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5篇 |
免费 | 943篇 |
国内免费 | 22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25篇 |
废物处理 | 120篇 |
环保管理 | 228篇 |
综合类 | 1509篇 |
基础理论 | 534篇 |
污染及防治 | 861篇 |
评价与监测 | 138篇 |
社会与环境 | 119篇 |
灾害及防治 | 1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55篇 |
2021年 | 144篇 |
2020年 | 139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142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179篇 |
2014年 | 176篇 |
2013年 | 243篇 |
2012年 | 202篇 |
2011年 | 227篇 |
2010年 | 204篇 |
2009年 | 171篇 |
2008年 | 190篇 |
2007年 | 159篇 |
2006年 | 153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将“5S”管理概念应用到环境监测业务管理工作中.将“5S”针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引入环境监测业务工作中,从工作环境、工作纪律、工作方法、工作安全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应用.引入“5S”概念改进环境业务管理要求、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素质、加强环境监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以一流的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5S”管理理念应用于环境监测业务管理有助于环境监测业务工作的建设和提升. 相似文献
312.
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的车辆碰撞预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的车辆碰撞预警模型,改进了传统模型中驾驶员反应时间定值化的缺点。首先,依据车辆的制动过程分析了驾驶员反应时间对制动距离的影响。其次,设计驾驶员反应时间的模糊推理算法,选取驾龄、疲劳强度和应变能力3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来计算反应时间。最后,采用分等级的预警策略建立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的碰撞预警模型,并通过Car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与传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预警模型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驾驶员进行差异化碰撞预警,在30 km/h和80 km/h两种车速下实际停车距离与理论值的最大误差为8%。 相似文献
313.
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丘陵区土壤剖面碳、氮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紫色土丘陵区林地、撂荒地、水田、旱地土壤剖面(0~40 cm)有机碳、全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碳、全氮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且林地、撂荒地有机碳递减幅度高于水田、旱地.相对于撂荒地和旱地,水田、林地更利于有机碳、全氮的积累.林地有机碳和全氮在0~5 cm土层表现出绝对优势;随土层递增,与水田、撂荒地和旱地的差异逐渐减小.水田有机碳和全氮在大于10 cm土层显示最大值.而撂荒地有机碳和全氮仅在土壤表层高于旱地.有机碳与全氮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w(C)/w(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林地、撂荒地降低幅度较大.因此相对于水田、旱地,林地和撂荒地w(C)/w(N)仅在0~10 cm显示较大值.可见,土地利用方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蓄积有明显影响,通过旱地还林或撂荒可以增加土壤特别是表层土壤对碳、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314.
龟壳攀鲈是一种在极端污染水域中具备生存优势的鱼类,收集重污染区和轻污染区的龟壳攀鲈,并通过比较其体内各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来揭示其耐污能力。贵屿作为重污染区有4个采样点:大陇村、市上村、联堤村和北林村;潮州作为轻污染区有2个采样点:卧石村和洗马桥。水质结果表明,贵屿采样地水中的Pb、Cd、Cr、As、Hg含量分别是潮州采样点的27.6倍、3.9倍、5.8倍、3.9倍和3.5倍,说明贵屿采样地的污染远高于潮州的。酶活结果表明,在龟壳攀鲈所有组织中,内脏组织(胃肠、性腺、肝脏、脾脏、肾脏)中的ACP和AKP活力均高于外周组织(肌肉、鳞片、鳃);重金属污染均能提高攀鲈体内所有组织的ACP和AKP活力;AKP活性更容易受到重金属的影响,各组织的AKP活力增幅普遍超过ACP活力增幅;其中,受重金属影响最大的组织是脾脏,ACP和AKP活力可增长到2.37倍和6.21倍。这些结果说明了龟壳攀鲈可以通过显著升高内脏组织(如肠胃、肝脏、肾脏等)中ACP和AKP活性,以便更好地应对高污染环境;其中AKP更容易受到重金属的影响,适合用于作为评估污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315.
铜尾矿区9种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和氮磷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杨山冲铜尾矿废弃地人工覆土上生长的9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物对尾矿基质中重金属和氮磷的吸收特性以及与基质理化性质之间的关联。土壤样品采集时沿基质垂直方向分为4层:A层(覆土层0~5 cm)、B层(覆土层5~20 cm)、C层(尾砂层20~25 cm)、D层(尾砂层25~40 cm),植物样品采集时草本植物分地上和地下2部分、木本植物分根、茎和叶3部分采集。结果表明:随着9种植物生长,A层和B层基质理化性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A层中w(总氮)、w(氨氮)、w(硝氮)、w(有效磷)和w(有机质)显著高于C、D层(P〈0.05),B层中w(有效态Cu)、w(有效态Zn)显著低于A、C、D层(P〈0.05)。9种优势植物对Cu、Pb、Zn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草本植物以根系积累为主,木本植物以叶片积累为主。草本植物对尾矿基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耐性,其中毛叶荩草(Arthraxon prionodes)根系中Cu、Pb、Zn的富集量均最大,耐性表现最突出,是较为理想的铜尾矿基质的修复物种。另外,本研究还发现,9种植物体内氮磷质量分数也各不相同,其中木本植物叶中氮磷质量分数均大于根、茎。木本植物体内w(总氮)与w(总磷)、w(Cu)、w(Zn)相关性较好,草本植物体内w(Cu)、w(Pb)、w(Zn)之间相关性较好,表明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16.
采用共沉淀结合固体粒子混合法, 在TiO2中引入三氧化二铝包膜磁性核, 通过对催化剂的XRD, TEM和红外光谱分析, 发现磁性核具有γ-Fe2O3的晶相, 且被三氧化二铝及二氧化钛包裹, 形成复合型磁载光催化剂.同时对影响磁载光催化剂氧化直接耐酸大红4BS染料废水的因素:初始pH值(5.3—5.7)、光强(12.35—18.455μW·cm-2)和TiO2 浓度(0.45—1.45mg·l-1)进行研究, 通过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可得到最佳的初始pH值、光强和磁载光催化剂浓度分别为5.45, 19.49×102μW·cm-2和0.86mg·l-1, 脱色率达到92.4%. 相似文献
317.
318.
威海市区黑松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3个丰富度指数、2个多样性指数和3个均匀度指数对威海市区11个黑松林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用相关分析研究了这些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黑松混交林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黑松纯林群落,但均匀度却无此规律;(2)生境最优的黑松+刺槐+麻栎林(位于仙姑顶的样地11)在11个样地中的物种多样性表现最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都最大.而生境最差的位于火炬大厦的黑松纯林(样地2)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都最小;(3)除样地2外,其余样地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和多样性都最大,灌木层次之,乔木层最小,均匀度无此规律;(4)3个丰富度指数之间、2个多样性指数之间以及两个Pielou均匀度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但Alatalo均匀度指数和其它7个指数之间相关性都不显著,同时对8个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后发现丰富度指数中Patrick指数(S)最优,而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H)最优,均匀度指数中以H为基础计算出的Pielou(JH)指数最优. 相似文献
319.
长江河口水体有机污染物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枯水期和丰水期长江河口区5个断面不同深度水样进行检测,共检出有机物200余种,其中定量检出的有机物达53种,有36种属美国EPA控制的有毒有机化合物,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的有16种.枯水期N-二甲基亚硝胺含量较高,最高值约为1.2 mg·L-1.丰水期2,4-二硝基酚、邻苯二甲酸二丁基苯基酯含量较高,最高值分别约为1.3和1.0 mg·L-1.底层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于表层和中层. 相似文献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