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473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根据五氯苯酚(PCP)在活性污泥中吸附和共代谢降解的规律设计出吸附-共代谢再生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中五氯苯酚的新工艺。小试发现:新工艺对污水中的PC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采用该工艺处理含2mg/LPCP的生活污水,如果在再生段添加50mg/L的谷氨酸作共代谢诱导基质,在稳定运行期间出水PCP的浓度可以达到低于0.2mg/L的水平。  相似文献   
782.
以纳米Fe3O4负载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制备复合生物吸附剂,对此吸附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性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此复合生物吸附剂表面的主要活性基团为酰胺基(-CONH-)和羟基(-OH).吸附性能研究表明,菌含量和流量是影响复合生物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在Cu2 初始浓度c0<20 mg/L,菌含量1.5 g/L(菌/Fe3O4=3:2),流量0.96 L/h时吸附剂对Cu2 的吸附效果最好;用稀盐酸对复合生物吸附剂进行再生,吸附剂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再生液可重复使用3次;吸附选择性为:Pb2 >Cu2 >Zn2 >Cd2 .  相似文献   
783.
森林火灾旋涡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在热风洞中模拟森林火灾发生的环境条件,在可燃物中设置一突出的圆柱形钝体,发现在有风燃烧火焰流向钝体下游时,紧贴不可燃的壁面,存在两个剧烈燃烧的驻涡,并且涡可以一定的频率脱落,从现象上看与冷流体流动中的卡门涡街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完全不同之处。高温燃烧气体新构成的涡的存在,易使下游可燃物点燃,从而加速火蔓延速度。  相似文献   
784.
南四湖湖泊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特点的诊断分析,建立了湿地自身组织结构、整体功能和外部社会经济环境3个亚类21个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设立了4级评价等级,以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对南四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为0.535。表明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主要病因在于工农业及生活废水污染、水产养殖及泥沙淤积、人工围垦和修筑桩台等活动。随着南四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已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785.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满负荷运转,不但是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需要,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86.
利用自制的复合材料二氧化钛/活性炭纤维(TiO2/ACF)和自行设计的环境模拟舱,对吸附在TiO2/ACF上的甲苯和氨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重点考察了氨及其氧化产物对甲苯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4 nm紫外灯照射下,氨与甲苯产生竞争光催化降解效应,甲苯光催化降解效率降低;NO2-和NO3-是氨光催化氧化产物,NO2-进一步氧化抑制甲苯降解,而NO3-的存在对甲苯降解没有明显影响;氨及其氧化产物均未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787.
以克拉维酸产生菌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CCRC11518 Ⅲ50为出发菌株,比较各种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处理对其克拉维酸生物合成的影响,确定亚硝基胍为棒状链霉菌诱变育种的诱变剂及其处理剂量为2 mgmL-1、40 min.经业硝基胍处理40 min(处理浓度为2 mg mL-1)后,采用新颖理性化筛选方法,通过筛选自身代谢产物抗性突变株、克拉维酸抗性突变株和链霉素抗性突变株,最终得到一株克拉维酸高产菌Ⅵ118,其克拉维酸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7.9%.该高产突变株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连续传接10代,克拉维酸产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88.
渤黄海夏季表层海水中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1年8月采集渤黄海表层海水样品,利用编码光合反应复合中心小亚基的pufM基因构建克隆文库,比较分析了不同生境类型海区夏季表层海水中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AAPB)的多样性。结果发现,属于-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在研究海区普遍存在,而且丰度较高,是研究海区AAPB的优势类群。其中渤海站位的AAPB 群落结构相对较丰富,含有-3、-4、-6 Proteobacteria 3个细菌类群;而渤海海峡站位和北黄海站位的AAPB群落结构相对单一,只有-3 Proteobacteria一个类群。另外,研究表明温度最高,盐度最低的渤海站位更有利于AAPB群落的生长及组成状态。测序结果显示所占比例最大的细菌类群为未知类群,表明本文所研究的海区中可能存在着大量未知的AAPB种类,因此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89.
Bisphenol A (BPA), an 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 has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s due to its wide occurrence in environment and harmful effects. BPA has been detected in many surface waters and drinking water with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s up to tens of μg·L-1. The physicochemical technology options in eliminating BPA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oxidation, advanced oxidation, adsorption and membrane filtration. Each removal option has its own limitation and merits in removing BPA. Oxidation and advanced oxidation generally can remove BPA efficiently while they also have some drawbacks, such as high cost, the generation of a variety of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that are even more toxic than the parent compound and difficult to be mineralized. Only few advanced oxidation methods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able to mineralize BPA completely.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not only to identify the major initial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but also to assess their estrogenic activity relative to the parent compounds when oxidation methods are employed to remove BPA. Without formation of harmful by-products, physical separation methods such as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and membrane processes are able to remove BPA in water effluents and thus have potential as BPA removal technologies. However, the necessary regener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and the low BPA removal efficiency when the membrane became saturated may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and membrane processes for BPA removal. Hybrid processes, e.g. combining adsorption and biologic process or combining membrane and oxidation process, which can achieve simultaneous physical separ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BPA, will be highly preferred in future.  相似文献   
790.
京津冀城市高温的气候特征及城市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京津冀13个城市气象站点5—8月的日最高气温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城市高温日数的空间特征、年代际变化及跃变。采用城市站和城镇站对比方法,研究了京津冀不同区域高温的城市化效应。结论如下:(1)该区域城市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南部存在一个高值中心,向东北方向递减,存在一个自石家庄市指向承德市的高值脊。(2)该区域城市高温日数的年代际变化为冀东北部城市1965—1998年是少高温期,1999—2010年是多高温期。冀西北部、冀中南部和京、津城市,1997—2010年是高温日最多时段,1960—1972年是次多时段,1973—1996年是最少时段。(3)冀东北部城市35℃以上高温日数,1991—1992年发生跃变,显著增加。冀中南部城市37℃以上高温日数,1996—1997年发生跃变,显著增加。北京市35℃以上高温日数,1995—1996年发生跃变,显著增加;37℃以上高温日数,1985—1986年发生跃变,显著增加。(4)冀西北部城市和冀中南部城市自1970年代开始,城市化效应逐步显现,并分别从1990年代和1980年代开始城市化效应增强。冀东北部城市和京、津两市的城市化效应近年并无增强趋势,而是小城镇的城市化效应在1990年代后期—2010年显现出来。其原因可能是城镇人口和建成面积的快速增长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