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9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913篇
安全科学   479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330篇
综合类   2100篇
基础理论   496篇
污染及防治   485篇
评价与监测   224篇
社会与环境   218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Studie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fallout Pu are important for source characterization of possible future non-fallout Pu contamination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and useful for dating of recent sediments to understand the pollution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We present the historical record of atmospheric Pu fallout reconstructed from a sediment core from Lake Hongfeng, China. The Pu activity profile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137Cs profile. Inventories were 50.7 Bq m(-2) for 239+240Pu and 1586 Bq m(-2) for 137Cs. The average 240Pu/239Pu atom ratio was 0.185+/-0.009, indicating that Pu originated from global stratospheric fallout rather than from direct tropospheric or close-in fallout from the Chinese nuclear testing conducted in the 1970s. Our data suggested that Lake Hongfeng would be an ideal setting for monitoring atmospheric fallout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222.
针对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开发了污泥一体化强化渗滤浓缩自然干化与消化新工艺反应器,并进行了城市水厂污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为0.8 kg VSS/(m3·d)、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8.3 d、污泥停留时间为120 d的条件下,污泥有机物去除率可达到44.4%,排泥含水率达到79.1%,污泥消化与浓缩过程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渗滤液须抽回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相似文献   
223.
为去除化工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酸雾废气,首先用水作用法、微波法和传统湿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试验,结果显示:传统湿法中的碱法效果最佳,改性后粉煤灰的BET比表面积是改性前的8.23倍.再用改性后的粉煤灰与廉价易得的天然矿物沸石和熟石灰作为活性组分,制得一种新型的复合吸附剂.常温常压下,动态吸附盐酸雾,实验结果表明:由改性粉煤灰制作的吸附剂G对盐酸雾的吸附性能比未经改性的吸附剂W有所提高,在文中所述条件下,饱和吸附量由改性前的331.4 mg/g提高到改性后的445.2 mg/g.  相似文献   
224.
受侧向土体位移斜桩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维有限单元法分析了斜桩受侧向土体位移的特性。变动柱和土体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桩的柔度、侧向土体位移的大小、桩顶约束条件、土体位移形状和土体移动层厚度等对斜桩的影响。刚性桩的挠度小于柔性桩,但弯矩和剪力大于柔性桩。斜桩非线性弹簧的土抗力—位移关系(p-y曲线)表现为双曲线特征,可基于直桩的Winkler地基反力法对斜桩进行简化计算分析,但应对直桩的极限土抗力值进行修正,以期更好的反映斜桩的特性。  相似文献   
225.
实验性糖尿病新西兰兔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即对照组:n=15)和高糖高脂饲料组(即实验组:n=15,喂食10%猪油,37%白蔗糖混合53%的基础饲料).共观察12周.于12周实验结束时,全部处死动物,取动物心脏、肝脏、胰腺、肾脏,用1O%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结果表明:动物心肌细胞肥大,并出现灶性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心肌细胞间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增生,胶原纤维增加;肝细胞有明显脂肪变性,细胞肿胀;肾脏表现有肾小球球囊增大,细胞增多,毛细血管壁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胞体增大;胰腺组织表现为胰岛分布稀疏,数量减少,胰岛萎缩,胰岛细胞数量减少,成纤维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226.
大直径超长桩的桩身混凝土质量检测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一个难题。本文提出和探讨了大直径超长桩桩身混凝土质量的超声波透射检测方法、技术及可靠程度。工程实践证明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对大直径超长桩检测 ,其检测精度高 ,结果直观可靠 ,可以较详细查明桩身内部缺陷的性质、深度位置、范围大小及严重程度 ,为控制大直径超长桩桩身混凝土质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27.
推行清洁生产 预防工业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行清洁生产是环境保护政策政策的发展趋势,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对策。文章综述了末端治理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实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28.
生态城市的构架理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关于生态城市的研究较多,然而生态城市的构架体系至今不明确。文章探讨了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和指标体系等构架理论,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基本策略,以期推动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29.
为探究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文章基于2003—2017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产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时间-空间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与差异。结果表明:(1)从时空特征上来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稳步提升趋势,东部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2)从全国维度的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建设用地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改进作用,有利于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3)从不同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分群回归结果来看,高集聚城市(东部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间接效应中,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对周边城市的利用效率产生先带动后抑制的"倒U"形作用。低集聚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的提高,其利用效率存在"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特征。可见,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化影响。因此,中国城市发展应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集聚,针对性地提升区域要素利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30.
简述了美国地表水监测管理体系,指出其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完善的标准体系以及充分的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是保障水环境质量的基石、关键和枢纽。结合我国水环境监测管理的现状,提出,应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水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以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的水环境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大监测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力度,修订更适合我国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