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426篇
安全科学   172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858篇
基础理论   131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3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钒和钨负载量的V2O5-WO3/TiO2催化剂样品,对样品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进行了评价,并用BET、XRD、XPS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钒的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当钒负载量从1%升高到8%时,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了16 m2/g,最高活性温度降低了约100℃.钨起到稳定剂和助剂的双重作用,当钒负载量为1%时,钨负载量从0升高到6%,催化剂比表面积仅下降了3 m2/g,而活性温度窗口向高温和低温各拓宽了约50℃.研究表明钒和钨负载量都能影响催化剂表面的VOx物种,但对催化剂的表面晶型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32.
生态环境监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马天  王玉杰  郝电  关胜  但德忠  王斌 《四川环境》2003,22(2):19-24,34
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中一个全新的概念,是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本文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任务及特点、生态环境指标的建立、生态监别技术和方法、生态变化趋势预测预报等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些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533.
本研究通过对20年来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文献的发文数量、重要文献等进行统计,采用文献检索和文献计量等方法,分析我国在生态补偿研究区域、研究领域、关键环节等方面的研究趋势,并基于政策变迁视角,从政策的制定思路、政策文本形式以及政策执行主体等维度来探究我国生态补偿20年政策发展历程,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模式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热点领域和热点区域研究直接受政策导向影响,区域重大战略催生区域生态补偿研究呈井喷式增长,生态补偿政策实践力度大、范围广、领域多,制度设计从分散体现走向精准聚焦,补偿领域从单点起步走向全面布局,补偿模式由自上而下走向多元参与。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征程,展望生态补偿未来改革和创新路径,建议围绕“全面”“综合”“多元”“民生”等核心关键词,探索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性研究,将生态补偿的研究进一步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相结合,以法制化、多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为核心,推动生态补偿向更加立体、更加纵深和更加系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34.
基于利益相关者和政策过程理论,以某地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为案例,对农业主管部门、环境主管部门、粮食收储部门、科研单位、农资生产商、农资流通主体、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八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行为特征以及与政策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行为特征构成了试点区错综复杂的治理格局。在政策过程中,农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明显,存在着因有效互动不足造成的政策制定缺乏共识,政策执行成本较高、阻力较大,政策评估有待完善等问题。虽然现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除部分农资流通主体外其余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但尚未形成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且与政策良性互馈的局面,需从政策过程视角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35.
铜绿微囊藻细胞培养与藻毒素LR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绿微囊藻菌CCAP1450/4在室内人工培养的结果表明,较大的无机培养液表面、连续适当光照20uE/(m2·s)及适宜的温度(25℃)有利于该藻菌的生产.通过超声波击碎细胞,离心过滤C18净化柱分离,得到藻毒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主峰纯化藻毒素藻毒素在紫外光谱238nm处出现吸收高峰表明,铜绿微囊藻菌CCAP1450/4中藻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藻毒素LR.本研究还探索了简便、快速人工培养铜绿微囊藻菌及高效、叶靠分离纯化藻毒素LR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6.
沸石微波改性及其吸附废水中氨氮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aCl为改性剂,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研究NaCl浓度和辐射条件对改性沸石性能的影响,同时为探讨改性沸石对 NH 4的吸附规律,进行了等温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是微波强度80%、辐射时间10 min、NaCl浓度6%;试验沸石对氨氮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对 NH 4的吸附等温线符合 Langmuir公式,且对氨氮吸附量的极限值为10.080 6mg/g.  相似文献   
537.
SMBBR处理焦化废水性能及菌群结构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特异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MBBR)处理焦化废水,连续监测生物反应器处理性能.通过HS-GC/MS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探究污染物降解与生物膜菌群结构的响应关系;利用CCA分析废水变量对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50d时总酚去除率达96.62%,100d时硫氰化物和氰化物完全降解,其中酚、硫氰化物和氰化物对NH4+-N的降解具有毒性抑制作用.HS-GC/MS结果显示,经过好氧处理后,80%以上的有机物被完全去除,其中包括全部酚、部分含N、O杂环化合物和长链烷烃等.测序结果表明,反应时间的不同,生物膜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存在差异.反应期间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20.57%~34.55%),促进了苯酚的降解;优势菌属为norank_f_ODP1230B8.23unclassified_o_Micrococcalesnorank_f_Anaerolineaceae;此外,Thauera(陶厄氏菌属)、Ottowiaunclassified_o_Rhizobiales(根瘤菌属)和Thiobacillus(硫杆菌属)为系统中苯酚、SCN-和CN-的降解优势菌.CCA分析表明,pH值与Nitrospira(硝化菌属)正相关性最大,有效控制pH值可有助于硝化反应的稳定运行.本文研究结论可为生物膜法处理焦化废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8.
徐鹏  江长胜  郝庆菊  祝滔 《环境科学》2013,34(10):4009-4016
通过选取缙云山向阳坡同一海拔高度处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简称林地)、坡耕地、果园和撂荒地,测定分析0~60 cm深度土壤样品有机质及3种活性有机质组分含量,从而揭示了西南地区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3种活性有机质及其有效率(ER)以及碳库管理指数(CMI)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含量以及ER和CMI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及其CMI的剖面分布趋势相似,林地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及其CMI主要富集在0~10 cm土层,果园主要富集在0~20 cm土层,而坡耕地和撂荒地从上而下的降低则比较均匀.在0~60 cm土壤深度内的土壤有机质以及3种活性有机质平均含量均为撂荒地>林地>果园>坡耕地,将林地转变为果园和坡耕地后,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了21.56%(P>0.05)和55.90%(P<0.05),将坡耕地闲置撂荒后,有机质、低、中、高活性有机质含量分别升高了238.86%(P<0.05)、144.2%(P<0.05)、153.3%(P<0.05)和242.7%(P<0.05).方差分析发现3种土壤ER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并无明显差异,表明土壤ER对土地利用变化并不敏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3种活性有机质CMI均为撂荒地最高,林地次之,果园和坡耕地最低,表明林地开垦导致土壤碳截存降低,土壤向着质量退化的方向发展,而坡耕地撂荒则增强了土壤的碳汇功能,土壤质量向着良性方向发展.3种活性有机质与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活性有机质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密切,是反映土壤养分和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39.
有机膨润土对敌敌畏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改性的有机膨润土及原土对有机磷农药DDVP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pH、温度以及CaCl<,2>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对水中DDVP的去除能力优于原土,并且吸附量随着改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即1.0CEC>0.6CEC>0.3CEC>0...  相似文献   
540.
为了研究水杨酸对铅染毒小鼠体内抗氧化水平的调节,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0、0.1、0.5、1.0和1.5 mmol·L-1)附加到醋酸铅溶液中对小鼠隔日灌胃1个月,测定了肝和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了核DNA的降解情况.结果显示,0.5mmol·L-1的水杨酸完全消除了铅(300 mg·kg-1)对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抑制,使MDA含量维持在对照水平,核DNA降解明显减轻.这些数据显示,外源水杨酸可通过调节铅胁迫下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而保护肝和脑组织免受铅引发的氧化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