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467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95篇
综合类   943篇
基础理论   254篇
污染及防治   337篇
评价与监测   75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竹炭-微生物联合法,考察了竹炭用量、菌液用量、进水氨氮浓度、pH、DO、HRT等因素对氨氮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对比实验,初步探讨了竹炭-微生物联合法处理沼液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竹炭-微生物法去除沼液氨氮的最优条件推荐为:竹炭用量30 g/L,微生物活性液用量3%,pH 7.0~8.0,DO为2 mg/L,HRT为48 h。竹炭-微生物法对沼液氨氮的去除过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C=272.56e-0.0148描述,其去除效果来源于竹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协同程度为48.45%。  相似文献   
162.
实验通过间歇吸附方式研究了核桃壳粉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核桃壳粉粒径及用量、溶液pH、Pb^2+初始浓度等参数对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核桃壳粉对Pb^2+吸附的最佳pH为5.0,去除率随吸附剂粒径的减小、用量的增加、Pb^2+初始浓度的减小而增加。优化实验条件下,0~0.3mm15g/L的吸附剂在298K时,对pH=5的50mL50mg/LPb^2+溶液的去除率达96.98%。核桃壳粉对Pb^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Sips模型,在283、293和303K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25、18.27和20.94mg/g。吸附过程是放热的、混乱度减小的自发过程,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293和303K时分别在90和120min基本达到平衡。结合FTIR和SEM手段发现核桃壳对Pb^2+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同时包括离子交换、螯合等化学吸附以及颗粒内扩散步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3.
四川生态旅游农业模式及其可持续发展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生态旅游农业的特点和四川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优势和意义,归纳了四川生态旅游农业的几种模式,并对四川生态旅游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4.
Yang F  Jin S  Meng D  Xu Y 《Chemosphere》2010,81(8):1000-1005
A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method using pyrenebutyric acid-bonded silica (PYB) as sorbent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23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in sewage water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Factors were optimized in SPE procedures including elution solvent, pH, and cartridge burden. The recoveries of 23 PCB congeners were 69.44-111.91%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Comparisons were also conducted among PYB-SPE, C(18)-SPE and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608 (USEPA608) methods in the analysis of PCBs in sewage water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PYB-SPE method was similar with USEPA608 method and better than C(18)-SPE method. Both PYB-SPE and USEPA608 methods were then employed to analyze PCBs in real spiked sewage water samples. The recoveries of PCB congeners determined by PYB-SPE method ranged from 70.6% to 92.4% in real spiked sewage water samples which were identified to be in accordance with USEPA608 method. Limits of detection (LOD) were in the range of 0.06-0.22ngL(-1) for PCB congeners. The optimized PYB-SPE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PCBs in sewage water samples.  相似文献   
165.
有机改性膨润土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对膨润土进行有机改性,研究了不同振荡时间、振荡强度、温度、pH以及盐溶液浓度下改性后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用量为0.6CEC时,改性的膨润土比较稳定。在同一环境因素下,当表面活性剂用量大于0.6CEC时,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均随着改性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振荡时间、振荡强度以及反应温度对有机膨润土稳定性影响不明显;酸性条件下会降低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而中性、碱性条件下,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会提高;对于0.6CEC改性的有机膨润土,当NaC l、CaC l2的浓度由0.2 mol/L增加到0.6 mol/L时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浓度继续增大,稳定性下降。所以当外界NaC l或CaC l2浓度为0.6 mol/L时,0.6CEC改性的有机膨润土相对0.8CEC以及1.0CEC改性的膨润土稳定,可用做废水处理的吸附剂,且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66.
This work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ultraviolet (UV) radiation o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antimicrobial triclocarban (TCC).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everal operational parameters, including solution pH, initial TCC concentration, photocatalyst TiO2 loading, presence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and most common anions in surface waters (e.g., bicarbonate, nitrate, and sulf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V radiation was very effective for TCC photodegradation and that the photolysis followed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s. The TCC photolysis rate was pH dependent and favored at high pH. A higher TCC photolysis rate was observed by direct photolysis than TiO2 photocatalysis. The presence of the inorganic ions bicarbonate, nitrate, and sulfate hindered TCC photolysis. Negative effects on TCC photolysis were also observed by the addition of humic acid due to competitive UV absorbance. The main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TCC were tentatively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 with mass spectrometer, and a possible degradation pathway of TCC was also proposed.  相似文献   
167.
为了提高阿特拉津降解菌Acinetobactersp.DNS32的产量,分别采用响应曲面法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对阿特拉津降解菌DNS32发酵培养基中3个重要基质成分(玉米粉、豆饼粉、K:HPO。)进行优化研究。响应曲面法确定3种成分的含量为玉米粉39.494g/L,豆饼粉25.638g/L和K。HPO。3.265g/L时,预测发酵活菌最大生物量为7.079×10^8CFU/mL,实测量为7.194×10^8CFU/mL;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确定3种主要成分含量为玉米粉为39.650g/L,豆饼粉为25.500g/L,K2HPO4为2.624g/L时,预测最大值为7.199×10^8CFU/mL,实测量为7.244×10。CFU/mL;最终确定培养基配方:玉米粉为39.650g/L,豆饼粉为25.500g/L,K2HPO4为2.624g/L,CaCO3为3.000g/L,MgSO4·7H2O和NaCl均为0.200g/L;优化后阿特拉津降解菌DNS32发酵生物量比优化前提高了36.6%。结果表明,在阿特拉津降解菌DNS32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方面,响应面法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都是可行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拟合度和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8.
基于AERMOD模式的固定源对不同楼层大气污染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污染预测通常考虑地面的浓度影响,对高层住宅楼不同楼层影响的考虑较少.通过案例设计,模拟4种不同的污染排放情景,采用预测推荐模式AERMOD分别计算各情景下5个代表高度共20种组合情况的预测受体结果,并基于三维可视仪软件VOXLER直观显示各情景污染物浓度的空间连续分布情况,对小时最大浓度的分布规律利用分析工具CANOCO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污染源高为15~80 m时,不同楼层间小时浓度分布差异性较大;污染源高为120~240 m时,楼层间差异性较小.(2)污染源高为15m时,小时最大浓度以50 m为分界线随楼层高度的增加先增后降;污染源高为80~240 m时,小时最大浓度随楼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9.
为了系统研究氮在深型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中的去除途径,本次实验采用直径30cm,高200cm的有机玻璃柱模拟地下土壤渗滤系统;柱内分层装填取自北京顺义的土壤。在水力负荷为8cm/d的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脱氮效果;氨氮去除率为99.80%;TN去除率为83.68%。通过观察氮沿土柱深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在1.30m以上的区域随着氨氮浓度的降低硝氮浓度逐渐增大,同时总氮浓度也在不断降低,约有30.55%在此区域被去除;通过氮元素质量平衡证明这部分氮是通过厌氧氨氧化反应去除的。在1.30m以下反硝化反应是脱氮的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难降解有机物被利用。  相似文献   
170.
以净化低污染水体的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工程设计为重点,系统开展了室内外实验研究,并利用Peelet数分析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碎石床渗流返混程度。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集水花管孔口出流计算、基质填料内渗流计算、碎石床平均水力停留时间计算可分别借鉴薄壁孔口恒定淹没出流、线性或非线性渗流、活塞流理论;但受工程实际条件及运行淤堵等影响,工程实测结果均小于理论计算值。基于室内外实验成果,提出一套包括集配水系统水力计算、填料内渗流计算、平均水力停留时间计算在内的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可为人工湿地技术的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