颗粒吸附材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进行对比,比较其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吸附8 h后磷的吸附量为评价标准,在磷初始浓度为6.0 mg/L,pH为8.0时,配方8的赤泥颗粒对磷的吸附量为1.0 mg/g,对磷的去除率约为83.7%;而配方3的赤泥颗粒对磷的吸附量仅为0.1 mg/g,对磷的去除率约为7.2%。通过红外光谱法和XRD(X-衍射)对2种焙烧赤泥颗粒吸附材料的理化特性进行了表征和比较,发现焙烧后赤泥颗粒表面产生带有-OH官能团,可与磷酸根在溶液中发生配体交换反应而实现吸附。赤泥比例是影响吸附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连续进料情况下,过滤压力、压榨起始点和压榨压力对印染污泥过滤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过滤压力可以改善过滤效率,缩短过滤时间,但滤饼含水率并无明显影响。过滤压力0.6 MPa下过滤2.3 h后滤液量达到2 900 g,此时过滤进入压密阶段。结果表明,若适当提前压榨,可在滤饼含水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显著缩短过滤时间,且该污泥在滤液量为2 750 g时开始压榨,滤饼含水率仅提高约1%,而过滤时间缩短为原来的87%(2 h)。进一步研究压榨压力对污泥脱水的影响,发现提高压榨压力也可以提高滤液流速,降低滤饼含水率,但因为在高压下更容易发生絮体破裂成细微粒子等现象,使过滤介质堵塞或滤饼中的一些孔变成盲孔,所以过高的压力不仅不能起到提高压榨效率的作用,反而会使滤饼含水率有所上升,且该污泥的最佳压榨压力为2.5 MPa。  相似文献   
995.
冯一伟  柴涛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3):1310-1316
煤化工废水是一种高浓度难降解的化工废水,需要进行预处理以降低后续深度处理的负荷。在煤化工废水过滤和酸化沉降的基础上,分别选取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明矾(KA1(SO4 )2·12H2O)3种絮凝剂对酸化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进行絮凝沉淀实验并比较其处理效果,从而选出最佳絮凝剂PFS,并用PFS配合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作复合絮凝剂处理煤化工废水;同时探讨了其他两种絮凝剂分别和聚丙烯酰胺(PAM)复配的效果。研究表明:过滤后废水在pH=3时达到最佳酸化条件;在pH=8时采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丙烯酰胺(PAM)以50:1质量比复配效果最好,废水COD去除率达到最大77.83%;氨氮、挥发酚和色度也明显降低,其去除率分别达到83.70%、69.01%和95.71%。该最佳预处理方案成本低、操作简单,是一种预处理煤化工废水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汾河边砂壤土(A土)和细砂土(B土)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对Cu2+的吸附特性,对比2种原土和加入高铁酸钾后对水相中Cu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土有机质含量比A土高,其对Cu2+的吸附量大于A土。高铁酸钾的加入对土壤吸附Cu2+有显著效果,最佳吸附条件为A土和B土加入K2FeO4的Fe/Cu质量比分别为20:1和5:1,pH=8~10,T=35 ℃,此时A土、B土、加入K2FeO4的A土、加入K2FeO4的B土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36、0.41、0.41和0.46 mg/g。A土和B土对Cu2+的吸附过程满足Freundlich方程,吸附能力大小为:加入K2FeO4的B土 >加入K2FeO4的A土 >B土 >A土。吸附热力学表明,该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吸附动力学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土壤A和B对Cu2+吸附是以多层吸附为主,同时存在物理和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997.
应用OilTech121便携式测油仪对某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小溪沟、长江水样进行石油类浓度检测,分析其石油类浓度沿程变化情况以及对小溪沟、长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含油废水的影响,小溪沟明显受到污染,入溪口d2石油类浓度高达24.9 mg/L,围油栏和吸油毡组成的拦截带对石油类的吸附处置效果明显,4道拦截带的油污拦截效率分别达到41%、34%、28%和18%,此外,长江水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下游水厂取水口水质未受污染,无需中断水厂取水。鉴于该仪器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并为判断拦截带吸附处置效率、水厂取水是否安全等重要决策领域提供了大量及时的第一手数据,建议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石油类浓度检测及预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8.
针对位于新型干法水泥厂附近且生活垃圾收运较为困难的村镇,提出了一种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的简易模式。实验将预处理后的村镇生活垃圾定量喂入水泥窑系统中,并对比了掺烧20、50和80 t村镇生活垃圾前后,水泥熟料品质、窑系统工况以及污染物排放的情况。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在80 t范围内,生活垃圾的掺烧使水泥熟料抗压强度最多降低3 MPa,但仍符合国家标准;对水泥窑衬结皮和窑工况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同时对水泥窑系统污染物排放量无负面影响,烟气中二恶英的含量为0.004 0 ng TEQ/m3,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99.
取消初沉池的污水处理厂,粒径小于200 μm细微无机颗粒物将直接进入生化池,或悬浮或沉积,进而影响生化池的运行。以山地城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跟踪监测了夏季2个月的6次降雨过程中旋流沉砂池进出水无机颗粒物的粒径和浓度,并同期测定了生化池活性污泥浓度以及污泥MLVSS/MLSS比值。研究发现:旱季旋流沉砂池进出、水中的无机颗粒物平均粒径分别为65.25 μm及54.14 μm,浓度均值分别为146 mg·L-1及128 mg·L-1,无机颗粒去除率12.33%;降雨旋流沉砂池进出、水中的无机颗粒物峰值平均粒径分别为140.48 μm及94.54 μm,峰值平均浓度分别为2 167 mg·L-1及1 591 mg·L-1,无机颗粒去除率26.58%;旋流沉砂池对粒径≥200 μm颗粒的去除较稳定,对细微无机颗粒物的去除效率约10%。研究进一步发现,降雨中颗粒物浓度分别与雨前晴天数及平均雨强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通过核算生化池无机颗粒物的物料平衡关系,得知研究期间生化池累积无机颗粒物总量410.25 t,其中399.45 t沉积在底部,其余悬浮于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活性污泥MLVSS/MLSS由0.52降至0.40,MLVSS由1 410 mg·L-1降至930 mg·L-1,污泥活性下降,系统运行效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挥发性脂肪酸(VFAs)是强化生物除磷过程中易于利用的碳源。在影响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的因素中,回流搅拌是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确定最适SRT为10 d后,通过采用控制回流比的方法,研究了剩余污泥在不同回流比条件下厌氧发酵的情况。结果表明:回流比的增大能够促进污泥水解过程中SCOD和STOC的溶出;回流比为300%时VFAs浓度最高,可以达到284.64 mg·L-1,约为不回流情况下(146.82 mg·L-1)的2倍;回流比为300%时产酸率也要大于不回流搅拌和回流比为500%的情况,最高可达到0.58 g·g-1(以VS计),在VFAs中以乙酸和丙酸的含量占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